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談者謂南越偏且遠,其風氣與中州異。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車船未行,輒以屈指計歸日; 又咸小其官,以為不足事。其逆自慮如此,故其至,皆傾搖解弛,無憂且勤之心,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餘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人耶? 故越與閩、蜀,始俱為夷,閩、蜀皆已變,而越獨尚陋,豈其俗不可更與? 蓋吏者莫致其冶教之意也 ,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繇京師而之越,水陸之道皆安行,非若閩溪、峽江、蜀棧之不測,則均之吏於遠,此非獨優歟? 其風氣吾所諳之,與中州亦不甚異。起居不違其節,未嘗有疾。苟違節,雖中州寧能不生疾耶? 其物產之美,果有荔子、龍眼、蕉、柑、橄攬; 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屬; 食有海之百物、累歲之酒醋:皆絕於天下。人少斗訟,喜嬉樂。吏者唯其無久居之心,故謂之不可; 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為一鄉一縣,其德義惠愛尚足以薰蒸漸澤。今大者專州,豈當小其官而不事邪? 令其得吾說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為越人滌其陋俗而歐於治,居閩、蜀上,無不幸之嘆。其事出千餘年之表,則其美之巨細可知也。
然非其材之穎然邁於眾人者不能也。官於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穎然邁於眾人、能行吾說者李材叔而已。材叔久與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薦者為縣,入秘書省為著作佐郎。今材叔為柳州、公翊為象州,皆同時,材又相若也,則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勢之便,可勝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賀也夫!
簡評
曾鞏一生撰寫了數以百計的各種文體的散文。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關懷。《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是篇送序體。亦可稱「贈序」體。在宋代文壇,曾鞏是作序之能手。他所作的「序」體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內容充實。《送李材叔知柳州序》便不愧為一篇「精微而暢朗」的議論說理之作。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散文成就
曾鞏文章的特色體現有長於記敘、不多寫景,例如《醒心亭記》、《游山記》等。但也有極刻畫之工,如《道山亭記》。《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當西崑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
他的議論性散文特點是: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辨難,不露鋒芒。《唐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戰國策目錄序》論辯人理,氣勢磅礴,極為時人所推崇。
他的記敘性散文特點是: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歷來被譽為書簡範文。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結構十分嚴謹。
視頻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唐宋八大家,國學夢
- ↑ 古時候說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搜狐,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