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路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鐵路網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鐵路網(railway network)是在一定空間範圍內(全國、地區或國家間),為滿足一定有歷史條件下客貨運輸需求而建設的相互聯結的鐵路幹線、支線、聯絡線以及車站和樞紐所構成的網狀結構的鐵路系統。

分類

鐵路網一般可分為世界路網、區域路網、國家路網、地區路網和樞紐五個層次。從現狀看,世界上雖然100多個國家都有鐵路、但相當一部分都互不聯結,聯結的辦理大規模聯運的也數量不多,歐亞大陸橋也還在擬議之中。 因此,還形不成所謂的世界路網。在西歐、計劃中的高速鐵路網正逐步實施,而原有鐵路的聯運也較為頻繁,區域路網可見端倪。全國國家路網主要由跨省、跨地區的鐵路幹線組成,是一個國家之內路網結構的骨架,擔負着全路性的遠程客、貨運輸任務;地區路網是由某一地區的干、支線及聯絡線銜接;幹線、支線和聯絡線在城市或工業區、原燃料開採基地的匯合與銜接,構成鐵路樞紐,以連接各個大城市或工礦基地內的運輸起訖點。

分布

各國鐵路網

世界鐵路的分布很不均衡,根據1991年117個國家的統計,總共有鐵路營業里程約130萬km,其中美洲約占36.8%,歐洲約占34.2%,亞洲約占17.5%,非洲約占7.5%,大洋洲約占4.0%。美洲、歐洲仍是鐵路最發達的地區,而非洲、大洋洲鐵路所占的比重最小。根據1995年的資料,世界各國中鐵路網總里程超過5萬km的國家為:美國20.1萬km,俄羅斯8.62萬km,加拿大7.15萬km,印度6.27萬km,中國6.26萬km。1998年中國鐵路為6.64萬km(均不含台灣省鐵路,下同),已躍居世界第四位。從鐵路百平方公里密度,1995年美國為2.14,加拿大為0.72,印度為2.1,俄羅斯為0.51,中國為0.65,美國和印度居首位。但歐洲一些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其鐵路網密度:瑞士為12.9,德國為11.6,比利時為11.1,盧森堡為10.6,奧地利為6.7,法國為6.0,英國為6.4,意大利為6.5。與它們相比,以上各國的鐵路網密度仍然是低的。

從擔負的客、貨運量來看,世界各國的路網也各有不同。例如,美國鐵路正在擺脫客運業務,除東北走廊和一些市郊鐵路外,其他鐵路越來越傾向於經營貨運。美國鐵路的旅客擊轉量僅占全國公共運輸的0.7%,鐵路的貨物周轉量占換算周轉量的99.5%。主要幹線擔當煤、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重載運輸,平均牽引重量達4648t,居世界首位。但雙線率低(11%),行車密度小,屬貨運重載型路網。前蘇聯鐵路則雙線率(36.5%)和電化率(36.1%)都很高,且行車密度大,平均達引重量達3120t,為客、貨重載型路網。日本擁有約2000km高速鐵路,幾乎放棄了貨運,轉向專營客運,客運周轉量占總換算周轉量的91%,雙線率(37.3%)和電化率(52。4%)都很高,行車密度大,為短(列車)、輕(車輛)、快(速度)型客運路網。

從運輸密度看,每公里擔負的萬換算噸公里,俄羅斯為1391.4,印度為913.4,日本為1363.4,德國為311.6,英國為252.1,法國為312.1,中國為2884.8,中國遠遠高於以上各國。

世界各國鐵路長度比較(前20名)(截止2009年5月)註:以下數據均指鐵路網絡長度(networklength),不是軌道長度(track length)。軌道長度包括複線軌道、服務線、站場線和其他鐵軌長度,一般而言比網絡長度要大得多。例如,京廣鐵路全程複線,因此軌道長度至少是網絡長度的兩倍。中國的複線鐵路已經達到27100公里。而德國的許多鐵路是四線的。

中國鐵路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全國鐵路通車裡程不到22000km,而且偏於東北和華北兩個地區,約占總里程的60%,而西南、西北地區只占不到6%。建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實行改革開放以後,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鐵路網的布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過去「少、偏、低」的狀況。1998年鐵路運營里程式達到66428.5km(含合資鐵路和地方鐵路),約為建國前的3倍,約占世界鐵路總里程碑的1/20。按全國土地面積960萬km2計算,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密度為 0.69 km;按全國當年總人口12.4億計算,平均每萬人鐵路里程為0.54km,這在世界各國中都是很低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