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近鳥型恐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近鳥型恐龍
圖片來自dinochecker

近鳥類學名:Paraves)或直接稱為近鳥型,是個演化支,包含恐龍之中親緣關係接近於鳥類而離偷蛋龍下目較遠的所有物種,例如鳥翼類始祖鳥熱河鳥和現代的鳥類)以及恐爪龍下目馳龍科傷齒龍科

分類

近鳥類是由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在1997年所提出。保羅·塞里諾在1998年將近鳥類定義為一個演化支,包含手盜龍類中,親緣關係較接近今鳥亞綱,而離偷蛋龍較遠的所有物種。

同樣在1997年,凱文·帕迪恩(Kevin Padian)等人建立真手盜龍類演化支,範圍包含鳥類與恐爪龍下目。由於這兩個分類單元的範圍幾乎一致,較晚命名的真手盜龍類,常被認為是近鳥類的異名。少數種系發生學研究則認為這兩個分類單元範圍相近,但不完全一致。2011年的一份研究,提出擅攀鳥龍科阿瓦拉慈龍科屬於近鳥類,但不屬於真手盜龍類[1]。同年的另一份研究,則提出耀龍是唯一屬於近鳥類、但不屬於真手盜龍類的分類單元[2]

就理論上,近鳥類的祖先應是馳龍科、傷齒龍科、鳥翼類的最近共同祖先,而離偷蛋龍類較遠的物種。但目前仍不能建構出其祖先的面貌與特徵。在2003年與2005年、2009年,徐星等人提出近鳥類的祖先應該具有氣動性,能夠滑翔,可能是四翼恐龍,例如鳥翼類的足羽龍、馳龍科的小盜龍、傷齒龍科的近鳥龍

在2007年,艾倫·透納等人則認為近鳥類的祖先不能滑翔或飛行,而體重應該非常小,身長大約65公分,體重介於600到700公克[3]。在2009年,徐星指出早期、原始近鳥類是可採四翼飛行的小型恐龍,包含:鳥翼類足羽龍馳龍科小盜龍、以及傷齒龍科近鳥龍

參考文獻

  1. Agnolín, Federico L.; Novas, Fernando E. Unenlagiid theropods: are they members of the Dromaeosauridae (Theropoda, Maniraptora)?.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2011, 83 (1): 117–162. doi:10.1590/S0001-37652011000100008. 
  2. Alan Hamilton Turner, Peter J. Makovicky and Mark Norell. A review of dromaeosaurid systematics and paravian phylogeny.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371: 1–206 [2012-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1). 
  3. Turner, Alan H.; Pol, Diego; Clarke, Julia A.; Erickson, Gregory M.; Norell, M. A basal dromaeosaurid and size evolution preceding avian flight. Science. 2007, 317 (5843): 1378–1381. Bibcode:2007Sci...317.1378T. PMID 17823350. doi:10.1126/science.114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