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科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科中學是美國耶穌會在上海創辦的一所著名的教會中學。金科中學原名公薩格公學(Gonzaga College),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天主教耶穌會穆頌吉神父(F.Pius L. Moore)主辦,校址在霞飛路汶林路(今淮海路宛平路)。第一期學生44人,半數為中國人。後因校舍過小,發展甚難,於1933年9月遷至膠州路734號,全校面積為九畝余。 二十世紀初,由中國知名企業家、慈善家和天主教人士陸伯鴻發起,邀請美國天主教耶穌會來滬創辦,並由陸親赴羅馬請示教宗,獲得設立學校的批准。公薩格公學是上海第一所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天主教會中學。

基督教發展史上,耶穌為首的猶太新興教派人數並不多,所以要發展下去必須建立一個有組織的團體。耶穌為自己挑選了十二個使徒[1],象徵自古以色列以來的十二部族[2]。這十二個人替耶穌向民眾宣傳教義。

簡介

1936年春,由前天主教耶穌會神父馬相伯等11人組成校董會,馬相伯任校長,並按其建議將公薩格公學正式更名為金科中學,聘請神父丁樹人任金科中學第一任校長,報經當時政府立案。是年秋,學校由四年制改為初高中三三制,全校學生260餘人。1936年至1940年,歷任校長分別是沈安芳、徐志光。金科校內設有一座總鐸級教堂類思堂,奉聖類思·公撒格為主保,堂區範圍為現靜安區膠州路及其附近。二戰後,上海天主教主母會自浦東錢家天主堂遷入該堂,「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活動。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金科中學全校師生全面支持抗戰。汪精衛偽政府上台後,要求全市各校例行登記,遭到金科校方嚴詞拒絕。此後,學校領導更迭頻繁,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金科中學時任校長為吳應楓神父。其後不久,吳應楓與時任震旦大學附中主任的龔品梅神父對調崗位,龔出任金科中學校長。1949年春,龔品梅調任天主教蘇州教區主教,由原總務主任姚景星神父出任副校長主持日常事務。

1949年後,由於校內的共產黨員學生反對和外界環境壓力,學校改聘豐子愷出任校董會董事長,前上海法學院教務長曹辛漢任校長,副校長仍由姚景星擔任。後經過大陸三年余的各種運動,1952年12月31日,金科中學由上海教育局正式宣布「改私為公」,同時全面接管金科,並以校址所屬地區之名將金科中學改名為上海市江寧中學。1996年,原金科中學所有建築及其校內類思堂已被完全拆除,原址改建為膠州路教師公寓。

2010年11月15日下午14時許,建築在金科中學和類思堂原址上的膠州路728號公寓樓因施工事故發生膠州路大火,火災於當日下午18時許被基本控制,至20時許被撲滅。全樓幾乎所有的房間均被燒毀,造成樓內居民58人遇難,70多人受傷的慘劇。

視頻

金科中學 相關視頻

[集合,本集見上帝!]【傳教士Preacher】S01E10【美劇解說】
兩個天使告訴傳教士無形能量的來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