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淡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淡公》 |
作品名稱: 《送淡公》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孟郊 |
《送淡公》唐代詩人孟郊詩。
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曆、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範圍。固然,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一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並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係中的醜惡現象,有的則尖銳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孟郊愁苦之詩所獲褒不一,而他古淡閒雅的詩歌獲得較為一致的好評。[1]
詩詞正文
“ | <燕本冰雪骨,越淡蓮花風。五言雙寶刀,聯響高飛鴻。
翰苑錢舍人,詩韻鏗雷公。識本未識淡,仰詠嗟無窮。 清恨生物表,郎玉傾夢中。常於冷竹坐,相語道意沖。 嵩洛興不薄,稽江事難同。明年若不來,我作黃蒿翁。 何以兀其心,為君學虛空。 坐愛青草上,意含滄海濱。渺渺獨見水,悠悠不問人。 鏡浪洗手綠,剡花入心春。雖然防外觸,無奈饒衣新。 行當譯文字,慰此吟殷勤。 銅斗飲江酒,手拍銅斗歌。儂是拍浪兒,飲則拜浪婆。 腳踏小船頭,獨速舞短蓑。笑伊漁陽操,空恃文章多。 閒倚青竹竿,白日奈我何。 短蓑不怕雨,白鷺相爭飛。短楫畫菰蒲,斗作豪橫歸。 笑伊水健兒,浪戰求光輝。不如竹枝弓,射鴨無是非。 射鴨復射鴨,鴨驚菰蒲頭。鴛鴦亦零落,彩色難相求。 儂是清浪兒,每踏清浪遊。笑伊鄉貢郎,踏土稱風流。 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頭。 師得天文章,所以相知懷。數年伊雒同,一旦江湖乖。 江湖有故莊,小女啼喈喈。我憂未相識,乳養難和諧。 幸以片佛衣,誘之令看齋。齋中百福言,催促西歸來。 伊洛氣味薄,江湖文章多。坐緣江湖岸,意識鮮明波。 銅斗短蓑行,新章其奈何。茲焉激切句,非是等閒歌。 制之附驛回,勿使餘風訛。都城第一寺,昭成屹嵯峨。 為師書廣壁,仰詠時經過。徘徊相思心,老淚雙滂沱。 江南邑中寺,平地生勝山。開元吳語僧,律韻高且閒。 妙藥溪岸平,桂榜往復還。樹石相鬥生,紅綠各異顏。 風味我遙憶,新奇師獨攀。 報恩兼報德,寺與山爭鮮。橙橘金蓋檻,竹蕉綠凝禪。 經章音韻細,風磬清泠翩。離腸繞師足,舊憶隨路延。 不知幾千尺,至死方綿綿。 鄉在越鏡中,分明見歸心。鏡芳步步綠,鏡水日日深。 異剎碧天上,古香清桂岑。朗約徒在昔,章句忽盈今。 幸因西飛葉,書作東風吟。落我病枕上,慰此浮恨侵。 牽師袈裟別,師斷袈裟歸。問師何苦去,感吃言語稀。 意恐被詩餓,欲住將底依。盧殷劉言史,餓死君已噫。 不忍見別君,哭君他是非。 詩人苦為詩,不如脫空飛。一生空鷕氣,非諫復非譏。 脫枯掛寒枝,棄如一唾微。一步一步乞,半片半片衣。 倚詩為活計,從古多無肥。詩飢老不怨,勞師淚霏霏。 > |
” |
— <《送淡公》>,<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孟郊(751年-815年)[2],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詩人,少年時期隱居嵩山。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沒有律詩。[3]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
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死後曾由鄭餘慶買棺殮葬。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孟郊現存詩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4]
唐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隱居於河南嵩山,但關於這段經歷的起訖時間與具體情況,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