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西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蘭西縣(蘭西)是黑龍江省綏化市下轄的一個縣。
簡介
- 中文名稱:蘭西縣
- 外文名稱:Lanxi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綏化市
- 下轄地區:4個鎮,11個鄉
- 政府駐地:蘭西鎮
- 電話區號:0455
- 郵政區碼:51500
- 地理位置:松嫩平原東部
- 面 積:2499平方千米
- 人 口:53萬人(2013年)
- 氣候條件:寒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
- 行政代碼:231222
地理位置
蘭西縣地理坐標為北緯46°12′57″至46°18′2″,東經126°22′12″至126°28′6″,屬寒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北靠青岡縣、望奎縣,東臨北林區,西界肇東市,西北部與安達市相連,距省會哈爾濱市67公里。
土地面積
幅員面積2499平方千米,截止至2010年,蘭西縣擁有耕地216萬畝,草原34萬畝,水面10.63萬畝。總人口53萬(2013年),其中農業人口38.8萬,人均耕地5.6畝。全縣共有15個農村鄉鎮,105個行政村,773個自然屯。 蘭西縣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穀子、 高粱;經濟作物有亞麻、烤煙、甜菜、油料等。
名稱由來
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1905.1)置,屬吉林省呼蘭府。治所在雙廟子(今黑龍江省蘭西縣)民國徐曦《東三省紀略》卷2:「析呼蘭河西岸地置」,故名。1914年改屬黑龍江省綏蘭道, 1928年屬黑龍江省。1945年劃歸嫩江省,1949年復屬黑龍江省。*[1]
歷史沿革
蘭西縣距今二三千年呼蘭河流域已有許多原始人群在這裡繁衍生息。從練兵台遺址(今蘭河鄉曙光村)發現的手制夾沙紅衣陶、陶罐殘件看,秦以前西周春秋時期,蘭西境內就已形成人類部落,屬穢貊文化。秦時期蘭西屬夫餘屬地。魏晉時期,蘭西為黑水靺鞨與達末婁的結合部,屬黑水府管轄。隋唐時期,蘭西先屬黑水靺鞨管轄,唐開元二年(公元471年)設黑水都府後,蘭西屬黑水都督府管轄區。 遼時期,蘭西屬女真完顏部遼東京道管轄。金建國後,蘭西行政上屬金會寧府管轄。元代,蘭西土地屬成吉思汗幼弟帖木哥斡赤斤之分封地,蘭西為水達達路所轄,元貞元年(1295)年設立肇州屯田萬戶府,蘭西境為肇州屯田萬戶府屬地。明朝時期,蘭西屬奴兒干都司兀者右衛所轄。
清朝
清初,蘭西歸盛京總督(後改昂邦章京)所轄。順治十年(1653年)歸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改寧古塔昂邦章京為領導寧古塔等處將軍,蘭西歸寧古塔將軍所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批准設立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地方,並於呼蘭河兩岸設立了八處卡倫(哨所、關口),蘭西歸黑龍江將軍管轄。雍正十二年(1732年)設呼蘭城守尉,蘭西歸其所管轄。蘭西縣1867年(清同治六年),道士毛機雲在今蘭西鎮十字街南路西(現百貨大樓院內)建了一處土木結構的關岳廟,附有娘娘廟。從那時起人們稱此地為「雙廟子」。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5年1月29日)設置蘭西縣。
民國
民國十一年(1922年)蘭西縣在縣城四周築造土城牆,基寬1.5米,頂寬1米,頂端作秫秸枕頭,城牆高為2.1米,周長8000米。縣城四角均設有土炮台,城內十字街為南北東西交叉走向,東西街長3.3里,南北街長4.7里。在城東西南北各設一城門,門匾額上分別刻有「迎旭」、「啟化」、「來熏」、「拱辰」,南門外豎方石一塊,上刻「眾志成城」四個字。1932年7月,日本侵略軍駕駛10餘輛坦克,從南門進入,占領蘭西縣城,將保衛團和駐軍繳械,蘭西縣淪陷。原縣長陳萬凱投敵,當上了偽縣長。蘭西縣隸屬於濱江省管轄。 1945年9月19日,蘇聯紅軍進駐蘭西縣,趕走了日本侵略軍。10月上旬,蘇聯紅軍撤離蘭西去肇東後,原偽蘭西縣長蘇堃和大地主謝春廷組織成立了蘭西縣保安大隊,企圖繼續維護偽政權統治。11月7日東北人民自治軍7師10旅6團,在蘭西縣偽政權拒絕和平談判之後,於晚11時左右,首先攻打南門,戰鬥持續33個小時,至9日早7時,攻進偽縣公署大院,殲滅保安隊,俘虜蘇堃、謝春廷,蘭西解放。成立蘭西縣民主聯合政府,隸屬松江省。1946年—1948年蘭西縣隸屬於黑龍江省龍南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
1949—1956年蘭西縣隸屬黑龍江省管轄。1956—1958年8月26日蘭西縣歸黑龍江省綏化專員公署管轄。1958年8月27日—1965年7月10日蘭西縣歸黑龍江省松花江專員公署管轄。1965年7月11日—1985年劃歸黑龍江省綏化行政公署管轄。 1992年,蘭西縣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東部。縣政府駐地蘭西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