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郝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郝平

中文名: 郝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青島

出生日期: 1959年9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務: 北京大學校長

性 別: 男

郝平,男,漢族,1959年9月生,山東青島人,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科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

人物履歷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生,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2年08月——1986年08月,北京大學保衛部、政策研究室、校長辦公室工作;

1986年09月——1991年05月,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

1991年05月——1992年07月,美國東西方中心訪問學者;

1992年08月——1995年12月,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5年12月——1996年04月,北京大學外事處常務副處長;

1996年06月——2001年06月,北京大學外事處(國際合作部)處長(部長)、校長助理(1997年04月)、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1998年09月)、黨委常委(1999年02月)(其間:1995年09月—1999年07月在職攻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專業博士,1999年09月—2001年11月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訪問學者,2000年02月—2000年04月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訪問學者);

2001年06月——2005年06月,北京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其間:2004年03月—2005年01月在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

2005年06月——2009年04月,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黨委常委;

2009年——2016年,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2011年09月—2016年12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7屆大會主席(2013年11月—2015年11月 );

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

2018年10月——,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工作分工

主持學校行政工作,負責人事、財務和審計工作。

任免信息

2018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北京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郝平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轉任校長。

2019年8月,不再擔任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職務。

學術著作

中美關係史、中國近現代史

無奈的結局——司徒雷登與中國》、《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孫中山革命與美國》。

人物事件

2009年9月29日,教育部、衛生部聯合舉辦「國慶60周年」成果發布會。郝平依據中國高校論文數量排序,稱「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科研能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前四位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引發討論。

2013年10月2日 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92屆執行局會議上,中國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郝平被一致推選為該組織第37屆大會主席的唯一候選人。這是該組織歷史上中國執行局委員首次獲得大會主席候選人資格。

2013年11月5日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教科文組織執委郝平5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上被選為大會主席,任期兩年。這是該組織歷史上首次選舉中國代表擔任大會主席。

上任伊始,郝平就和新的領導班子一起,放棄整個暑假的休息時間,走訪學校各個部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北外的發展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

郝平坦言:「擺在北外發展道路上的首先有兩個難題,一是建設資金,二是發展空間。過去10年,北外每年只有七八千萬的國家財政撥款。北外居於鬧市中心,校園面積還不到500畝地,校舍比較陳舊,還存在一部分危房。上個世紀80年代初,北京市修建三環路,需要從北外校園穿過。當時北外從大局出發,無條件地接受了這個方案,為城市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直到今天,北外還被蜿蜒而過的三環路分成東院和西院兩個部份。」

上任後的第一次全校幹部大會上,郝平提出:沒有科學的規劃,就沒有學校未來健康的發展。制定北外的規劃,特別是校園規劃,成為當時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充分論證並廣泛聽取意見之後,北外的「十一五」規劃制訂完成。在校園建設方面,學校提出,要力爭在5年內徹底改變學校辦學條件陳舊落後的面貌,建成布局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傳統底蘊與現代氣息相融合的 「花園式」大學校園。

不久,北外校園建設規劃委員會成立,委託中國建築設計院完成了校園整體規劃的設計方案。整個設計由建築大師崔愷先生主持,按照崔愷的設想,未來的北外,將是一座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西方現代建築風格的校園。東院,將在保持現有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加強植被綠化和環境整治,並興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學生體育館。西院,將按照北外的出版社——外研社(北京市上個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之一)的風格和基調,建設現代化的教學科研大樓。當崔愷先生用幻燈向全校幹部講解他的規劃思路和構想時,場下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會後,北外校園規劃藍圖被製作成沙盤,徵求全校師生員工的意見。很多同學踴躍報名,爭當志願者,向全校師生介紹北外的美麗新校園。師生們圍着校園規劃的沙盤出謀劃策,一時間成為校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對於郝平來說,在北外校園規劃告一段落之後,他和同事們還面臨一件大事——着手進行北外學科的規劃和整合。郝平在北大歷史系學習時,專攻世界歷史,在他的腦海中,有一張非常清晰的世界地圖。郝平根據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風俗文化,並結合北外各個語種的特點,規劃北外未來的語言學科布局。

北外的歐洲語言系和亞非系都涵蓋了很多語種,這對教學管理和學科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困難。郝平和學校領導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北外要應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就必須對各個學科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突出優勢,做大做強。北外在未來要成立東南亞學院、南亞西亞非洲學院和東歐學院、日爾曼學院等地域特色突出的院系,除了一如既往地加強對對象國語言的學習之外,還要更加突出對對象國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研究,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郝平看來,在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時代,僅僅靠單純的語言教學是無法培養出民族復興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外語人才。要完成這樣的使命,北外不僅要使學生打下紮實的外語基礎,而且要更加有針對性地突出區域教學和研究。當今,全國外語培訓市場異常火爆,但北外在其中所占的份額並不大。一些外語培訓機構成立之後,發展迅速,而其中很多骨幹教師恰恰是北外的老師和畢業生。這一點,不能不讓北外人深思。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郝平和北外新一屆領導班子苦苦思索的問題。

學校提出,整合學校資源,突出比較優勢,積極打造北外品牌。在外研社、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培訓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和國際交流中心等校內多家單位的基礎上,成立同文教育發展中心。把這個新機構命名為同文教育發展中心,隱含着秉承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的傳統,表達了北外人要把事業做大做強、為民族振興貢獻力量的雄心壯志。

「同文教育發展中心,要在未來10年到15年的時間里,力爭成為同行業的領頭羊。」這是郝平對自己和北外同仁的激勵。 郝平在北大曾做過多年的外事工作,同國外許多大學校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到北外履新之時,就收到了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夏威夷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和維也納大學等十幾位國外大學校長的賀信和賀電。國際友人的鼓勵和期待,使郝平儘快實現北外跨越式發展的責任感更加強烈。在與國外同行的交流和切磋當中,世界一流大學對創新體系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視,也給了郝平很多啟發。這些啟迪和思考,潛移默化之中演化為他在北外一點一滴的努力和創新中。

郝平的低調和平易,我們早有耳聞。採訪時,他更多地是強調北外領導團隊的力量,當我們問到,作為年輕的一校之長,執掌北外帥印,他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時?郝平說,作為一校之長,需要創新,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更需要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他和同事們為北外籌劃的美好藍圖,還有很多地方有待他們去創新,去跨越。正如2006年7月郝平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所言:每一個創新都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每一個創新都會觸及另一個領域的震盪,每一個創新都會帶來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這就是創新的魅力。

參考來源

上任後首次,北京大學校長郝平為畢業生帶來「最後一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