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逢臘·一歲忽逢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紀念劉黻誕辰800周年旅活動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逢臘·一歲忽逢臘》是南宋吏部尚書[1]劉黻的作品之一。

劉黻,字聲伯,號蒙川,樂清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試入太學。次年,侍御史陳垓誣劾程公許,右正言蔡榮誣劾黃之純,黻率同捨生伏闕上 書,論垓、榮專為朝廷去正人以成奸黨之惡。痛言「其勢必終於空國無君子,舉朝無公論」。又上 書諫幸西太乙宮,提到「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數,敗降者相繼,福何在耶?」

寶祐四年(1256),丁大全諂事太監,得寵於理宗,發兵包圍相府,迫使丞相董槐辭職,黻激於義憤,和陳宜中、林測祖、陳宗、曾唯、黃鏞等6人上 書參劾丁大全奸邪誤國,反被削去學籍,分別拘管他州,時稱「六君子」。

逢臘·一歲忽逢臘

生平事跡

咸淳二年(1266)三月,黻以太學博士召試館職,四月除正字。三年正月,除校書郎,拜監察御史。首疏論內降恩澤之濫,建議窒內批,詔命必經三省。又上疏明正學,息異端。丁父憂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使,知慶元(今寧波)府事。曾建濟民莊,以濟士民之急,資貢士春官之費,備郡庠耆老緩急之需。並曾請建慈湖書院。八年召還,拜刑部侍郎。九年,改朝奉郎,試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讀。十年,丁母憂。

德祐元年(1275),江上潰師,丞相陳宜中起復黻為端明殿學士、參政知事,不赴。及賈似道等死,陳宜中謀擁二王由溫州入海,以兵迎黻共政,於是黻托宗祀於其弟成伯,率眷屬隨王邸入廣東羅浮,罹時疫卒於海上,諡忠肅。其妻林氏隨之舉家蹈海而死。遺著有《蒙川集》10卷,此外有《諫坡奏牘》、《經帷納獻》和《濂洛論語》等。《宋史·劉黻傳》贊黻「分別邪正,侃侃敢言,亦難能者」。

代表作

劉黻的代表作有:《挽曹夫人》、《詠月追和韓昌黎韻》、《聞陳正學理琴》[2]、《諸葛武侯》、《西湖》、《中興更化詩》、《用坡仙梅花十韻·愛梅》、《梅使君守橫浦擒寇閔雨》、《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壽趙使君計院求仁先生》。

視頻

逢臘·一歲忽逢臘 相關視頻

聽慣了唐詩宋詞,你知道唐朝也有不少經典的詞嗎?
宋詞概述婉約與豪放並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