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龍山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金龍山鎮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金龍山鎮,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地處阿城區中部, 張廣才嶺西段嶺南。東與松峰山鎮毗連,南與小嶺街道亞溝街道玉泉街道接壤,西與阿城原種場相連,北與紅星鎮為鄰,東北與賓縣交界。 2018年,區域面積201.7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5421人。 清宣統元年( 1909年),屬賓慶區。民國九年(1920年),屬九區達子營。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料甸子保。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達營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達營區。1950年,屬十區(達營)。1956年,設大嶺鄉。1958年9月,與隆興鄉合併為大嶺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鄉。2010年12月,更名金龍山鎮。 2019年10月,金龍山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2018年,金龍山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金龍山鎮地處阿城區中部, 張廣才嶺西段嶺南。東與松峰山鎮毗連,南與小嶺街道亞溝街道玉泉街道接壤,西與阿城原種場相連,北與紅星鎮為鄰,東北與賓縣交界。2018年,區域面積201.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龍山鎮地處阿城區東部山區,地勢東高西低。地形東部為山區,西部是丘陵。主要山脈有橫頭山,九龍山、將軍山、-撮毛等。境內最高點橫頭山位于吉興村、頭道河子屯,海拔826米;最低點位於永興村缸窯溝屯,海拔147米。

氣候

金龍山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變化明顯,東西部溫差較大,春季回暖快,多大風天,易乾旱;夏季降水集中,空氣溫和濕潤;秋季多雨,降溫快容易出現早霜;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2.8℃。無霜期年平均1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左右。

水文

金龍山鎮境內河道屬阿什河水系,有1條響水河,境內長35千米,流域面積15.8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金龍山鎮的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已探明地 下礦藏石材資源豐富,主要有青理石和花崗岩。分布在永興村、富興村於店村礦區,可開採加工號石、條石、塊石、石刻工藝品。其他自然資源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等。闊葉樹種有核桃楸、水曲柳、黃菠蘿、榆、楊、椴、黑白樺樹等。山野菜有蕨菜、廣東菜、刺五加葉、刺老芽等;山果有核桃榛子和元棗等;野生動物有馬鹿、草兔、松鼠等。鳥類有松鴉、野雞等。特產有木耳、猴頭、榛蘑、元蘑等。藥材有黨參、平貝、五味子等30多種。

人口

2011年,金龍山鎮總人口16299人。 2017年,金龍山鎮常住人口11640人。 2018年,金龍山鎮戶籍人口15421人。

經濟

2011年,金龍山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7575畝,農業總產值4.8億元,比上年增長5%,實現農業增加值1.6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生產糧食178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甜黏玉米、西瓜、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羊、家禽為主。生產肉類2260噸,畜牧業總產值1500萬元。累計造林6.5萬畝,林木覆蓋率90%,活立木積蓄量45萬立方米。大型農業機械18輛,農民人均純收入10543元。 2011年,工業總產值7.2億元,比上年增長9.5%,實現工業增加值2.7億元。商業網點132個,職工38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0萬元,比上年增長4.8%。 2011年,財政總收入5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97萬元,增值稅303萬元,企業所得稅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11%9%、11.1%。人均財政收入329元,比上年增長10%。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484萬元,比上年增長14.4%;各項貨款餘額2528萬元,比上年減少35.6% 2018年,金龍山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