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韻峭情話綿山(劉麗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道韻峭情話綿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道韻峭情話綿山》中國當代作家劉麗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道韻峭情話綿山

老公單位組織出遊山西,問我是否願意同行,哪知問到我的心坎上了。我不留餘地,滿口答應,生怕錯失良機。於是,八月一日的早上,我們便出發了。六個多小時的車程之後,綿山便占據了我們的整個視野。只見那立着飛馬和介子推雕像的山門,高大威武,綿山的誘惑便在此時此刻氤氳起來,所有的想象力也在此時此刻爆發了,綿山的面紗將會被我們的好奇心一層一層的撩開。

通過山門進入通往綿山深處的公交車站,要想看到綿山的真面目,還要乘坐將近半個小時的公交。大家有序的坐上公交車,司機便嫻熟的讓公交車在環山公路上像鳥兒一樣「飛翔」起來,於是,綿山變得越來越險峻高大起來……

我們到達的第一個地方是大羅宮,「三清上,曰大羅」。舉世聞名的道教大羅宮坐落於山西介休之綿山。論起源流,綿山大羅宮之名出自春秋時期著名隱士介子推。據傳介子推曾攜母隱居於綿山並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樹覆蓋八方羅天,曰大羅」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羅仙境」。

又傳大羅宮是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征戰大獲全勝的福地,為李唐王朝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整個建築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大羅宮共計十三層,每層供奉着道家的不同仙祖,每一個仙祖都有不同的動人故事,十三層殿宇的台階幾乎是直上直下的,直入雲霄。令人望而生畏,而周圍的山體一樣如斧削般陡峭,而雲霧則如面紗般徜徉浮動,便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在胸中涌動。置身其中,不由自主的便被《道德經》的「道韻」浸潤了。是啊!「無為而治」「天人合一」,無論是我們對大自然的態度,還是對生活中的事物,如果違背了發展規律,便會遭到應有的懲罰。遵循自然,也就遵循了規律,遵循了規律,才會少走彎路,甚至不走彎路。爬着雲梯累並快樂着,腦海里便浮出老子和他的信徒們講道聽道的場面來……

出了大羅宮,不遠便是雲峰寺。雲峰寺坐落於綿山腹地,原稱抱腹寺,寺內建築因地勢走向分上下兩層,朝向不一,高低參錯,高處全修以懸空的棧道,連通各個殿宇。

雲峰寺,先要爬120階台階。120階台階是有說辭的。其中一百零八階代表的是煩惱,另十二階代表的是十二個月。爬的時候,不許回頭的,若回頭了,便是留戀煩惱。離台階不遠處,有十幾頂滑竿轎,每一頂兩個轎夫。路過的時候,他們便會熱情地詢問是否需要,然後價格從一百滑向五十不等。其實,我早累得氣喘吁吁了,很想借勢休息呢!然而,我看到他們黝黑的肌膚上流着油光的汗滴,我的想坐的欲望便削弱了一大半。

「坐上吧,五十元錢不貴的。」一個五十上下的中年男人來到我身邊,指着不遠處的滑竿轎。「不了,自己上。」我不加思索的拒絕了他,他於是有些失落,看我的語氣堅定,也不便再多說,便轉向其他遊客。我匆忙的向前走去。看着他的背影,我的心情開始沉重起來。我不知道我的拒絕是對還是錯。我的本意是想坐,然而坐了又怕累着他們。那120階台階,幾乎是直上直下的,他們如何才能走到最高層。然而我拒絕了他們,也許他們就少了一份收入,也許他們的家裡正有老母和兒孫需要照顧。也許他們沒有更高的學歷或能力去做輕鬆的工作,也許他們為了一家人能夠天天快樂的在一起,所以,他們選擇了這樣的職業。終歸靠自己的勞動生存是光榮的。然而,我終於還是沒有坐……

一口氣爬了120階台階,更是氣喘吁吁了,好在天是陰沉着,沒有陽光湊熱鬧,所以,沒有出更多的汗,只是心跳快了一些,我不敢停下來,害怕沒有勇氣再向上爬,於是一鼓作氣,爬到最高層的抱腹寺。又被它的宏偉的建築所折服,更被它所在的位置而嘆服。一個凹陷的洞龕,居然那麼有序的建造了如此之多,充滿禪意的豐富多彩的,古香古色的建築!更有一些虔誠的香客們在自己所選擇的燃着香的香爐旁行着禪禮,香燃的煙和着繚繞的雲霧,又融入了禪意,在這飛崖走壁上氤氳,早有一種愜意和敬意在心中了。置身其中,更有一種天賜禪林的神秘感。好一處雲峰寺!

下午時間已過半,棲賢谷又在那邊召喚。游棲賢谷,不能不想到介子推,以及介子推「割股食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來。似乎一個動人的場面縈迴在腦海里。一邊是餓暈的重耳,一邊是割股燉菇的鮮味。那碗鮮味拯救了一個明君的性命,同時也拯救了一個國家。把忠誠愛國的情愫渲染到極處。

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兩個人以節日的形式紀念,一個是南方的屈原,一個是北方的介子推,兩個人都是因愛國而失去了生命。紀念屈原的節日便是他的忌日,即端午節;紀念介子推的節日便是寒食節,即介子推的忌日。而今,寒食節已與清明節融為一日。

幾百年過去了,介子推忠君赴義、鄙棄功名利祿的氣節,流傳至今,感人至深。黃庭堅讚嘆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滿眼蓬蒿共一丘」(宋·黃庭堅《清明》)。

來到棲賢谷,我便隨了大家,登雲梯,過懸梯,走梅花樁,奇峰異水便在每一步中養眼、養心、養精神。半個小時後,我們已上到半山腰,又是另外一派景象了。這裡綠蔭如蓋,遮天蔽日,好一處天然氧吧。環山山路,平坦而且崎嶇,緩緩而上,視野漸漸地開闊起來。遠處雲霧中的山峰,已經歷歷在目,似乎,耳邊又響起音樂般的流水聲了。 

那是水濤溝的瀑布在歌唱呢!

天陰沉着,因了爬山,身上還是有些膩膩的,便聽到有人私語着:「到水濤溝就涼快了。」我有些不信,怎麼到水濤溝就能涼快呢?且行且感受!

不料,進入水濤溝不遠,便看到一老一少賣飾品的兩人,一人穿着鴨絨短襖,一人穿着棉襖。我覺得奇怪,便走上前問道:「您好!咋穿那麼厚呢?」「冷啊!」她偷閒回答我。這時我才感受到,確實真的有一絲涼意了。儘管天是陰沉的,伏天的暑熱依然困擾着大家。而這裡居然是一處天然乘涼處呢!

且不說它的涼的益處。更是那景象早已讓人流連忘返了。只見這裡,流泉淙淙、林蔭蔽日、濤聲不絕,千迴百轉、飛流激盪、奔騰不息,猶如鑲嵌在密林中的一串串碧玉珍珠。真真的旖旎畫廊水濤溝!

閉目聆聽濤聲,想象着飛瀑壯麗的身影,想象着懸崖峭壁的雄偉,想象着浮動的流雲,想象着鳥兒的麗影,將會構成一幅怎樣的畫面呀!大自然這個繡娘,用她那巧奪天工的纖指,描摹着這人世間美的心靈和美的圖畫。其實,這人世間是和諧和美好的!所謂的傷感和痛苦,便是過度的貪慾的副作用而已。當你把胸懷敞開的時候,你敞開得多寬廣,你的胸懷就有多寬廣。只是你自己的意願罷了。

哦!綿山,你的陡峭,你的深邃,你的瑰麗,你的韻味,你的生動,無不述說着生命的靈動和美麗。無不描繪着世情的溫暖和感動!

要離開了,聽到有人說:「雨天的綿山如仙境。」於是,遊覽雨中的綿山的願望又滋生了……

[1]

作者簡介

劉麗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