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岩
中國著名國畫家
出生 1914
國籍 中國
職業 武夷畫院副院長
知名作品松鷹圖
《竹林雙雉》
雙鷺》。

鄭岩,中國著名國畫家,曾任武夷畫院副院長、顧問。(1914-1997),字阿石、彭城老農,江蘇徐州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曾先後在南京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

簡介

鄭岩-中國著名國畫家,曾任武夷畫院副院長、顧問。(1914-1997),字阿石、彭城老農,江蘇徐州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曾先後在南京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得到著名畫家高希舜陳之佛傅抱石張書旗李苦禪諸師的教誨。在校期間,其作品參加全國第一屆美展,並選送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展出。畢業之後,在各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受到好評。建國後,定居風景優美的武夷山麓。他花鳥、山水盡皆擅,所作花鳥畫,多取材鷹、鷲、鷺、山雀等,多以簡筆大寫意手法表現。用筆精練,構圖空靈,設色古雅,神韻兼備。畫風與其徐州人的氣質、個性相融。他博採眾長,善在傳統的基礎上變化,形成有法之中無法,無法之中有法,從而凝練出自己的獨特風格。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逸仙藝苑會員,崇安縣政協常委,武夷山蘭亭學院客座教授。其作品風格獨特,技藝精湛,多流傳至美、日、意及東南亞各國,影響廣泛,深受藏家追捧。

鄭岩先生一生胸襟豁達,醉心藝術。在彌留之際,更將平生創作的近兩百多幅精品及收藏的數十幅名家畫作全部捐獻,藝德高尚令人嘆服。而這也導致目前民間流傳鄭先生畫作極少,其中精品更至為難得。 [1]

懷念阿石

懷念寫意畫大家鄭岩

張自生

鄭岩離我們而去越來越久了,但他的繪畫藝術卻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沒有忘記武夷山下的美須老人鄭岩的藝術與為人。

鄭岩,筆名阿石、彭城老農,曾為武夷山市文化館館員、武夷畫院副院長、顧問、福建省美協會員。1914年生,江蘇徐州市人,畢業於南京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六十多年前,他與我國著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友厚並一同在"兵家必爭之地"的彭城一起學習京劇藝術和繪畫藝術。從李可染先生為鄭岩畫展寫的《追昔青春弄琴鼓,而今白髮話朱墨--記我與鄭岩》的文章中記載:"那年鄭岩僅十四五歲,他聰慧天成,才華橫溢,喜讀詩詞,深愛藝術。他那可喜的天賦歌喉,清婉嘹亮,又加勤學苦練,日夜鑽研,既能演唱,又好琴鼓。"對鄭岩的家庭和藝術歷史,李可染先生了如指掌,同時對鄭岩的藝術給予很高評價。李可染先生在文章中寫道:"他(鄭岩)不僅喜歡京劇藝術,更酷嗜國畫。他出生於徐州一個詩書門第的舊家庭,祖父輩均系耕讀傳家、書畫之士,家藏曆代許多名家書畫。他童年時代耳濡目染受到家庭影響和長期薰陶很深,六七歲時即就地畫人畫馬;十六歲中學畢業後考入徐州私立美術學校,從王琴舫先生學畫;次年,考入南京美專,從高希舜李苦禪陳之佛諸先生學畫,畢業後又轉入中大藝術系從陳之佛、傅抱石兩先生學工筆花鳥和山水畫,得到名師真傳,基礎打得很深,功力深厚。七七盧溝橋事變,日寇入侵,抗日烽火燃遍全國,在此兵荒馬亂中天南地北,天各一方,一別五十餘年矣!……,突然發現他的作品,我十分驚奇,沒想到他有如此驚人成就。"李可染先生對鄭岩的花鳥畫十分讚賞,他說鄭岩的畫"'他用最大的功力打進來了',但他不泥古,他敢於捨棄那些心愛而陳腐的東西,擯棄於大海;鄭岩的藝術成就無需我介紹,大師李可染的評價足以說明鄭岩藝術的極高造詣和價值。可以總結為鄭岩的花鳥畫,筆簡意深、水墨蘊道,獨具一格;鄭岩的山水畫大氣磅礴、韻味感人,別開生面,鄭岩的藝術意蘊超逸、卓爾不群,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與收藏價值。

每當我看到武夷山巍巍大王峰的時候,我就想起長着滿臉美鬍鬚的鄭岩老人,他雖比我年長,但善良、和氣,與我們一起創辦了武夷畫院,早期他任畫院副院長,工作兢兢業業,對藝術探索執著、認真,後來退休當顧問了,還是一如既往研墨不息。每逢與他一起在國際蘭亭學院為外國學員上課的時候,他總是吹拉彈唱、潑墨揮毫、多才多藝、認真負責、形象感人。1988年8月,他赴美國夏威夷、洛杉磯、舊金山、好萊塢、莫卡島等地講學、訪問、辦展歸來,應該是自感到自己年事已高,為了對人民作出更大貢獻,經過多方籌措、聯繫,他把一批自己畢生創作的精品和存畫分別贈給武夷山市政府和武夷畫院收藏,他的無私奉獻和對藝術的無限忠貞令人感動,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德藝雙馨"的為山區作出卓越貢獻的畫家。

我們不能忘記鄭岩,他的精湛藝術與善良人格將永遠與武夷山同輝。

作品賞析

松鷹圖賞析

這幅《松鷹圖》創作於1994年,乃是畫家鄭岩的晚年大成之作。時年鄭岩已有八十高齡,耄耋之年仍不輟丹青。一生精研筆墨的鄭岩先生,此時筆力正在真純之境,畫中雄鷹佇立松干之上,沉然虎視而氣勢逼人。

自古以來,松鷹就是中國畫家鍾愛的傳統題材。松柏傲立,不畏霜雪,喻錚錚君子風骨,品行自高。鷹擊長空,搏風逐崖,又正是英雄建功立業之姿。加之松樹自古便有長壽延年之喻,這幅畫作便又有一層"功傳千秋世,壽比不老松"的極佳寓意,堪稱松鷹題繪畫之一絕。

鄭岩先生擅作鷹圖,獨具自家風範,筆意別出一格。先生筆下之鷹,羽翅收攏,目光如炬,正是功成之後尋覓更高目標的小憩之時。畫面中鷹身單翅以濃墨勾勒,筆力勁道十足,而前胸及另一翅用墨則濃淡相間,又以焦墨營造出羽翼豐滿、強壯矯健之感。畫中雄鷹雙爪微分,緊抓樹幹,姿態遒勁有力,鷹目數筆勾勒,炯然之勢更顯力量。更為特別的是,傳統畫家做立鷹常畫側身回首之勢,而鄭岩先生卻獨闢蹊徑,做正面雄鷹,此舉不僅使繪畫難度大大增加,所出作品也愈顯不凡。

先生畫中,松樹筆法同樣別有特色。畫中截取松樹主幹自右側伸出,上下各出副枝。此類平均畫面本為大忌,然鄭岩先生功力深厚,信筆拈來卻更顯虬枝蒼勁,加上松針疏密有致而不爭主體,整個松樹儼然成為功成不居的畫之基石,猶顯精神可貴。

《松鷹圖》有鄭岩先生行書題曰:"金華同志正之阿石八十歲大病初癒後畫",說明此為畫家病後所做。如此高齡重病初愈卻做松鷹這樣的雄渾題材,正說明鄭岩先生老驥伏櫪,誓志不衰的人生態度。所書字體之跌宕起伏,枯筆意趣,則更顯出了畫家在創作成熟之後返璞歸真,大拙大巧的大家風範。

如此一幅《松鷹圖》,傾儘先生畢生功力,堪稱鄭岩難得一覓的畫中絕品,願藏家有緣寶之。

阿石天趣一絕--懷念花鳥大寫意畫家鄭岩先生

施德善

給我印象最深,堪稱中國畫一絕的,鷺鷥或白鶴等大寫意水墨畫,惟有出於阿石--即原武夷畫院副院長、顧問、武夷山國際蘭亭學院客座教授鄭岩先生,其藝術精湛而意蘊超逸的簡筆潑墨之手。我珍藏已二十餘年的一幅小斗方《雙鷺》,就是這樣的大作真跡。[2]

記得,當時我是省城一家專業性報紙副刊編輯。可能由於我編發過鄭岩先生的畫作,過不多久他為了表示謝忱,特意郵寄了一幅鷺鷥小品贈予我。當我收到時,心裡非常感動。我覺得,他的這幅作品絕非平常應付之作,而是既率意自然,又極其講究的一件珍品寶物。主畫面上,是栩栩如生、炯炯有神的鷺鷥,雙雙高雅的佇立於淺水灘頭,背景乃刪繁就簡、恣意飄蕩的蘆葦。那揮灑自如而精煉、大氣的線條,那妙若神采而意蘊超逸的墨韻,那別出心裁而空靈大氣的構圖,以及那淡雅的設色,酣暢的題款,皆可百讀不厭,極其耐品。至今,我還時常地取出來細細欣賞。對其中落款的"阿石"二字,總是不由得心生天趣和敬意。

然而,那時的我對鄭岩先生未曾謀面,不甚了解。只是從有關他的圖片上感覺到,他雙眸和善,神態澹定,面寵清癯,銀髯飄逸,儼然一個大畫家氣質和風度。一晃二十餘載,近悉鄭岩先生已故十周年,收集有他近百幅畫於武夷山的遺墨《鄭岩之畫》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因而想起他寄贈給我的《雙鷺》,想起他究竟怎麼離開人世,以及他的經歷和取得的其他藝術成就。於是,在網絡上,搜索起有關他的一些文字記載資料……

據有關檔案記載,鄭岩1914年出生於江蘇徐州一個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祖、父均系耕讀傳家,書畫之士,家藏許多名家書畫。他童年時受到良好家庭環境的薰陶,7歲時就能畫畫,16歲中學畢業考入徐州私立美術學校,師從王琴舫先生學畫。次年考入南京美專,從高希舜、李苦禪、陳之佛諸先生學畫,畢業後時逢日本入侵,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年代,荒廢了大好的創作時光。他在一幅自題聯中嘆道:"一生淪落風塵路,半世沉浮浪跡人。"後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從著名畫家陳之佛傅抱石兩位老師學工筆花鳥和山水畫。同時,投入大自然懷抱,吸取創作養分。在校間就有工筆花鳥畫《竹林雙雉》在全國首屆美展上參展,還選送巴黎世界博覽會參展並獲獎。七十年代下放武夷山,潛心花鳥、山水畫藝。生前曾任武夷畫院副院長、顧問,武夷山國際蘭亭學院客座教授。先後很多地方舉辦畫展,作品流傳美國、日本、意大利和東南亞各國,影響廣泛深遠。1988年,他到過美國作畫講授,1991年應請為天安門管理局作長卷。著名畫家王個移題聯贈他:"畫意雪封蕉葉,詩情月下梅花。"1996年,他在彌留之際將平生創作的近兩百多幅精品,及收藏的數十幅名家畫作,全部捐獻給當地,為武夷山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想不到,鄭岩先生與李可染大師還有一段深緣。李可染對他的家庭和藝術經歷了如指掌,而且對他的藝術造詣和價值給予很高評價。他們一同在"兵家必爭之地"的彭城學過京劇和繪畫藝術。李可染為鄭岩畫展寫的一篇文章記載,鄭岩聰慧天成,才華橫溢,喜讀詩詞,深愛藝術。不僅喜歡京劇藝術,更酷嗜國畫。後來得到名師真傳,基礎打得很深,功力深厚……李可染讚賞他的花鳥畫說:"他不泥古,敢於捨棄那些心愛而陳腐的東西,更勇於而且善於虛心地向自己無知的東西吸取養分,哪怕是兒童畫。他清楚地認識到創作新法決不是任意塗抹,欺人騙己所可形成的,邁步藝術途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去別無任何竅門捷徑可尋,鄭岩以其卓越可貴的心身勞動,聰慧理智才華悟出了前人所未發現的新規律、新技藝,從而產生新的藝術境界,創出了自我新法,反映出時代精神所需求而表現的形式美,他在默默無言、無聲無息地'用最大勇氣打出來了'!"

不幸的是,1996年他回徐州老家時不慎摔倒,就這麼匆匆的離去。

這次,當地為他精心出版畫集,我想這是對已故大畫家鄭岩先生的最好紀念。如若先生在天有靈,定感欣慰吧。

徒弟回憶

游高平,號藝禪,聽泉堂主人,職業畫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繫結業,文化部文化發展中心特聘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武夷山水畫院院長。

他出生在武夷山下,喝着武夷山的泉水長大,在他的眼裡,武夷山如夢如幻,永遠有看不完的風景;他從小對筆墨丹青情有獨鍾,從十歲起開始習畫,十四歲跟隨我國著名山水畫家鄭岩學習中國畫技藝。他從藝四十餘年,專攻武夷山水畫作,研習武夷山的儒釋道文化。

難捨武夷緣

十四歲那年,游高平聽說武夷山文化館裡有一個叫鄭岩的老師傅對中國水墨畫有很深的造詣,於是欣然前往拜師學藝。當時,年近七旬的鄭岩因為歷史原因與武夷山結緣,晚年把自己畢生的精力投入武夷山水畫的創作當中。這也讓小小年紀的游高平有了接觸大師的機會。[3]

游高平記得,那個時候鄭岩的生活很窮困,家裡除了隨意擺放的畫作幾乎沒有任何生活用具,他卻樂在其中。不過,游高平卻第一次在老師的家裡看到了宣紙,興奮極了。老師對只有十四歲的游高平說,孩童的畫最賦有天性,筆法自然流暢,不拘泥於形式,有很大的可取之處,絕不能任意塗抹。因此,作畫時講究心境自然舒暢,不過每個人都在遭受凡塵俗世的困擾,難得心中的一片清淨。

鄭岩曾被人親切地稱之為武夷山下的美須老人,與友人一起創辦了武夷畫院,他把一批自己畢生創作的精品畫作分別贈給武夷山市政府和武夷畫院收藏。作為他的學生,游高平和鄭岩在研究武夷山山水畫作方面共同走過了漫長的道路。

參考資料

  1. 鄭岩(阿石)《松鷹圖》, 新浪博客, 2013-10-29
  2. 阿石天趣一絕——懷念大畫家鄭岩先生, 福建美術在線, 2008-01-09
  3. 漫漫筆耕路 悠悠武夷情, 閩北日報, 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