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羊鎮畈泥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通羊鎮畈泥中學是一家事業單位的企業,位於通山縣通羊鎮沙堤村,目前處於開業狀態,經營範圍包括負責初級中學教育教育工作等。
校園諮詢
通山:「名校+」教聯體模式融合發展協同育人
「快,快,快……我先發球。」4月23日上午11時許,天空中飄着綿綿細雨,通山實驗中學畈泥分校校園內的乒乓球台,一桌難求。731班學生徐浩楠與小夥伴快速搶到了一號球檯。自去年10月,通山實驗中學組建教聯體以來,幫助畈泥中學改善硬件設施,實行教學管理幫扶,實現學生回流近300人,往日瀕臨撤併的校園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構建管理新生態
說起畈泥中學的蛻變,要從2021年秋季開始。畈泥中學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中,距離縣城僅半小時車程,隨着城鎮化進程,很多學生湧入縣城,加之校舍破舊,配套設施不全,導致學校生源逐年下滑,當時在校生降到80多人。
為破解「城區擠、農村空」難題,隸屬縣教育局直管的通山實驗中學,作為通山縣初中示範學校於2021年秋,全面接管畈泥中學,形成「一校二區」實行以單一法人為主的緊密型、同步化辦學。
2022年10月,通山實驗中學教聯體組建完成,成員學校包括實驗中學、實驗中學畈泥分校、南林中學。
結合前期合作模式,實驗中學與畈泥分校實行「融合」發展模式,總校從2021年秋季,相繼下派13名骨幹教師,包括校長、分管副校長,實行人事、經費、教學、資源配置、考核考評實行一體化管理。總校總支陳書記和宋校長,每周都會去分校指導工作,培訓幹部團隊,解決辦學中的實際困難,同時在師資配備、後勤保障、評先評優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通山教育局、實驗中學多方出資支持,幫助畈泥分校,擴建食堂、修整學生宿舍、教師宿舍,添置可升降課桌椅、多媒體設備等。硬件設施的改善,師資力量的充實,畈泥分校分流了實驗中學片區或者城區有寄宿需求的部分學生。截至去年秋季,學生人數達到435人,實現學生回流300多人。
「縣城+鄉村」「總校+分校」的集團化教聯體辦學模式[1],激活了畈泥分校的活力。與此同時,作為鄉鎮最大的南林中學,由實驗中學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協作型」教聯體模式。
「教研為主,以我們學校師資力量幫助他們薄弱學科辦學質量的提升。」實驗中學副校長孔首珍表示,隨着課程改革,各學科教學力量都舉足輕重。今後實驗中學將發揮學校優勢,以強帶弱,以大帶小,從德育育人、教育教學等方面開展深層次交流分享,構建教育教學管理新生態,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打造鄉村好課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所有的教育資源中,教師資源是第一資源,教師對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為促進教師成長,孔首珍語文學科工作室吸納兩所分校的青年教師,定期開展教研、送教、課題研究等學科學習交流活動。
去年九月,從慈口中學考入畈泥分校的語文老師葉金花對此感觸很深。「我們每個月都會去總校聽課,平常的線上學習也很多,總校還會組織線下送教。」葉金花表示,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在總校下派骨幹教師譚菲一對一的結對幫扶下,頻繁參加教研活動,這些直觀的學習經歷,讓她在語文教學上收穫很多。
4月28日,教聯體組織各校教師走進南林中學送教,除了主科語數外物,還有南林中學相對薄弱學科生物、音樂等。在評課會上,南林中學校長吳曉勇說:「這次的教聯體聯合教研活動,讓我感到了團隊力量的強大,我們不再是孤軍奮戰。總校老師不一樣的教學呈現方式,讓我們的學生體會到了不一樣的課堂,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成為教聯體教研活動的新常態。」
與此同時,畈泥分校向總校上派教師交流學習,向星就是其中之一。剛到總校,有青年教師的展示課活動。從選課文,到課堂設計、課件製作,經過幾個回合的磨課、評課,向星對課堂教學構思與目標落實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學生的溝通提問更有指向性。「這種濃厚的教研氛圍在畈泥分校無法實現的。」向星也倍加珍惜上派學習交流的機會,經過幾次講課賽課,進步明顯,受到總校教研組的一致好評。
「終於深切體會到什麼是『團隊作戰』了。」提到教聯體捆綁式評價,畈泥分校校長謝立恩感嘆道,首先是班級排序,順接實驗中學排序,這邊七年級有4個班,從729班到732班。
「這樣排序,首先讓學生家長直觀感受到總校與分校是一體化發展,其次也便於教學質量分析。」孔首珍表示,教聯體三校不僅在一起教研,而且每次考試一同做質量分析。
最近一次全市調考,八年級地理生物、九年級綜合考試,由實驗中學牽頭聯合召開質量分析會,就檢測反映的問題共同把脈問診,取長補短,一一制定出針對性強的質量提升措施,力爭實現教聯體辦學質量共贏。
「參加了質量分析會後,我們學校的老師個個鉚足了勁,紛紛感慨道:『一定不能拖我們教聯體的後腿!』」謝立恩為老師們迸發出的幹勁兒所感染。
開啟育人新氣象
「教聯體的辦學體制,從縱向貫通,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核心任務,構建幼、小、初、高四個學段貫通的現代化教育體系,為學生打造科技創新、藝術薰陶、社會實踐等平台。」通山教育局副局長夏茂盛表示,以教聯體平台,帶動兩所分校區德育工作,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謝立恩來到畈泥分校近兩年,如何做好鄉村學校的家校工作,如何全面開設課程是他的困惑,為此他也做了一些改革嘗試。
「中學生應該朝氣蓬勃,不能被困在書本和題海中。」為進一步做好學生工作,謝立恩跳出原有模式,從豐富學生校內生活入手,創設特色大課間活動。
總校校長[2]宋湘琴掛帥,政教主任謝朝霞指導,體育老師進校培訓體能操、桌子舞,開展特色大課間活動,讓分校學生"每天陽光運動一小時」成為現實。同時,分校利用現有資源開設十幾門興趣課,充實課後託管服務。
英語老師吳婷有美術特長,學校為她量身定製繪畫興趣班。謝立恩擅長下棋,於是每天下午第八節課,他準時走進教室,為孩子們上課,從象棋、圍棋的基本知識到下棋技巧,很多學生已經成為他的忠實粉絲。
729班學生張展蔚擅長象棋、五子棋,雖然下棋是一項安靜的活動,但仍然是他放鬆的最佳方式。愛好下圍棋的阮宏志從小自學圍棋,目前在班上已經難逢棋手。當他們正沉浸在棋盤的博弈中,731班的徐浩楠正與同伴在球檯揮汗如雨。
此外,分校結合總校工作安排,同步開展主題班會、安全教育等德育活動,育人工作同步進行。操場上孩子們奮力奔跑,歡聲笑語在校園內迴蕩,教聯體從管理融合,教研一體到育人同步的「內涵式發展」。
宋湘琴表示,依託教聯體,建立校際之間德育美育互聯互助機制,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雙贏局面。
通山縣教育局黨組書記趙愛民表示,推動縣域教聯體建設,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城鄉學生學業發展水平基本均衡,形成和諧發展、共生共榮、美美與共的良好教育生態,助推通山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 ↑ 「訂單式」聯合辦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 ,行知部落,2020-11-21
- ↑ 校長負責制的提出及內涵,豆瓣,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