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我的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這是我的戰爭》(This War of Mine)是一款由波蘭的遊戲開發商11 Bit Studios製作的2d橫版戰爭遊戲,於2014年11月14日發售,NS版於2018年11月發售。

該遊戲中玩家扮演平民,得在城市廢墟中尋找食物武器零件等任何可以利用的物品,在戰火連連的城市中生存。玩家需要根據個人的道德準則做出艱難的決策。

遊戲簡介

遊戲的靈感來源於薩拉熱窩圍城戰役,遊戲中會將玩家困在一個生存條件極度艱辛的孤城,玩家於其中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攸關生死,而他們所遭遇的一切波瀾起伏都是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開發商正是想通過這樣一個嚴肅的命題,來拷問人性深處的陰暗面。本作的結構非常特別,是一款由白天和黑夜部分組成的截然不同的複合式遊戲:白天,遊戲展現出了一款着重於細節管理的模擬作品的特點,玩家不僅要發號施令尋找供給,還要為藏匿在破舊大樓里的不幸士兵製作物品;而到了夜間,本作的潛行玩法成為重頭戲,玩家要小心翼翼地通過廢棄大樓,為倖存者搜尋供給。一早一晚的對比玩法,展現了遊戲極致的陰暗,同時,也提升了遊戲的可玩性。遊戲過程中,玩家亦會遇到不少兩難選擇,尤其是當倖存者越來越多時,考驗着玩家的道德準則,是全力救助每一位倖存者,還是放任不管。[1]

This War of Mine》有射擊遊戲的玩法,但更多的是一款生存遊戲,玩家需要根據個人的道德準則做出艱難的決策。「戰爭中,並非人人都想赴前線殺敵」,這是遊戲中一句極具諷刺的口號。製作方希望通過本作向世人展示戰爭的另一面:國破家亡,流離失所。

遊戲玩法

搭建避難所

白天(6:00到20:00)大部分地區都處於交戰狀態,遊戲設定白天外出街道上有狙擊手(哪管好的壞的=_=,看見會動的就打)所以玩家操縱的角色在白天只能呆在家裡活動,這段時間玩家可以操縱角色執行活動:1.恢復狀態,如進食服藥休息;2.與避難所進行互動,如採集資源建設設施使用設施等;3.與來到避難所的人進行互動,晚間未及時回到避難所的人員會在8:00左右回到避難所或被宣布死亡,行商會在9:00-10:30這段時間段到達避難所,大約2-3天一次,不受寒冷和戰亂封鎖影響,還有可能遇到其他難民,有給予物品索要物品、請求幫手這三種情況,請求幫手如果同意,則與其交談且選擇同意者將外出一天,減少疲勞值和飢餓值數量與外出探索相同。

人員分配

晚上21:00-次日5:00為晚上時間,每個角色都有四種可選的活動:搜尋守衛睡覺、在床上睡。搜尋者每晚最多只能有一個,將攜帶選擇的物品前往選中的地圖進行探索,回歸後減少疲勞值。守衛者可以多選,作用是加強晚間避難所防守(每天晚上都有幾率觸發被搶劫事件,最終事件結果有:1.無人受傷無物品被搶奪,2.有人受傷無物品被搶奪,3.有人受傷有物品被搶奪。被搶劫事件的觸發幾率取決於生存天數和當時狀況,而事件結局的判定則由避難所守衛力量決定,每一個晚上停留在避難所的角色、保留在避難所的武器彈藥都將提供守衛力量,而選擇守衛活動將在角色基礎守衛力量的基礎上提供加成)。睡覺和在床上睡屬於同類選項,可選擇在床上睡的角色數量取決於已建設的床數量,睡覺和在床上睡的區別在於:1.睡覺對健康值的回覆較在床上睡少;2.睡覺回復的疲勞值比在床上睡少一級(如一角色處於極度疲勞狀態,晚上選擇在床上睡第二天恢復狀態為良好,選擇睡覺則為疲勞狀態);3.睡覺將獲得debuff,如此角色有受傷/生病狀態,可通過白天睡覺2.5小時回復。

搜尋資源

黑夜(21:00到次日5:00)大部分地區的戰爭都會停息(根據生存天數的不同會有暴風雪事件/戰亂事件,令一部分地圖處於「由於天氣/戰爭無法前往」的狀態),玩家可以操縱角色去其他區域的場景搜尋物資,地圖場景都是固定的,每一個可搜索的地方產出的物資數量將略有不同但種類相同。每個可搜索的地點在大地圖上將有一定介紹,對該地圖材料部件藥品武器食物數量提供大體描述,危險程度也有不做說明、建議小心謹慎、危險三種。不做說明代表該地圖無攜帶武器者、且將不主動攻擊;建議小心謹慎說明此地圖有攜帶武器者,但除非滿足條件否則不會攻擊:如別墅等地圖前往偷竊被看到等;危險代表此地圖有攜帶武器者且其中有主動攻擊者,但並非所有人都會主動攻擊:如軍營下方的可交易者攜帶手槍但不主動攻擊,上方塔樓在不接近的情況下亦然。標有危險的地圖的例外是狙擊點地圖,其中只有一個場景外的狙擊手向場景內有規律的射擊。地圖標明可交易表示地圖中有可進行交易者,但除了旅店地圖和平狀態可能在搬不走過多物品時與之交易高價值物品外,都不會專門去地圖中交易,原因無他,各場景交易的價格最終表明只有偶爾來到的行jian商價格最低。

合成製造

玩家所操縱的角色可以在白天使用工作檯製造武器工具或者建造設施修復避難所破損處,建造不同的工具、設施,需要的材料也不相同。工作檯的等級也影響着可製造的物品以及設施。

遊戲評測

戰爭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戰爭中那些居無定所的內心。

一般情況下,遊戲玩家往往都是以遊戲中角色的意志來行動,而《這是我的戰爭 This War of Mine》(以下簡稱TWoM)是一款能夠用讓玩家用自己的意志而行動的遊戲,這也是TWoM 能夠如此深入人心的關鍵。[2]

以玩家的選擇來影響劇情的發展,這樣的遊戲並不少見,如Telltale 的《行屍走肉Walking Dead: The Game》《與狼同行The Wolf Among Us》、Quantic Dream的《暴雨Heavy Rain)》,在這些遊戲的中,有不少讓玩家們自主選擇的對話或者行為,而這些選擇會或多或少的影響遊戲角色和接下來劇情的發展,但顯然的遊戲棄掉了很多關於道德方面的東西,因為在這兩部遊戲中我們注意到,玩家的決定和選擇並沒有善惡之分,最多只是結果不同而已,但不得不說「選擇」系統還是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遊戲體驗。而《這是我的戰爭 This War of Mine》和它們不同,遊戲設定讓你身處絕境:如果你不去搶劫和偷竊甚至殺人,你就真的會餓死。在這裡沒有「選擇」,只有「做」與「不做」,正是這些與道德掛鈎的選擇讓遊戲的劇情代入感大大的加深了,當玩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在真真切切影響周圍人的生死的時候,這種「直擊人心」的人性拷問情感才得以爆發。

無論是末日題材還是戰爭題材的遊戲中,人性總是廣泛被提及到的,戰爭是否會泯滅人性?答案是否定的。戰爭(末世)並不會泯滅人性,當身處生存還是死亡的邊緣時候,人性中善與惡被無限的放大,在戰爭題材的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人性的邪惡的一面,《這是我的戰爭 This War of Mine》將善惡的權杖交到了玩家手中:你和你的同伴缺衣少食少食在廢墟中度日,眼看馬上就要彈盡糧絕了,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你突然發現了一戶手無寸鐵的老夫婦,他們居然有着豐富的物資,鄰居小孩過來給生病的媽媽討藥,在原本醫療物資就非常匱乏的情況下,選擇做好人的代價就是自己就陷入困境,小隊成員因為缺醫少藥病死,有人心理奔潰離家出走,隨着成員的減少,暴徒隔三差五的光顧…類似的選擇還有很多,而遊戲的設定壓根沒有存檔重來一說,也就是說錯過的就錯過了,失去的就失去了,犧牲的就犧牲了,再也找不回來。可以說《這是我的戰爭 This War of Mine》是對人性最大的拷問。

《這是我的戰爭This War of Mine》是一款與眾不同的戰爭題材遊戲遊戲,它講述了一組倖存者在戰爭中的廢墟城市裡搜集物資、努力求生的故事。從遊戲的層面來說,《這是我的戰爭 This War of Mine》的策略性豐富,內容十足。遊戲的所有系統都圍繞「生存」展開,系統間又環環相扣,包括人員配置、物資搜尋、設施建造、物品製作等等,首先人員搭配多樣,每個成員的優缺點都突出,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搭配,另外道具的種類、用途都十分分明,食物、藥品、工具等生存所需的物品都分類齊全。但是遊戲的關鍵不在於此,遊戲的難度直接導致了玩家在進行遊戲內的任何活動時候必須面臨「選擇」。

在戰爭爆發、物資匱乏、人心惶惶,而你又只是普通民眾這樣的故事背景下,加上開發着在遊戲節奏感和數值設計上「煞費苦心「,使得物質的匱乏感貫穿遊戲流程的始末。在這樣的環境設定下,無論施暴還是被施暴,無論暴力行為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我們始終沒法擺脫與「暴力」的聯繫。遊戲裡各種突發事件和與選擇相關聯的後果,時時刻刻都讓玩家處於危在旦夕的境地,當玩家面臨生存危機時,遊戲帶給玩家的更多的是思考以何種方式活下去選擇而如何活下去,因為活下去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有足夠的食物、充足的藥品、堅實的堡壘,活下去不是問題,問題是以怎樣的方式做收集到這些東西。

遊戲沒有難度選項,遊戲的通關難度更多是依據玩家的行為準則,你可以選擇人性模式:收留每一個投靠者、幫助每一個向你尋求求助的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但這樣的後果往往是加大遊戲的難度,最終難逃杯具收場。貫徹始終的物資匱乏狀況逼迫玩家去選擇「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當你選擇拋棄道德約束,用「僅僅只是遊戲」「是遊戲就要通關」的心態來進行遊戲時,遊戲也變得「容易」起來,於是你闖入老夫婦的豪宅,將他們的物資搜刮一空,因為你馬上就要斷糧了;於是你偷襲其他廢墟里的求生者,將他們的武器和子彈拿走,因為你需要武器保護自己;於是你果斷拋棄了受傷的同伴,因為隔壁的士兵就快要找到我們;於是你把前來求藥的孩子擋在門外,因為你僅僅只剩下這些;於是你選擇默默轉身離開,任由士兵對屏幕女性施暴,因為他們手裡有槍。這些決定並不輕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