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山公行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東山公行邊》是一首中國明朝古詩,也稱為古體詩。
明代的詩學文獻中,「性靈」和「神韻」等文學觀念被強調,形成了獨特的文學風格。詩選中包含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不僅展示了明代詩歌的成就,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價值觀念。詩評中對詩人、詩歌風格、詩歌技巧等方面的評價,展示了明代文人對詩歌的鑑賞能力和文化價值觀念[1]。
“ |
司徒始受命,朝野賀得人。 兩邊數萬騎,所望公一身。 公囊無芻糧,公心有經綸。 亦有為國念,對越天與神。 豈不知匱乏,鞠躬在茲辰。 公復不自用,乃薦一二臣。 遺事旁搜閱,微言博諮詢。 稽首殿陛下,丰儀動高旻。 登車向西郭,尊俎羅朝紳。 慨然盡餘酌,老眼無邊塵。 謂公唐室晏,謂公漢家恂。 千載有韓范,公也真其倫。 公有激眾義,公有撫眾仁。 未至百草秋,既至萬卉春。 緩急在公手,瑣瑣何足陳。 |
” |
— [明代]邵寶 |
明代詩詞的社會背景
明代是小說、戲曲等俗文學昌盛而正統詩文相對衰微的時期。儘管如此,明代的詩文作家及作品的數量遠在唐宋之上。
明朝初期,政壇上有一位足智多謀的政治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劉伯溫。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對國家的憂慮體現在他的詩詞中,成為明朝詞壇上的一束亮光。在他的詩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對個人前途的迷茫、對不被賞識的憤恨以及對山川河流的讚美。劉伯溫的詩詞風格獨特,境界高遠,即使是同時代的詞人也無法企及。
明朝詩詞文學的特點體現在多樣化的主題、深沉的情感表達以及獨特的文學風格上。詩人通過詩詞展現了個人的情感世界和國家的命運,使得明朝詩詞成為反映當時社會心理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獻。儘管在藝術成就上難以超越前代,但明朝詩詞仍以其獨有的特色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
參考文獻
- ↑ 古代詩歌體裁常識匯總,搜狐,2017-05-04
- ↑ 好書·新書丨跟着詩歌了解明朝那些事兒:明詩三百首 ,搜狐,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