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野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野夫
出生 1909
國籍 中國
別名 誠之
職業 現代版畫家
知名於 上海美協理事 、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總務長 、中國美術館研究保管部幹部 、中國美協第一屆副秘書長
知名作品 《木合》、《點綴集》、《木刻手冊》、《新藝叢書》等

鄭野夫(1909—1973),版畫家,原名:鄭毓英,亦作:育英,學名:邰虔,別名:誠之(芝),筆名:野夫(EF)、未名(明)、新潮、後以野夫行。

浙江樂清萬岙鄉寺嶺村人。曾任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總務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屆副秘書長、中國幻燈公司上海製造廠廠長、中國美術館研究保管部幹部 。

編印有《木合》、《木刻藝術》,著有《點綴集》等。

曾和江豐等在上海組織「鐵馬版畫社」,在浙江麗水金逢孫等創設木刻用品供應社,後發展為中國木刻用 品合作廠,除在江西福建上海等地生產木刻刀具外,多次舉辦木刻函授班。先後任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總務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屆副秘書長、中國幻燈公司上海製造廠廠長、中國美術館研究保管部幹部 。[1]

人物生平

1909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州樂清縣永康鄉二都寺嶺(今萬岙鄉市嶺村)姓鄭,原名育英(毓英)字誠之,號紹虔,父親鄭綬卿是中醫。

1928年 19歲 考入由陳抱一等主持的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系。

1929年 20歲 在魯迅影響下,開始木刻創作。

1930年 21歲 上海中華藝術大學停辦,轉學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

1931年 22歲 參加上海一八藝社研究所。從上海美專畢業。8月,參加魯迅和日本友人內山嘉吉舉辦的「木刻講習班」,並結識魯迅。改名「野夫」、「EF」、「新潮」。

1932年 23歲 加入「中國美術家聯盟」。5月,與陳卓坤、江豐、黃山定陳煙橋等人發起春地美術研究所。8月,與陳卓坤、顧鴻干等在上海組織「野風畫會」。魯迅特請蔡元培為畫會題寫匾額,還多次前往「畫會」參加活動、演講,同時帶了一批如法國杜米埃等人的畫冊送給「野風畫會」,並捐款20元。創作《國民黨反對派的血腥罪行》、《號召》、《五一大遊行》等木刻作品。冬,聯合寧、滬、杭、蘇等地美專學生,在上海新世界舉行「援助東北義勇軍聯展」。

1933年 24歲 「野風畫會」被迫停止活動,改名「上海繪畫研究會」地址從江灣遷到跑馬廳,和顧鴻干共同負責。後繼續活動,創作《黎明》、《搏鬥》等木刻作品。6月,在野穗木刻社出版的手拓原寸版畫集《木版畫》上發表畫作。10月,MK木刻研究會第四次展覽會展出野夫木刻作品《黎明》,受到魯迅的稱讚。任上海左翼文化同盟辦的「新亞學藝傳習所」的繪畫和木刻指導。12月,魯迅受法國女記者綺絲·譚麗德之託,徵集中國左翼美術家 的繪畫作品前往巴黎參加「革命的中國之新藝術」展覽。與魯迅通信。

1934年,25歲 3月,「革命的中國之新藝術展覽」在巴黎皮爾·沃姆斯畫廊舉行。展出作品為野穗木刻社受魯迅委託徵集到的78幅木刻作品。野夫的木刻作品《搏鬥》、《黎明》、《建築第一聲》、《回家》、《災民》及石版畫《母與子》入選參展。同年,該畫展巡迴至德國和蘇聯展出。任上海左翼文化同盟辦的「新亞學藝傳習所」的繪畫和木刻指導。創作木刻《水災》組畫20幅。

1935年 26歲 與沃渣溫濤曹白會同北平的唐訶等一起在上海組織「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創作木刻作品《七君子》《棚戶怒潮》。創作《賣鹽》木刻組畫36幅並出版。

1936年 27歲 1月,與江豐、沃渣、溫濤、力群等人發起成立鐵馬版畫會。出版《鐵馬版畫》三期。2月17日,魯迅致信野夫,談及木刻團體的組織問題。同年,魯迅逝世後創作了木刻作品《魯迅的精神不死》。10月2日,與黃新波陳煙橋、江豐、力群、曹白、林夫等人組織的「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上海展場在八仙橋青年會舉行。與黃新波等三十四人組織「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創作《罷課》《荒年》等木刻作品,刊載於《鐵馬版畫》創刊號。

1937年 28歲 與李樺 、陳煙橋、江豐等組織「第三回全國木刻展」,因「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未能實現。10月回家鄉溫州樂清,參加樂清縣青年服務團,組織劇社,導演《醒獅》、《鐵蹄下的吼聲》等抗日愛國話劇。創作木刻作品《自刻像》。

1938年 29歲 當選「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理事,出版《春野木刻集》。創作《王良儉同志遺像》木刻作品紀念亡友。

1939年 30歲 4月,與林夫、金逢孫等人在麗水成立「七七版畫研究會」,在金華、麗水、平陽、永嘉等地舉辦「七七抗戰版畫展覽會」。翌年出版《五月紀念木刻集》。設立美術書刊供銷部和教育委員會,承辦諮詢任務。11月,浙江省戰時美術工作者協會主辦「木刻研究社」、「木刻用品社」,同時「木刻用品社」開始舉辦「木刻函授班」,報名參加者達一百多人,學員廣布戰時東南各省,編輯教材《戰時木刻半月刊》,同時陸續編輯木刻叢集——《旌旗》、《號角》、《鐵騎》、《戰鼓》、等四種。

1939年12月,《刀與筆》雜誌在浙江金華創刊,野夫發表木刻作品。創作《誰使我們逃亡?》、《傷兵、難民與失業工人》、《兩種不同的生活》、《梅世君烈士》等木刻作品。

1940年 31歲,編輯出版學員畢業作品集《鐵筆集》,撰文《浙江木刻運動怎樣展開來的》。修訂出版專著《怎樣研究木刻》《點綴集》。同年,創辦麗水「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給合作社」。撰文《十六個月的「木合社」》。創作木刻《送棉衣給北上抗日的新四軍戰士》、《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拓荒》、《努力習作(學習木刻的熱潮)》等作品。

1941年 32歲 主編雜誌《木刻藝術》《反攻》木刻叢刊。4月22日麗水遭敵機空前大轟炸,西河沿原址成為瓦礫,「木合社」因遭敵機轟炸,遷雲和縣,後移江西上饒,改名「東南木刻用品合作社」。此前,完成《長期抗戰》木刻作品。《反攻》木刻叢集刊物1941年6月出版,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給合作社教育委員會編·現藏浙江圖書館。

1942年 33歲 日軍入侵浙贛,「木合社」遷福建崇安赤石。開辦「武夷畫室」,親自授課培養木刻新人。同年,成立「草草刻畫社」,出版《草草月刊》。創作《新農民》《轟炸聲中》《搶運物資(糧食)》等木刻作品。

1943年 34歲 以「中國木刻研究會」名義在福建赤石主編出版《木刻藝術》第二期(雙月刊),不定期的《木合》多期。5月16日木研會在中蘇文協召開臨時會員大會,當選為閩區理事。創作《寒酸與洋溢》《後方生產》等木刻作品。

1944年 35歲 與楊可揚合編出版「新藝叢書」,叢書有《魯迅與木刻》、唐英偉《中國現代木刻史》、《新藝散談》《給初學木刻者》等多種,還編有木刻畫冊《武夷山水茶》《民族健康》。在福建崇安赤石還同時是《中國合作運動史的木刻集》 的作者,中國合作經濟研究社出版 ,陳仲明發行。創作《救亡歌聲》《戰地婦女》等木刻作品。

1945年 36歲 日本投降,將「木合社」歷年收集的300餘幅木刻在福建南平等地舉辦「慶祝抗戰勝利木刻巡迴展」。編《活頁畫帖》第一輯,在福建木合工廠出版。創作《流動鐵工廠》《角斗》《勝利前夕》(套色木刻)作品。《角斗》曾先後刊於《抗戰八年木刻選集》《中國版畫》。

1946年 37歲 「東南木刻用品合作工廠」由福建遷上海,設於台灣銀行樓上,成立「中國木刻用品合作工廠」。與中華全國木刻協會聯合辦公。同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負責舉辦全國「抗戰八年木刻展」 作品的徵集工作和展覽品審查委員會委員。任教於上海美專。創作木刻作品《搶米》(反飢餓鬥爭組畫之一),曾刊於時代書報社出版的《新木刻》。

1947年 38歲 負責「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工作。該協會舉辦了一期「木刻函授班」,每年舉行春秋兩季木刻展覽會,編印會刊。在《時代日報》上主編《新木刻圖刊》。4月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全國木刻展」。同年配合李平凡在日本舉辦「中國版畫展」。參加為「五二零」學生運動刻制傳單。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畫廊舉辦「第二次全國木刻展」。創作木刻作品《搶飯吃》(反飢餓鬥爭組畫之二)曾刊於晨光出版公司印製的《新中國版畫集》,《搶棉花》(反飢餓鬥爭組畫之三)曾刊於《中國版畫集》。

1948年 39歲 編《木刻手冊》由文化供應社印行。創作《泛區難船》、《天官賜福》、《從求學到求乞(流浪學生怒吼圖)》、《窮苦的人們(上海街頭見聞錄)》、《風聲鶴唳(蔣氏朝廷末日現形圖)》等木刻作品。

1948年4月與陳煙橋、楊可揚等為迎接上海解放秘密刻制木刻傳單多幅。

1948年5月舉辦「第三次全國木刻展覽」,地點上海(大新公司畫廊)、南京、寧波、蘇州

1948年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畫廊)舉辦「第四次全國木刻展覽」在長沙、廣州、武漢等地巡迴展出。

1949年 40歲 新中國成立,出席在北平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文代會」,當選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在上海軍管會文化處工作。同年調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任教授、總務長兼秘書長。籌辦「大眾美術出版社」。

1950年 41歲「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停止活動,全體會員加入「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後改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巨幅油畫作品《修船支前》、《鬥地主》(原標題不詳)。

1951年 42歲 在華東文化部工作。任上海幻燈廠廠長。

1953年 44歲 出席第二屆全國文代會,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屆理事、副秘書長。創作木刻作品《魯迅先生像》。

1954年 45歲 兼職美協「美術服務部」總經理。繪人物、風景速寫若干幅。

1956年 47歲 為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編輯出版《紀念魯迅美術選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同年與李樺等組成編委,出版《版畫》刊物。1961年停刊,共出版32期。與古元彥涵等在北京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友人內山嘉吉。與李平凡一起陪同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參觀《第二屆全國版畫展覽會》。創作套色木刻《魯迅在廈門憑弔鄭成功衛國城堡遺蹟》和木刻作品《救救兒童》等,參加「第二屆全國版畫展」。

1957年 48歲 被劃為右派,免去一切職務,下放河北懷來縣農村勞動。12月創作套色木刻《瓶花》,參加「第五屆全國版畫展」。下放期間畫了一批農村人物及風景速寫。

1958年 49歲 創作套色木刻《夕陽》、《十三陵水庫工地婦女挑土競賽》(原標題不詳),以及農村題材的系列木刻作品《農村小景》(原標題不詳)、《街頭看新聞公告》(原標題不詳)。

1960年 51歲 調北京中國美術館保管研究部工作。

1964年 55歲 創作木刻作品《北京支援各國人民反美鬥爭——反美風暴組畫》一套6幅。

1965年 56歲 創作木刻作品《「約翰遜怎能不發愁」組畫》一套6幅。

1966年 57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受到迫害,慘遭批鬥,再度下放至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改造。

1973年 64歲 8月13日因患肝癌病逝於北京。

1992年7月,為紀念野夫誕辰80周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美術館主辦的「野夫版畫遺作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1995年11月5日-11月11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溫州市文聯、溫州市文化局、溫州市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在浙江省溫州市工人文化宮舉辦。

1995年11月14日-11月16日,應樂清市委宣傳部、市美協等單位邀請,《野夫版畫展》巡迴至家鄉展出。

010年6月25日至8月1日,廣東美術館策劃主辦「鐵馬野風——野夫的木刻藝術」展覽 ,同期出版展覽圖錄 。[2]

作品欣賞

視頻

野夫作品欣賞-中華藝術平台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鄭野夫,博雅人物網
  2. 鄭野夫藝術回顧展,博雅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