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榮昌縣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重慶榮昌縣天主教堂建成於1915年,是利用「余棟臣教案」的賠款修建。教堂位於榮昌縣城後西街,主體為哥特式建築風格,由聖堂主體樓、神父樓和教會學校三部分組成,後多遭破壞、占用,現存約四分之一。重慶榮昌縣天主教堂解放後被徵用,1980年恢復宗教活動。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電影《1942》曾在此取景。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教堂歷史

重慶榮昌縣天主教堂俗稱榮昌天主堂,位於重慶市榮昌縣城後西街。該教堂於1915年由法國人設計並修建,主體建築為歌特式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教堂。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在四川省大足縣龍水鎮,教會與當地舉辦的迎神活動產生衝突,以挑煤為業的余棟臣組織當地數百群眾殺死教民12人,打毀教民房屋二百多家,並焚毀教堂。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余棟臣教案」,清政府為此賠付5萬兩白銀。法國天主教會決定,用這筆錢在榮昌修建新教堂,就是現在的榮昌天主堂。

主持修建天主堂的是兩位法國神父季伯吉和莫神父,他們專門請法國的設計師進行設計。教堂於1913年開工,1915年建成,由聖堂主體樓、神父樓和教會學校三部分組成。雖然只有二千多平方米,不及建成時的四分之一,但依然是重慶和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天主教堂。

榮昌天主堂的落成在當時是個大事,不僅因為這是震動全國「余棟臣教案」的產物,而且因為其鐘樓80米的高度,當時在全國亦實屬少見。

重慶榮昌縣天主教堂的主體鐘樓里還有當時專門從法國運來的報時鐘。雖然使用了將近百年時間,除了定期上些潤滑油外,從來沒有修過。只在教堂修繕時,怕灰塵污染齒輪,才會停止使用一段時間。

20世紀初的榮昌城裡,有錢人家記時靠的是沙漏或者點香,一般老百姓只能看天估計時間。當榮昌縣天主堂的報時鐘第一次響起的時候,人們都在不知所措地議論,這如同響雷似的東西是否西洋人的「妖物」?逐漸地,大家發現這妖物不過定時響起,沒有對誰造成傷害。而且,這響得如同打雷的大鐘準時得厲害,每半小時報時一次,從未出過差錯。根據報時鐘響來分配自己一天的時間,成了榮昌人的習慣。

1980年12月8日,榮昌天主堂重新啟用,同時成為榮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近百年的建築屹立不倒,保存之完好,在重慶、全西南地區同時期教堂中是十分罕見的。

但榮昌天主堂同樣經歷太多的的磨難:1922年被雷擊,解放後教堂一度被有關單位徵用,其間,取消了一切宗教活動,1976年又遭到特大風暴襲擊,1999年和2001年,教堂兩次受到地震的危害,原高80米的鐘樓頂部垮塌,重修後只有49米。當地的一位老教友說道「近百年的風雨給教堂帶來了傷害,一度使榮昌天主堂老態盡現,讓人擔心其『命不久矣』」。

2009年初,榮昌縣有關部門向重慶市文物局申請專項資金,加上縣財政補貼和榮昌縣天主教三自愛國會自籌,共計20餘萬元,在10月對教堂進行了修復和維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