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凹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凹陷

[[

凹陷Sunken)是指岩層受力發生大面積凹陷和向下彎曲的現象。是由地殼的升降運動而引起的區域性構造形態,如地向斜、背向斜等。它可以接受巨厚的沉積和堆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凹陷
  • 外文名:Sunken
  • 學科: 構造地質學
  • 起因:岩層受力
  • 結果: 發生大面積凹陷和向下彎曲
  • 作用: 地殼的升降運動
  • 又稱: 坳陷

目錄

1 定義 2 主要特徵 3 富烴凹陷 ▪ 研究背景 ▪ 研究現狀 ▪ 主要問題

定義

凹陷是指某些大型沉積盆地中,由一級構造隆起和坳陷分化出的次一級負向構造單位。凹陷是隆起或坳陷中的低洼地區。由於我國習慣上將背斜、向斜等局部構造稱為三級構造,由背斜組成的背斜帶稱為二級構造,所以將凹陷和從一級構造(隆起或坳陷)分化出來的正向構造單元--凸起同屬於亞一級構造。

主要特徵

由於地球板塊錯開而造成的一種現象也可稱之為凹陷,如東非大裂谷。地震等大型自然災害同樣可以構造出凹陷的局面,形成諸如堰塞湖等。人為的採礦等因素,也可造成路面的沉降也可稱之為凹陷。凹陷又稱坳陷,泛指地貌上或地層面的下凹。如寬闊平坦的盆地或斷層附近地層的下凹或向斜構造核部地層的下凹等。在大地構造學中,凹陷還指地台上的大型負向構造,下降極深的古老岩層上覆蓋了巨厚的沉積岩層。

富烴凹陷

研究背景

國內外油氣勘探現狀和研究表明,不僅全球不同油氣域或同一油氣域不同盆地油氣資源貧富懸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氣盆地,油氣也主要來自盆內少數幾個資源極為豐富的沉積凹陷,稱之為富烴凹陷。對陸相盆地而言,富烴凹陷的有無和特徵,決定盆地油氣資源的貧富和規模,同時明顯控制或影響着大中型油氣田(藏)的形成和相對集中分布。富烴凹陷控制油氣生成和分布的認識,是對之前沉積盆地和烴源岩控制油氣理論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論"宏觀評價預測的整體性和"源控論"局域評價的緣源性之長於一體,強調在盆地諸多凹陷中識別和遴選富烴凹陷,是油氣勘探和評價預測重要而核心的內容。關於富烴凹陷,無論是科學前沿探索和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油氣勘探和資源評價,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學條件和動力學環境及主控因素。

研究現狀

富烴凹陷主要有以下諸相關方面的研究現狀:

(1)水體中有機質的高產出;

(2)沉積時豐富有機質的保存埋藏;

(3)優質烴源岩的特徵;

(4)沉降與充填關係、地熱場與熱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區域氣候變化與海平面升降、地質事件與構造變動及區域大地構造環境等在富烴凹陷和其中優質烴源岩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問題

對富烴凹陷形成條件和環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尚待深化的問題主要有:

(1)在研究的內容和主次方面,總體仍是圍繞優質烴源岩特徵及發育的研究居多,關注富烴凹陷特徵及形成的討論明顯要少;

(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

(3)在研究地區和類型上,以我國東部,特別是近海斷陷型富烴凹陷為主,對陸相坳陷型富烴凹陷的研究甚少;

(4)微生物對優質烴源岩形成的貢獻尚需加強;

(5)對無機元素參與和其作用重視不夠;

(6)對深部作用和過程研究薄弱;

(7)研究結果受研究對象表觀特徵和地區局限性影響明顯。富烴凹陷是油氣資源偏富極分布的典型表現。相對于海相盆地,陸相盆地富烴凹陷形成和內部優質烴源岩的發育,受所在地區個性地質環境的影響更為明顯,局部特有深部作用的控制更為重要。對此,尚有部分必要而充分的條件或主控因素還不清楚。對這類超常現象的研究需要突破慣常思維和常規模式,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探索,才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