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玉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邵玉銘

圖片來自天下文化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38-11-03) 1938年11月3日(82歲) 中華民國嫩江省蘭西縣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 靳秀麗

學 歷

經 歷

邵玉銘生於(1938年11月3日-),嫩江省蘭西縣人,中華民國學者及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外交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公視董事長、華視董事長等職務。

生平

邵玉銘生於,1938年11月3日黑龍江蘭西。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獲"中心獎學金"。後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聖母大學馬里蘭大學。後返台從政。1987年—1991年任新聞局長,於任內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宣布解除戒嚴。1991年因個人婚外情問題而辭職。後於1999年—2001年任國民黨副秘書長、2001年—2003年任《中央日報》董事長兼社長。馬英九就任總統後,曾於2009年—2012年任外交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委。2013年7月29日,成為延宕30個月的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第五屆董事長

曾任教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新伯利學院、印第安那州聖母大學,歷任芝加哥大學遠東研究中心委員、美國"人文科學基金會"審查委員及評議委員,美國"亞洲研究協會"之臺灣研究會委員、美國華學協會理事及美國中西部華人學術聯誼會會長,並任政治大學、中山大學兼職教授。

  • 1982年返台,初任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教授、《亞洲與世界》社主任,榮獲美國中國文化協會頒發的"中國文化獎"。1984年升任政大外交研究所所長,嗣任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出任臺灣當局新聞局長兼大陸工作會報發言人。同年5月5月任臺灣當局新聞局長、英文《自由中國紀事報》發行人。1988年7月當選國民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
  • 1991年9月辭去新聞局局長職務,轉任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教授。1988年當選國民黨十三屆中央委員。
  • 1994年複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 2000年7月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
  •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系列舉動,實質上將置臺灣於危地。邵玉銘說,美台關係不應基於它是"美國軍隊的前哨"之上。他說,我們"承受不起捲入這場爭鬥的後果。我們太弱小了"。無論從歷史、文化或地理的角度,還是從政治、經濟現實情勢的角度,臺灣未來的前途在祖國大陸,臺灣的安全取決於兩岸人民的密切聯繫和最終和平統一。

主要著作

中文

  • 《文學、政治、知識分子》
  • 《傳教士·教育家·大使——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
  • 《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
  • 《此生不渝:我的台灣、美國、大陸歲月》
  • 「留學之路:走出你的亮麗人生」,中央日報,2002
  • (主編)「美國明星大學指南」,中央日報,2002.
  • 「漂泊:中國人的新名字」,希代書版公司,1996.
  • 「遽變下:一個公僕的心路歷程」,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 「文學、政治、知識份子」,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 「國際局勢與中國前途」,黎明出版事業公司,1987.
  • 「國史與國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 「從門戶開放到中美斷交」,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1983.
  • 「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
  • (主編)「中國智識分子國是討論集」,1983.

英文

  • (Auth.) 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本書曾由出版單位在1993年提名參加「美國歷史學會」之「費正清學術著作獎」及美國亞洲學會之Joseph R. Levenson學術著作獎)
  • (Auth.) Beyond the economic Miracle: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Taipei, Taiwan: Kwang Hwa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1989). (本書另有中文、法文、德文、西班牙及泰文版本)
  • (Ed.) Hong Kong: A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oncern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8).
  • (Ed.) Changes and Continuities in Chinese Communism, Vol. I&II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8).
  • (Ed.) China and Europ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86)
  • (Ed.) Chinese mainland: Politics, Economics, and Reform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6).(Ed.) Chinese Modernization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85)
  • (Ed.) Chinese Modernization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85)
  • (Ed.) China and Christianity: Historical and Future Encounters (Notre Dame, Indiana: The Center for Pastoral and Social Ministry, 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79)

中文論文

  • 「異中求同,化敵為友: 我對解決兩岸僵局、推進兩岸談判之淺見」,當代中國研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第六十期,1998年3月,頁147至155;亦收入「世紀之交中國大陸的政經走向」,程曉農主編,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月,頁329至353。
  • 「從西方對中國文明之評價談我民族振興之道」,理論與政策(臺北),第十二卷第一期,一九九八年二月,頁119至126。

學術會議論文

  •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he Republic of China’s Experience i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1987-1997,」 Paper deliver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 1997.
  • 『對兩岸關係及對大陸政策芻見—兼論化解兩岸僵局之道』,跨世紀國家發展研討會, 臺北, 中山學會主辦,1996年5月5日。
  • 『當前兩岸政經情勢發展與台商因應之道』,當前國內外暨兩岸經濟情勢研討會,臺灣行政部門「大陸委員會」主辦,臺北,1996年6月19日。
  • 『如何協助作好務實外交,擴大國際活動空間』,「整合海外華僑力量,支持國家進步發展」專題研討會,臺北,1995年10月20日。
  • 『如何透過多邊國際活動促進兩岸關係之互補互利』,1995年國建會報告,國家建設研究會主辦,臺北,1995年7月20日。
  •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iwan Studies Workshop of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92.

英文論文

  •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he Republic of China Prepares itself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pproaching The 21st Century (College Park,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Maryland, 2000), pp. 137-144.
  • 「An Outlook for Taiwan’s Future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A Personal Observation,」 in Postwar Taiwa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ollege Park,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Maryland, 1998), pp. 323-328.
  • 「Taiw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ends: A Personal Observation,」 in U.S.-Taiwan Relations: Current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A CSIS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 Report, May 20, 1998), pp.17-24.
  •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Relations with the Mainland,」 in Missile Diplomacy and Taiwan’s Future: Innovations in Politics and Military Power, ed., Greg Austin, (Canberra, Australia: Strategic and Defense Studies Center,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7), pp.1-8. 5. 「Mapping out Taiwan’s Future Landscape,」 Asean-ISIS Monitor, No.15 (September, 1996), pp. 5-7.
  • 「An ROC View of the Hong Kong Issue,」 Issues & Studies, 22: 6(June, 1986), pp.13-30.
  • 「Taiwan: A View from Taipei,」 Foreign Affairs, Vol. 63, No.5 (Summer, 1985), pp.1050-1063. 8.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U.S.-Chinese Communist Rapprochement in 1949: Was There Another 『Lost Chance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 89 (March, 1982), pp. 74-96.
  • 「Soci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Taiwan Experie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Republic of China, 1950-1980, ed., James Hsuing (New York: Praeger, 1979), pp.219-281.
  • 「The Reaction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toward Religion and Christian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lCentury,」 in China and Christianity: Historical and future Encounters, eds., James D. Whitehead, Yu-ming Shaw, N.J. Girardot (Notre Dame, Indiana: The Center for Pastoral and Social Ministry,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1979), pp. 154-182.
  • 「Chinese Culture in the Mind of the West,」 in China as a Challenge to the Church (Concilium: Religion in the Seventies, Vol. 126), eds., Claude Geffre and Joseph Spae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1979), pp.1-18. (This article has since been translated into French, German, Spanish, Portuguese, Dutch and Italian; this book was also chosen by the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 in 1981 as one of the sixteen Outstanding Books on 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at had appeared in English

家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