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野有死麕
【原文】
野有死麕 ①,
白茅包之②。
有女懷春,
吉士誘之③。
林有樸樕④,
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⑤,
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③,
無感我脫兮①,
無使尨也吠③。
【注釋】
①麕 (jun):樟子,與鹿相似,沒有角。
②白茅:草名。
③吉士: 古時對男子的美稱。誘:求,指求婚。
④樸樕(Su):小樹。
⑤純 (tun)束:包裹,綑紮。
③舒:慢慢,徐緩。脫脫(dUi):緩慢的樣子。
①感(han):同『撼」,意思是動搖,帨(Shui):女子的佩巾。
③尨 (mang):長毛狗,多毛狗。
【譯文】
山野有隻死樟子,
白茅緊緊把它包。
少女春心剛萌動,
英俊獵手來追求。
樹林裡面有小樹,
山野里有死野鹿。
白茅緊緊把它捆,
少女貌美顏如玉。
慢慢悄悄相親愛,
別動我的美佩巾,
別使狗兒亂叫嚷。
【讀解】
世上的事情可以這樣來劃分:能夠說清楚的(比如真理),無 法說清楚的(比如美),不便於說清楚的(比如隱密)。
談情說愛,男歡女愛,肯定屬於不便於說清楚的事情一類。不 便於說清楚,原因多多,甚至原因本身都無法說清楚。男女幽會, 多半在夜裡四下無人處,其中的幸福銷魂的滋味,只有兩個人才 能體會,外人永遠不可能分享。
不便於說清楚,就有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幾分讓人心跳的誘惑力。正如黑夜,雖然看不清什麼,卻總引誘着人去想看清一切, 讓人在腦子裡遇想夜幕下可能發生的一切。
這是神奇的,妙不可言的。 倘若這世上沒有黑夜,沒有隱秘,沒有不便於言說,一切都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坦蕩蕩磊磊落落,那麼這世界也就太索然無 味,太讓人難以面對了。[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