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直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直夫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金直夫浙江青田人。1931年赴法國做工[1]。1936年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回國。同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2]。曾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機關黨支部書記、延安新華化學廠廠長、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籌委會秘書處處長。1944年獲陝甘寧邊區模範工作者稱號。建國後,歷任中國煤礦工會主席,遼寧省總工會主席,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全國總工會第七、八屆主席團委員和第九屆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3]

中文名:金直夫

出生地 :浙江

國籍: 中國

職業: 官員

目錄

1基本內容

2其它相關

1基本內容

  金直夫,浙江青田人。1931年赴法國做工。1936年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回國。同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曾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機關黨支部書記、延安新華化學廠廠長、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籌委會秘書處處長。1944年獲陝甘寧邊區模範工作者稱號。建國後,歷任中國煤礦工會主席,遼寧省總工會主席,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全國總工會第七、八屆主席團委員和第九屆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2其它相關

金姓簡介

  即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後」。少昊是古代東夷部落首領,東夷部落以鳥為圖騰,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相傳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號為金天氏。《帝王世紀》上說:少昊自窮桑登帝,後徙曲阜。窮桑在今山東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孫中,有一支簡化他的號「金天氏」而為姓氏,就是金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匈奴休屠王之子之金日磾後。《前秦錄》載:「漢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

源流二

  相傳古有金國,國人以金為氏,伏羲臣金堤為其後(見《姓考》)。

源流三

  出自黃帝己姓後裔。據《風俗通義》所載,相傳黃帝之子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五行學說中西方屬金,則少昊有金天氏之稱,其後裔有以金為氏者。


金姓

源流四

  據《吳越備史》所載,西漢時項伯受賜劉姓,其後裔在五代時為避吳越王錢鏐之名諱(「劉」與「鏐」音同),改姓金。

源流五

  賜姓而來。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干,元人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受賜金姓;清乾隆帝賜台灣土著七姓有金姓。

源流六

  改姓或其他。元人金履祥、清人金聖歎均系改姓;景頗族金劈氏、恆滾氏,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等漢姓為金;南北朝時羌族,唐時新羅國,金時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源流七

  朝鮮族中源自「王」姓。公元1392年,高麗王朝大將李成桂廢黜高麗王自立為國王,改國號為「朝鮮」。朝鮮王欲將蒙古血統很濃的原高麗王朝王室家族(王姓)斬盡殺絕,於是朝鮮王姓之人紛紛改姓金、全、玉。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武帝派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擊匈奴,收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金人」即金佛像,是匈奴王族立以祭天的。這年秋天,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隨渾邪王歸漢,因日磾篤實忠誠,為漢武帝所信愛,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其子孫世代姓金。金日磾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為內侍,與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

繁衍播遷

  金姓發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及浙江、江蘇間地。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北)即為山東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戰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後在彭城(今屬江蘇)形成望族。西漢時匈奴人金日磾歸附漢室,族人繁衍於陝西西安一帶,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職,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為功臣世族之家。南北朝時,甘肅等地有金姓足跡。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代時金姓即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一帶)四姓之一。可見,這一時期,金姓已是南北並齊發展,分布點日益廣泛。五代是金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鏐」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後世南方金姓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宋元之際,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明代洪武、永樂年間,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樹金姓移民。另有眾多少數民族姓氏被賜姓金,萌發了更多新生支脈。清代從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姓陸續有人入台,進而僑遷海外。總之,明清之際,史冊所載名人層出不窮,且多出自南方,說明這一時期金姓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鼎盛階段,而南方又是這一鼎盛之典型。今日金姓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多此姓,這六省市金姓約占全國漢族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相傳鐵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聽信讒言,要捉拿鐵穆宰相的五個兒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貴州,見太祖親領追兵前來,就躲在鳳錦橋下。追兵到來時,有人見橋下水波動盪,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細查,隨口說:「江中有水,水中有魚,何必大驚小怪,快快繼續向前追趕。」鐵穆氏五兄弟逃脫後,改鐵穆氏為金氏,另一支決定改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橫,又是「水中有魚」的魚字的諧音,一字雙關。

  南北朝時,金氏有遷至今甘肅省境者,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朝貞觀年間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四姓之一有


金氏精華錄箋

金氏。宋、明時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蘇一帶發展外,還分布於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遼寧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點。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有的再遷海外,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儀,新羅人,德宗朝官將軍。宋代有金文剛,休寧(今屬安徽)人,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元代有學者金履祥,書法家金元舉。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史學家金門詔。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段尋根溯祖


金姓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稱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後。漢代,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叫日磾,在漢武帝時,歸順於漢室。由於休屠部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以祭天,遂被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他的子孫就統統姓了金。

  3、為劉姓改姓為金氏。唐末五代時,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之王錢鏐"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避嫌,便將吳越國中的劉氏改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還有六個來源:一是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時新羅國有金姓。新羅國(今朝鮮半島)王姓金;三是明永樂年間,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來降,賜姓金氏;四是元時有金覆祥,其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五是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歎,本姓張,後改姓金氏;六是清代愛新覺羅子孫中多有姓金的;七是由蒙古鐵木氏所改。

  5、北宋徽宗(十二世紀初)年間。猶太人從天山南路入境,先是經商,後定居下來。初來有漢姓金、李、俺、艾、趙、張等十七姓。

遷徙分布

  歷史上金姓的分布與遷徙

  先秦時金姓的活動僅有點滴資料,秦漢以後,金姓活動地區很快擴展到西北、東北、中原和江浙閩地區,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動中心。到唐宋時期,由於中國人口重心的南迂,金姓的重心向東南移動,最終形成今天的以河南和江浙為主要聚集地的分布格局。

  宋朝時期,金姓大約有13萬餘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7%,排在宋朝姓氏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全國金姓總人口的22%,占安徽總人口的0.6%。金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國金姓人口的九成。全國形成了以皖南為中心的皖、湘、豫、浙、贛金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金姓大約有4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金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二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安徽、江西,這二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為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47%。宋元明時期,金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全國的金姓聚集區仍在江南地區,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東漂移。

  當代金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金姓的人口已近380萬,排在全國第六十四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萬增加到380萬,增長了8倍多,金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金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浙江、河南二省,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布於安徽、江蘇、湖北、遼寧、上海,這五省市的金姓大約占金姓總人口的33%。浙江為當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金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東南皖蘇滬浙、中原豫鄂、北東三省三塊金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金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主要的流動是向西和向北的強勁回遷。金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金姓是屬於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的姓氏。在浙蘇滬皖、贛閩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部、寧夏、甘肅中部、黑吉、遼寧大部、內蒙古東北部,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9%,居住了大約65%的金姓人群。在河南中部、山東南部和東部、陝西南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貴州東北、雲南大部、廣西中部、贛閩南部、台灣北部、河北東北、遼寧西南、內蒙古東部,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6.3%,居住了大約23%的金姓人群。

姓氏起源

  金姓姓源較多

  傳說三皇五帝中黃帝之子少昊死後成為西方大帝,按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故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其後代復以金為姓。

  項伯因助劉邦立國獲賜劉姓;但於五代十國時,其在吳越的後代因為忌諱錢鏐的名字(劉與鏐同音),改姓金。

  漢武帝時匈奴休屠王太子「日磾」歸順漢室;由於休屠部曾鑄銅人(金人)像祭天,獲賜姓「金」,其後代從此姓金。

  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

  西晉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由金姓人士擔任國王。

  北宋徽宗(十二世紀初)年間。猶太人大多從天山南路入境,先是經商,後定居下來。初來有漢姓金、李、俺、艾、趙、張等十七姓。

  元朝時,有本姓劉者改姓金(金覆祥)。

  明朝時,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部歸降,與元朝遺臣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同獲賜姓金。明初間,高麗大將李成桂篡位自立為王,改國號朝鮮。新王欲將原高麗王朝王室王姓家族斬盡殺絕,於是當地王姓者紛紛改為金、全、玉等姓。

  滿族開國曰金,許多皇族(尤其是愛新覺羅一脈)南下漢化後改姓金。

  清代時有本姓張者改姓金(文學評論家金聖歎)。

  清乾隆帝賜台灣土著七姓,其一為金。

  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瞅(音密滴)。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武帝派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擊匈奴,收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金人」即金佛像,是匈奴王族立以祭天的。這年秋天,休屠王的太子日瞅隨渾邪王歸漢,因日瞅篤實忠誠,為漢武帝所信愛,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稱金日瞅。從此,其子孫世代姓金。金日瞅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為內侍,與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

  除上述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唐時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錢鏐,因瑕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

  南北朝時,金氏有遷至今甘肅省境者,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朝貞觀年間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時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蘇一帶發展外,還分布於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遼寧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點。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有的再遷海外,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儀,新羅人,德宗朝官將軍。宋代有金文剛,休寧今屬安徽)人,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元代有學者金履祥,書法家金元舉。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史學家金門詔。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金姓排在第69位。han

詞條標籤: 政治家浙江人人物名人 合作編輯者: 百科用戶1662709887114 ,冰藍初夏 ,。。 ,那片雲 ,搜搜百科

視頻

參考來源

  1. 金直夫,浙江青田人。1931年赴法國做工 ,www.ke83.com/conten...- 2023-6-23
  2. [1],網易 - www.163.com/d...- 2022-9-22
  3. 。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搜狐 - www.sohu.com/a/6483...- 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