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地理通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通鑑地理通釋》,中國古代歷史地理著作。王應麟撰。成書於宋亡之次年(1280)。有明崇禎中毛晉刻本,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等。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14卷,約13萬字,以司馬光《資治通鑑》的內容,結合其他史書,論述和詮解了歷代沿革與地理形勢,「以為興替成敗之鑑」。全書可分為2大部分:前5卷為歷代州域總述、歷代都邑考與(唐)十道山川考。後9卷主要為歷代紛爭時期(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的地理形勢與名臣議論、軍事重鎮與山川地形對戰爭的作用考證等。書中所述在時間與內容上並不受《資治通鑑》所限,詮釋時所引據的歷代史籍較多,行文中常以引證的史論來借古喻今,抒發己見,批評投降苟安。
本書在寫法上不同於一般的地理志書或總志,而是突出歷代地理攻守得失形勢,對後世的地理著作如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影響很大。不足之處是多一般考訂,詮釋地理稍嫌簡略,但仍不失為閱讀《資治通鑑》和考證宋以前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王應麟(1223—1296),中國古代學者、政治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南宋慶元府(今浙江寧波)人,自幼聰慧,淳佑元年(1241)舉進士,長期為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是南宋末年力圖匡復的政治家,晚年被貶離京,歸里著書。博學多才,著述甚豐,主要著作還有《深寧集》、《詩地理考》、《通鑑地理考》、《小學紺珠》、《玉海》等23種,計697卷。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通鑑地理通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