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賈似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賈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師憲,號悅生,台州天台縣(今浙江天台屯橋松溪)人,南宋晚期權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權。

  •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以父蔭為嘉興司倉、籍田令。
  • 嘉熙二年(1238年)登進士,為宋理宗所看重。
  • 淳祐初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調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
  • 寶祐二年(1254年)加同知樞密院事,臨海郡開國公,後晉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
  • 開慶初年於軍中拜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宋理宗以「師臣」相稱,百官都稱其為「周公」。
  • 宋理宗駕崩後,立宋理宗養子趙禥為帝,是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後不久,賈似道升任太師、平章軍國重事。
  • 咸淳九年(1273年),襄陽陷落。德祐元年(1275年),賈似道率精兵13萬出師應戰元軍於丁家洲(今安徽銅陵東北江中),大敗,乘單舟逃奔揚州。群臣請誅,乃貶為高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為監押使臣會稽縣尉鄭虎臣所殺。

基本信息

                本 名         賈似道                 出生時間         公元1213年8月25日
                別 稱         賈秋壑                 去世時間         公元1275年10月中旬
                字 號          字師憲,號悅生                 所處時代         南宋
                官 職          太師、平章軍國重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                 封 爵         衛國公

生平

出身及經歷

賈似道出生於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父賈涉,母胡氏,為涉之出妾。賈涉死時,賈似道年僅十一歲[1]。似道受父蔭,補嘉興司倉。

嘉熙二年(1238年)賈似道二十五歲,登進士第,其姊賈氏已是宋理宗的貴妃,遂擢太常丞以及軍器監。尹史岩言其材可大用,遂升知澧州。

淳佑元年(1241年)改湖廣統領,始領軍事。三年,加戶部侍郎。五年,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移鎮兩淮。

寶祐二年(1254年)加同知樞密院事、臨海郡開國公。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

冒功攬權

  • 宋元戰爭和襄樊之戰

1233年,即為宋理宗紹定五年,蒙古向南宋政府提倡「聯蒙滅金」的條文,南宋遂與蒙古結成盟友。後來於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聯軍成功滅金,但蒙古違背之前定下的條文,把宋應得的土地削減。宋出兵強行要回土地,但無濟於事,慘敗而歸,更被蒙古於1258年以「違約」名義入侵。

此時,理宗令右丞相賈似道領兵出戰,馳援鄂州,賈似道毫無軍事上的知識,於是在出征後與蒙古軍私下議和,並遊說蒙古人,表示宋朝廷會向蒙古進貢,但蒙古並不同意第一次議和。翌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一戰中死於城下,賈似道得知忽必烈會去爭奪寶座,便看準機會與忽必烈簽訂和約,表示願意稱臣、歲奉二十萬兩銀和絹二十萬匹。私下議和後,賈似道與其他將領會師,並趁蒙古軍撤退時進攻,殺傷了敵軍僅一百七十多人。賈似道誇大戰功,連奉「捷報」,卻不報蒙古軍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報道:「諸路大捷,鄂圍始解,匯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

理宗收到情報後,賜賈似道晉為衛國公與少師,更大力讚揚賈似道,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賈似道「凱旋」。之後,理宗罷免丞相丁大全,從而使賈似道得以專權。賈似道得勢後,向理宗讒譖在軍營中對他「無禮」的曹士雄向士璧,稱其曾在軍中貪污及盜取官錢,結果兩人被流放外。另一位將領高達曾在軍中諷刺賈似道,於是賈似道在理宗面前說誣陷高達,然而卻未能如願。他又與同黨編輯《福華編》,用以「歌頌」自己領軍對抗蒙古軍的「英勇事跡」。

1264年,理宗駕崩,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年)賈進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為了試探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賈對度宗稱自己年事已高,請求返鄉,度宗乃下旨准其六日一朝,亦不用如百官行禮,到後來更是十日一朝。也有說法稱,不必早朝是南宋歷代權相皆有的禮遇,不獨以賈似道為然。

在1267年-1273年,襄陽被元軍圍攻之時,邊關的文書接二連三地傳來,賈似道以玩樂為首、國事其次,一律不上朝廷。[2]

貶謫與終局

  • 丁家洲之戰

1274年度宗崩,此時元軍已攻占鄂州,太學生提議賈似道親征出戰,在群眾壓力下,賈不得不上陣。但似道不思抗擊,一味求和。他給伯顏請求割地賠款,但伯顏責他不守信義,拒絕議和。

1275年,賈似道在魯港(今安徽蕪湖南)一帶率各路軍兵十三萬迎敵,宋軍大將夏貴不戰而去,賈似道聞訊,惶惶如驚弓之鳥,乘小船逃走(丁家洲之戰)。南宋軍隊見主將逃跑,紛紛後撤,軍士死傷逃亡不計其數;元兵直逼臨安,朝野要求殺似道以謝天下。謝太后卻說:「似道勤勞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禮」。賈似道逗留揚州(今屬江蘇),不肯回臨安。在強大的壓力下,謝太皇太后被迫將他罷黜,貶為高州團練副使,但此舉無法平眾怒,朝廷內外都堅決要求處死賈似道,最後流放循州(今廣東龍川西)。

福王趙與芮厭惡賈似道[3],「募有能殺似道者,使送之貶所」。會稽縣尉鄭虎臣之父鄭塤為賈似道貶死,為了報仇,鄭虎臣主動要求押解賈似道去循州。[4]在押解的路上,鄭虎臣將賈似道坐轎的蓋子除去,使之暴曬在陽光下,「令舁轎夫唱杭州歌謔之,每名斥似道,辱之備至」,極盡折磨並迫其自盡,到了福建漳州龍溪縣木棉庵時,賈似道服冰片自殺未果,最後為鄭虎臣殺於廁中[5],屍首則下落不明。

公田善舉

1261年,賈似道以鐵腕手段,強硬阻止富人囤積穀物,隨後提倡公田法。在此時,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大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員,當時政府用「和糴」的計劃彌補這個問題,就是要求地主義務將稻穀賣給國家,但是當政府購買越多的稻穀也必須發行更多的紙幣,造成通貨膨脹。於是,賈似道建議廢除和糴,減少紙幣的流通以穩定物價,然後限定所有人地產的數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國家收購變成公田,然後將公田的收入去償付軍需。這個計劃遭到大地主階層的強力反對,但賈似道極力推行,使公田法實施到他下野,由1263年至1275年,共計十二年。

人物成就

  • 政治方面

賈似道管理才能是受到許多史家和學者肯定的,他還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6]

景定二年(1261年),賈似道提倡以強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積穀物,隨後提倡「公田法」。賈似道推進「公田法」的目的是為緩解中央財政危機,但侵害了地主集團的利益,因此遭到大地主階層的強力反對,但賈似道極力推行,使公田法實施到他下野,由一二六三年至一二七五年,共計十二年。[6]

賈似道還對科考取士作出新的規定,成為近代保結搜檢之法的由來。由於武將中虛報開支,大吃空額的現象普遍存在,賈似道在武將中實行了「打算法」,核實軍費開銷,但他因此引起了一批武將的記恨,埋下了軍隊不穩定的隱患。[6]

此外,他還曾親自製定官斛式樣,口狹底闊,有利於公平出入,其事看似不大,卻關乎國計民生,惠及當時,益於後世。[6]

  • 藝術方面

除此之外,賈似道還是一個敏銳的藝術鑑賞家,他的好友廖瑩中曾給他在文學上的幫助,賈似道還令人將王羲之的《蘭亭序》臨摹起來,又複製了四版姜夔及任希夷的真跡。喜收藏圖籍,其家所收善本圖書達千餘部,聚斂奇珍異寶,法書名畫,今尚存世的許多古代書畫劇跡,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展子虔遊春圖》、《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卷》、《趙昌蛺蝶圖》、《崔白寒雀圖》等,均是他的藏物。圖書皆印有「秋壑圖書」、「封」、「魏國公印」、「悅生(葫蘆形)」、「秋壑圖書」、曲腳「長」字印等。等印。其門人幕客如廖瑩中、胡三省等,皆為知名藏書之家。與廖瑩中等刊刻《九經》,亦以數十種版本比較,雇百餘人任校正,然獨刪落註疏,不及同時代刻書家岳珂。據今存無名氏所著《悅生所藏書畫別錄》稱:「賈似道收藏書畫,另有《悅生古蹟記》一書,凡這本書所記的都不記。」即有法書42卷,名畫58卷之多。賈似道收藏書畫,有部分存於台州,家產籍沒後,所有書畫都被搜入宮庭,今藏故宮博物院的《趙昌蛺蝶圖》《崔白寒雀圖》《展子虔遊春圖》等畫上,除賈似道收藏印外,還蓋有「台州市房務抵當庫印」印記,是為台州抄沒賈氏書畫明證。[7]

人物軼事

  • 湖上平章

宋亡後,元世祖曾問宋降將:「爾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送款也!」元世祖說:「正如所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

在西湖風景區中,宋理宗給賈丞相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莊園,奇花異草、窮極奢華、占盡勝景、然而取名為「後樂園」。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膾炙人口,卻被昏君奸臣濫用與此。賈府與皇宮隔湖相對,早晨聽到上朝鐘聲,賈丞相才下湖。船系在一條粗纜繩上,繩端連着一個大絞盤,行走不必划槳撐篙,十幾個壯夫拚命推絞盤,船行如飛,一會便到宮前,賈似道趕走正直的大臣,把大小朝政都交給大小門客處理,自己每日在園中享樂,娼妓、尼姑、舊宮女都被他弄來,日夜喝酒淫戲,只有年輕時結識的酒朋賭友能進賈府。一天,賈丞相又趴在地上,與群妾鬥蟋蟀玩,一個熟悉的賭友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說:「這就是平章的軍國重事吧?」在宋代,平章就是宰相的別稱,賈丞相也狂笑起來。因此,當時人說:「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8]

人物評價

  • 宋史》對賈似道的一生,幾乎給予全盤否定的評價[9],直接列入《奸臣傳》。但賈似道主政前期尚有作為。在鄂州之戰中,賈似道「以袞衣黃鉞之貴,俯同士卒甘苦臥起者數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掃如山之鐵騎,不世之功也。」[10]宋蒙兩軍展開數月激烈戰鬥,雙方「死亡枕籍」,忽必烈讚嘆賈似道的軍事才能,「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又說:「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11]作為賈似道政敵的文天祥也曾肯定賈似道的軍事才能,稱其「已未鄂渚之何勇也,魯港之遁何衰也。」南宋末年戰爭頻繁,軍需極大。賈似道推行公田法,企圖解決軍糧問題,不惜得罪既得利益的大地主[12],賈似道本人也帶頭捐出浙西良田一萬畝作為公田。
  • 賈似道專擅朝政達十七年,主政之初勵精圖治,雖有改革弊政的舉措,但既夾帶私貨,也不得要領,難挽狂瀾於既倒;其後更是「專功而怙勢,忌才而好名」[13],剛愎自用,排除異己,怠忽朝政,縱情享樂,紈絝習氣至老不改[14],置國家命運於不顧,實在是誤己誤國。後人評論他「閫才有餘,相才不足」,宋代稱安撫使、制置使為閫帥,也就是說,賈似道擔任制置使是難得的人才[15],徐元傑說他「以才具而勝事任之重」[16],盛元梓贊其「亦當時之豪傑也」。[17]至拜相則是一塌糊塗,恐怕主要是不具備宰相之器,才不足倒還在其次。

後世形象

  • 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並親書「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清乾隆年間的龍溪知縣袁本濂,又用一塊石碑將這十個大字重述一遍。旁邊有1936年諸暨人陳琪撰文、漢壽人朱熙書法的《木棉亭記》碑刻。
  • 在民間,賈似道的死被改編為白話短篇小說《木棉庵鄭虎臣報冤》,在明朝趙弼《效顰集》中他以最下層地獄的囚犯之姿出現,瞿佑的傳奇小說《剪燈新話》則描寫賈似道是一個殘酷和極富嫉妒的人,在清朝沈起鳳《諧鐸》中他是佛家惡化身,康熙年間朱翊清在《埋憂集》中將他化為鬼魂參加一個文學鬼宴會,最後變成一隻老虎。

影視欣賞

  • 忽必烈與大宋宰相賈似道,戰前軍營會面,殺神讓你看看什麼叫狂

參考資料

  1. [《天台松溪賈氏宗譜》稱賈似道為幼子,有誤。據新出土的《宋賈涉墓志銘》,應為次子。]
  2. [《宋史》載:「襄陽圍已急,似道日坐葛嶺,起樓台亭榭,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淫樂其中。唯故博徒日至縱博,人無敢窺其第者。其妾有兄來,立府門,若將入者。似道見之,縛投火中。嘗與群妾踞地鬥蟋蟀,所狎客入,戲之曰:此軍國大事耶?」]
  3. [黃瑜《雙槐歲鈔》:「倫理莫大於君臣父子,此而不明,何以為國?宋理宗無子,以母弟嗣,榮王與芮子禥為後,即度宗也。既即位,加與芮武康寧江軍節度使,依前太師判宗正事。咸淳三年,上太后尊號,冊封后妃,然後與芮進封福王,主榮王祀事。五年,加食邑一千戶,此外無殊禮矣。度宗入繼,與漢安帝同,然清河王慶薨在安帝即位初,與芮則宋亡後猶在,子為君,父顧為臣,無乃舛與?……故高皇帝禁約榜文曰:以弟為男,不思弟之母是何人?」]
  4. [《續資治通鑑》載:「會稽縣尉鄭虎臣以其父嘗為似道所配,欲報之,欣然請行。」《山房隨筆》:「賈……秋壑在朝,有術者言平章不利姓鄭之人,因此每有此姓為官者,多困抑之。武學生鄭虎臣登科,輒以罪配之,後遇赦得還。秋壑喪師,陳靜觀諸公欲置之死地,遂尋其平日極仇者監押。虎臣遂請身為之,乃假以武功大夫,押其行。」]
  5. [《續資治通鑑》:「鄭虎臣監押賈似道,舟次南劍州黯淡灘,虎臣曰:『水清甚,何不死於此?』似道曰:『太皇許我不死。』至漳州木綿庵,虎臣曰:『吾為天下殺似道,雖死何憾!』遂拘其子與妾於別館,即廁上,拉其胸殺之。」]
  6. 6.0 6.1 6.2 6.3 還原賈似道.中國台州網.2019-09-26
  7. 賈似道.蝌蚪五線譜.2019-08-21
  8. 賈似道.追學網.2019-08-21
  9. [ 錢大昕便評「《宋史》於南渡臣僚褒貶多不可信」。(《十駕齋養心錄》卷七)]
  10.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二《與賈丞相》]
  11. [《元史》卷一二六《廉希憲傳》]
  12. [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賈似道之犯眾怒,並不是單獨的由於他合計敵情錯誤,也不是因為他驕奢淫逸,而大部分是由於他在理宗趙昀的最後兩年,倡議『買公田』,等於沒收一部分富人的資產去充軍食。並且又由他主持發行最後一次的信用貨幣,引起物價再度上漲。」]
  13. [ 周密:《癸辛雜識前集》]
  14. [周密《鈿屏十事》記時人王茂悅「為螺鈿卓面屏風十副,圖賈相盛事十項,各系之以贊,以獻之。賈大喜,每燕客,必設於堂」。]
  15. [ 魏天安在《宋代官營經濟史》中提及,「孟珙坐鎮荊襄時歲上朝廷物斛不過二十餘萬石,賈似道主管後歲上朝廷三十餘萬石。」]
  16. [《梅野集》卷七《收換湖會轉官制》]
  17. [ 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