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追光者在天上人間翱翔(甘茂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追光者在天上人間翱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追光者在天上人間翱翔》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追光者在天上人間翱翔

當你被一束光照亮身心的時候,你感到豁然開朗,天地無限廣闊,家園格外美麗。因此,你也想活成一束光,不僅照亮自己,而且照亮別人。在這個初夏的梅雨天,我真切地感受到這樣一束光的魅力。這束光來自宜昌市高新金小1602班,班主任吳大偉老師和33個同學,集體創作了一本科幻小說集《光》,共收有34篇作品。同學們剛剛小學畢業,即將走進初中校園,這是他們在小學期間的最後一篇作文,以同一種科幻文學題材的書寫,展開稚嫩而又富有活力的翅膀,追逐着光明,在天上人間自由飛翔。對學校而言,這是一種別出心裁的告別儀式;對同學而言,這是一種以文字見證友誼的紀念方式。讀完全書,我感到驚喜、震憾腦洞大開,獲益匪淺。這不是自謙,而是實話實說,衷心感謝孩子們給我上了一課,一堂新鮮生動、知識密集、想象豐富、給人啟迪與教益的科幻文學課,我跟他們一起追光翱翔。

在閱讀和思考《光》的過程中,我仿佛身在夢中,不知今夕何夕。它牽動我的思緒,時不時想起中國古時候莊周夢蝶的故事。是莊周化蝶,還是蝶化莊周,這是一個詩意浪漫的哲學問題。本書中34篇作品,對我們這個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問題,都作過不同程度的思考和猜測。他們用電腦模擬出一個宇宙和其中的智慧生命,寫出很多各種空間、各種維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廣闊宇宙中探索奧秘、解開謎團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因此,人類總是在不斷地逐光而行。光究竟是什麼?是希望、光明、還是遠方?吳大偉老師的與書名同題的作品,作出了自己的回答。當地球被「毀滅」,人類寄居在太陽熾熱的烈焰下,主角劉亦不斷經歷着對自我的重新認知與定位、思考與選擇,在尋光行動中有了新目標。這篇作品無疑在全書中起了一個示範作用,對於地球時代錯誤行動的反思和救贖,具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份量和警醒現世的意義

無論是陳亭睿同學寫的深海考察無名之洞,進入蟲洞無名之地,尋找戰艦慘遭地陷的故事,還是李柏醇同學想象火星上有人,並且有支持大行星自轉的星球內核,火星和地球合併為一個星球的故事;以及劉宸妤同學下煤井所見所聞,劉桓邑同學用生長激素製造胚胎,宋宇宸同學關於星球之間的戰爭與毀滅、拯救與新生等等;他們都表達了人類重啟、重建家園、星際穿越、火星移居、救援外星、追求光明與幸福的美好願望。由此可見,他們的創作並不是脫離現實生活的無根之作,而是從目前科技進展的變動中獲得感知力,並運用文學的想象力,懷抱探索和超越的精神,寫出自己的科幻小說。我相信,比如「天問一號」探測器、「深海一號」暨「蛟龍號」、航天空間站等,都會觸及同學們的創作靈感。尤其是目前的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題材,證明了科幻文學與科學進步是相榮共生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還是對年輕的科幻文學愛好者的深情呼喚,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擁抱。

這本書中每個同學的小說都有自己的特色,或選材之嚴,或開掘之深,或故事之好看,或敘述之有趣,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風景這邊獨好。在我看來,其作品共性有兩條:一是他們對人類生存環境具有共同的憂患意識,二是他們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地球這個藍色星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加之人類的破壞,文明之火或許會慢慢熄滅,導致地球毀於一旦。這才有「出球」計劃,「尋光」行動,才使我們懂得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家園。當探索者在宇宙中歷盡艱難實行空間躍遷時,那麼多新事物層出不窮,比如高能太空梭、粒子溫度調控器、壓縮高分子食物、隱身衣、磁腦、光膠、能量晶體、伽馬武器等等。一方面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異想天開,另一方面你也會重新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類尚未觸及的領域。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想象力難以丈量的地方,而且,想象無止盡,一切都不會終結。

孩子們寫科幻小說,大多首先是接觸電影動漫、遊戲與書籍而產生了興趣與愛好。這也產生了兩個短板:一是雷同化,二是技術化。比如本書中多數作品的故事情節缺乏差別和個性,從地球毀滅,到人類移居,到外星人入侵,到回到地球,成了一個基本的類型或模式。另外,在科技知識上大作文章,而忽略了作為文學主體的人,人的感情、性格、心理、人性等等。劉慈欣曾經擔心地說過:「人類技術發達之後,人類可能會沉浸於技術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失去探索拓展外太空的雄心壯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得者陳楸帆強調:「科幻文學的核心是故事而不是知識普及,它要引發讀者對某個領域的好奇心。」這些關於科幻文學的觀念,應該引起我們注意,要把故事講得更豐富多彩,懸念疊出,更富有人性和戲劇衝突性。

如今這個時代,科技創新與時俱進,源頭活水滋潤文學,科幻小說正迎來新的創作高峰。我在此祝願老師同學們向陽而生,逐光而行,在追夢路上飛得更高更遠!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為序。

[1]

作者簡介

甘茂華,1997年生,廣西桂林陽朔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