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進步人士(李少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進步人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進步人士》中國當代作家李少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進步人士

譚政文家庭全是進步人士,父親譚聿懷本是一名中醫,大革命時期成為鄉農會負責人,湘南起義後加入紅軍,在1932年反「圍剿」中犧牲;三伯父加入紅軍後在戰鬥中不幸受傷被捕,在敵人嚴刑拷打下犧牲;四伯父從紅軍隊伍中調回本地天鵝山一帶搞地下工作,結果被叛徒出賣,遭敵槍殺。可謂滿門忠烈!

1928年5月下旬,根據紅4軍軍委的決定,資興農軍改稱為紅軍資興游擊獨立團,黃義藻任團長,袁三漢任黨代表,李奇中任參謀長,帶領1000多名紅軍從井岡山返回資興。經藍溪、何家山、歐沖壟,翻越天鵝山,於5月底到達龍溪。此後,天鵝山十萬畝大山也成為龍溪革命游擊區紅軍主要活動地。龍溪十二洞等地留下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足跡,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進程。龍溪游擊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它是毛澤東同志親自指揮創建的井岡山外圍革命根據地

紅軍在龍溪革命游擊區的那一段段崢嶸歲月,至今仍被當地村民們細心珍藏和述說……用紅色精神為砥礪前行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面對着這一座座大愛無言、大美無疆的天鵝群山,我也許只是塵埃一粒、滄海一粟。這不得不讓我想詩人雷平陽先生的那句話來,如果我的文字頻頻觸及了它的時光、地名和淺表的情狀。必須承認,我依然是脆弱的,安放在大地之心的地方,我始終沒有抵達。

我的少年和青年是在緊鄰天鵝山的古城興寧(資興縣政府所在地)度過的。在老縣城讀小學和中學,1976年又從天鵝山的優秀知青錄用為當時的縣委工作人員。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長達26年,直至1988年隨市政府搬遷轉至新區市委工作。對於我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天鵝山人來說,每時每刻都在感恩着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故土,都在審視着天鵝山的巍峨、壯麗、浩渺、雄奇、深沉與博大、凝重與雋永……這種源於心底的情愫會讓每一個人夢牽魂繞,會匯集於每一個人情感是筆端,產生出一種難以割捨的「天鵝情結」來。

忘不了上世紀70年代中國那場讓人刻骨銘心的知青運動。在那崢嶸歲月中苦過,累過,也樂過。600多名知青散居天鵝山腳下插隊落戶。有長沙、郴州等地知青到昆村的,有北京知青到稅里的,僅坪石知青農場就有礦務局知青近200人。最多知青的是下放到天鵝山林場的,來自資興礦務局東風煤礦知青共281人。組成3個連,分別安排在林場的洛山工區、楓沖壠工區和下洞工區。成了新一代的伐木工和育林人。他們當中有個中叫顏自蘭的鐵姑娘在二隊當隊長,帶隊一個冬天就採伐了幾座大山。1975年被評為全省知青積極分子,並提拔為楓沖壠工區副主任。我當時在坪石公社鯉魚江發電廠職工子弟所在的石盈知青農場,有知青20多人。在這裡與北京等地知青有過親密接觸,也經歷了與他們同樣的艱辛與痛苦。1975年初,我從石盈知青農場抽調坪石公社文化站,配合文化站的張姑娘,與北京知青組建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留下了許多有趣而溫馨的回憶。那些柔軟的情感和真摯的友誼,在那個堅硬的年代,帶給我們認真生活的動力,無論如何,相信我們都會受益終身。

還記得曾經在黑夜中爬到天鵝山頂看日出,當它衝破了雲霞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那夢的般的一刻讓人思維凝固。所有的情感,無論是快樂還是煩惱都隨之煙消雲散。

資興純樸的民風、樸實的土地浸潤了來自四面八方知青,在那既有慷慨激昂,又有艱辛消沉的歲月里,他們在天鵝山的山野里、土屋中揮灑着汗水,奉獻出青春,留下了笑聲,流下過淚珠……

可以這樣說,天鵝山所有的一切都是構建我生命的元素。她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覺、空靈的意象詮釋着我苦難的雙眼。同時,這些都是我熟悉而陌生的東西,每一次我都是懷着一種神秘去親近她、去接近她。天鵝山啊!我們的相遇也許是千年的輪迴,還是今生的註定。我捧讀你的那一瞬間,無數的美麗和感動在撞擊着的心扉;每一次置身於你博大的胸懷,都是心存卑微;每一次行走與你不屈的脊樑,你都要對我的生命進行着詩性的拷問:心有靈犀的天鵝山,象沁人心脾的一股清泉,從眼裡流進心裡,眼裡清淨心裡舒坦!

天鵝山,你除了山,還是山……但我每一次走進天鵝山,都會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去感受的,讀到全新的天鵝山!

如今,資興的天鵝山成為了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休閒康養勝地,山上古木參天,翠綠如黛,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眾多。它的附近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地龍溪楊家坪村「湘南特委舊址」。這裡已成為幹部群眾緬懷革命先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其實,資興許多紅色景點大多分布在青山綠水環繞的地方,與當地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紅色」與「綠色」業態融合發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是吸引遊人的最大優勢。

與綠色生態的有機聯動,是重新定義紅色旅遊的戰略方向之一。紅色為底,綠色保障。近年來,資興高度重視旅遊發展,立足獨特資源,發展自身優勢,挖掘發展潛力,依託資興生態優勢創建了東江湖和天鵝山等「綠牌」。如果重塑歷史文化「紅牌」,充分推行「紅色+綠色」相融發展,以此作為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和路徑,就會進一步擦亮資興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條「紅綠」交相輝映的特色旅遊發展之路。

如果只是匆匆走過,那你是無法體會到天鵝山的美麗的。你可以選擇停留,真正地靠近它,感受它那份純樸中的美,然後盡情去回憶自己那些久遠而美麗的夢境。

多彩的天鵝山,如今那些妙趣橫生的美麗斷片,如花兒一樣盛開在時光的深處,風情萬種。此次徒步天鵝山之行,一場美景的美妙約會,一場清新醉氧之旅,似乎不那麼完美,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1]

作者簡介

李少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