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有蔓草(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有蔓草(詩經)

【原文】

野有蔓草①,

零露漙兮②。

有美一人,

清揚婉兮③。

邂逅相遇(4),

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5)。

有美一人,

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

與子偕臧③。

【注釋】

①蔓:延。

②零:滴落。漙(tuan):露水多的樣子。

③清揚:眉清目秀的樣子。婉:美好。

④邂逅(xie hou):無意中相見。

⑤瀼 :露水多的樣子。

(6)臧;善,美好。

【譯文】

郊野青草遍地生,

露珠盈盈滿草葉。

有個美麗的姑娘,

眉清目秀好動人。

不期而遇見到她,

正如我心情所願。

郊野青草遍地生,

露珠盈盈滿草葉。

有個美麗的姑娘,

眉清目秀好動人。

不期而遇見到她,

與她同行共歡樂。

【讀解】

一對青春男女偶然相遇,喜不自禁,其樂融融。表面上看是不期而遇,實際上卻是「有備而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結局呈現為偶然,卻是苦苦尋找的必然結果。

當然,我們從不去分析偶然和必然的關係,那是哲學家們的事。在生活之中,我們只是憑着直感去生活,去體驗苦苦尋求的艱辛,幻想中的滿足,以及偶然得到的驚喜。我們經常無法解釋 偶然得來的驚喜,也無法解釋追尋不到的失落,而把它們歸之於 「命運」。成為命運寵兒的畢竟是少數,而多數人則成為命運的棄兒。如果真有命運存在,相信它會是公平的。付出和收穫應當成正比。這當中,重要的恐怕是自己的態度:得到了又怎樣,沒有得到又怎樣,看重過程,還是不是看重結局?

如果真的相信命運存在,就應當坦然面對現實。得到了不狂喜,得不到不哀傷。只要付出了,耕耘了,追求了,就是最大的收穫,就不是兩手空空。

不期而遇固然可喜;下文如何,也很重要。[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