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黍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野黍

學 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黍亞科

族:黍族

亞 族:雀稗亞族

屬:野黍屬

種:野黍

命名者及年代:(Thunb.) Kunth,1829

野黍(yě shǔ),學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異名:Panicum tuberculiflorum Paspalum villosum Eriochloa villosa var. stenantha ,是禾本科野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基部分枝,高可達100厘米。葉鞘鬆弛包莖,節具髭毛;葉舌具纖毛;葉片扁平,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邊緣粗糙。圓錐花序由總狀花序組成;總狀花序密生柔毛,列於主軸一側;小穗卵狀橢圓形,小穗柄極短,密生長柔毛;第一穎微小,第二穎與第一外稃皆為膜質,第二外稃革質,稍短於小穗,花柱分離。穎果卵圓形,7-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華南等地區;日本印度也有分布。生長在山坡和潮濕地區。 野黍可作飼料、穀粒含澱粉,可食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野黍形態特徵

野黍是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基部分枝,稍傾斜,高30-100厘米。葉鞘無毛或被毛或鞘緣一側被毛,鬆弛包莖,節具髭毛;葉舌具長約1毫米纖毛;葉片扁平,長5-25厘米,寬5-15毫米,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邊緣粗糙。

圓錐花序狹長,長7-15厘米,由4-8枚總狀花序組成;總狀花序長1.5-4厘米,密生柔毛,常排列於主軸之一側;小穗卵狀橢圓形,長4.5-5(-6)毫米;基盤長約0.6毫米;小穗柄極短,密生長柔毛;第一穎微小,短於或長於基盤;第二穎與第一外稃皆為膜質,等長於小穗,均被細毛,前者具5-7脈,後者具5脈;第二外稃革質,稍短於小穗,先端鈍,具細點狀皺紋;鱗被2,摺疊,長約0.8毫米,具7脈;雄蕊3;花柱分離。穎果卵圓形,長約3毫米。花果期7-10月。

野黍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華南等地區;日本、印度也有分布。生長在山坡和潮濕地區。

野黍繁殖方法

野黍可單播建成短期的人工草地。生長野黍的天然草地可以放牧,也可以刈割。如要建立人工草地,整地要求與其他禾本科作物相同。以條播為好,行距25-30厘米,播深2-3厘米,每公頃播量30.37.5千克。如果與其它多年生牧草混播,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適宜的播種量。

野黍栽培技術

在草群封壟前,應除雜草2遍。生長期間,可刈割2-3次。但無論是天然或人工草群,都應在抽穗以前利用,否則,其草質將顯著變劣。如果收穫種子,應於黃熟期及時收穫,以防自然落粒而減產。野黍的葉片在莖稈上分布均勻,莖葉比為l:1.5。適於刈割利用,在野生單優勢群落中,每公頃可產鮮草25.1噸。

野黍主要價值

當野黍種子成熟時,時,牛,羊很貪食,是很好的抓膘精飼料。此外,種子可食用和釀酒用。野黍適應性強,適於栽培、收穫,可培育成優質飼草和飼料作物品種。尤其,野黍為棄耕地的先鋒植物,在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設中,可作為混播成分,以保證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當年或次年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也可單播建成短期的人工草地。

野黍物種危害

野黍是一種抗藥性很強的早春禾本科雜草,因其種子粒大,靠風力傳播距離短,因此在田間分布不均造成部分區域過於集中,且因其分櫱強易形成地表及地下的種群優勢,嚴重抑制其它植物生長。對大豆、玉米等寬行種植作物的危害極大,嚴重地塊可減產70%。

野黍防治方法

苗前可選擇酰胺類除草劑如都爾、金都爾、禾耐斯、普樂寶等,適當提高用藥量與廣滅靈混配使用,可提高對野黍的防效,且對大豆安全性好,藥劑配方:96%金都爾1350毫升/公頃+48%廣滅靈675毫升/公頃、72%都爾2475毫升/公頃+48%廣滅靈675毫升/公頃、72%普樂寶2475毫升/公頃+48%廣滅靈675毫升/公頃、90%禾耐斯1650毫升/公頃+48%廣滅靈675毫升/公頃。

選擇苗後除草劑防治野黍應提早施藥。由於野黍出苗期一般在5月中旬,較稗草和狗尾草早7-10天,若在大豆2片複葉期結合防治闊葉雜草一起施藥時,野黍已達4-5葉期,抗藥性強,此時防治無法達到預期防效。可於野黍2葉期噴施12.5%拿捕淨1500毫升/公頃、15%精穩殺得1500毫升/公頃、10.8%高效蓋草能600毫升/公頃、48%廣滅靈600毫升/公頃+5%普施特750毫升/公頃進行防治。大豆拱土期噴施48%廣滅靈1350毫升/公頃或48%廣滅靈750毫升/公頃+5%普施特750毫升/公頃,對野黍防效可達97%以上。

參考來源

  1. 野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