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於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支持下由郭沫若基金會(籌)發起設立的。該獎的評選範圍不包括當代史。此外,凡涉及中國歷史學的所有通史、專史、斷代史的研究新作都可參評,如專史裡面有民族史、經濟史、科技史,還有3個學科,如古文字學、古人類學、考古學。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被確定為相當於部委級別的科研成果獎,並撥專款予以扶持。評委都是在業內非常有名望的學者,而且嚴格排除非學術標準。獎金主要來源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基金和郭沫若子女的捐贈,包括《郭沫若全集》稿酬。

2019年11月20日,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等42部史學著作獲獎。

截至2019年11月,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已經舉辦五屆,共有147部史學著作獲獎。

中文名: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獎項名稱: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創辦時間:1998年7月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基金會

獎項概述

獎項名稱: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創辦時間: 1998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郭沫若基金會

獎項介紹

設立於1998年的「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是迄今為止中國史學的最高獎。首屆評獎委員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央文獻研究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的21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評獎對象為1988-199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下限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研究領域,包括通史、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古人類學方面的優秀學術專著。 該項史學獎得到了中國社科院認可。

史學界有一種說法:「有年輕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但沒有年輕的史學家」。兩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的結果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多數獲獎者的年紀都在60歲以上。

獲獎情況

第一屆獲獎名單

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

·榮譽獎 (7種)

中國猿人石器研究

裴文中 張森水

蘇宗偉 邵正華

科學出版社

殷周金文集成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

趙 誠

中華書局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葉青谷

文物出版社

中國通史

范文瀾 蔡美彪……

喬還田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

計伯仁……

中國地圖出版社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 邱漢生 張豈之

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胡 繩著

肖淮蘇 霍海丹

中共黨史出版社

·一等獎 (1種)

太平天國史

羅爾綱

於世明

中華書局

·二等獎 (5種)

中國遠古人類

吳汝康 吳新智

張汝玖

科學出版社

曾侯乙墓

湖北省博物館

樓宇棟

文物出版社

宋代經濟史

漆 俠

張美娣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

楊向奎

吳玉萍

人民出版社

中國近代經濟史 (1840~1894)

嚴中平主編

張效英

人民出版社

·三等獎 (12種,略)

第二屆獲獎名單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第二屆揭曉

第二屆評獎對象為1993-200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下限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研究領域,包括通史、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古人類學方面的優秀學術專著。

一等獎1部、二等獎6部、三等獎14部。

一等獎

汪敬虞的《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

二等獎

文煥然、文榕生的《中國歷史時期冬半年氣候冷暖變遷

陳詩啟的《中國近代海關史》(晚清、民國部分)

林甘泉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

方行、經君健、魏金玉的《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

史金波、雅森·吾守爾的《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早期傳播--西夏和回鶻活字印刷術研究》

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的《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

三等獎

中國工人運動史

中國邊疆經略史

中國近代人口史

《中國鹽業史》(古代篇、近代當代篇、地方篇)

《六頂山與渤海鎮--唐代渤海國的貴族墓地與都城遺址》

《北宋皇陵》

《甲骨學一百年》

《漢杜陵陵園遺址》

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

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

《秦漢區域文化研究》

《唐代工商業》

《唐代財政史稿》(上卷)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第五屆獲獎名單

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自2018年5月1日正式啟動評獎工作,評獎對象為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由中國籍學者完成並公開出版的中國歷史學著作,涉及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人類學等研究領域。

在獎勵優秀著作及作者的同時,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還為出版這些著作作出貢獻的出版社及責任編輯頒發榮譽證書。

李學勤主編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榮獲一等獎。

鄒逸麟、張修桂主編的《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等6部著作獲得二等獎。

張政烺主編的《中國古代歷史圖譜》(12卷17冊)等12部著作獲得三等獎。

成一農《「非科學」的中國傳統輿圖——中國傳統輿圖繪製研究》等23部著作獲得提名獎。[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