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白林·第五幕 第二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白林·第五幕 第二場出自於莎士比亞戲劇《辛白林》,劇中主要講英國國王辛白林因聽信後妻的饞言,而錯怪自己的親生女兒伊摩琴;伊摩琴的丈夫也因受人捉弄而對妻子的貞節產生了懷疑。最後,辛白林在早年失散的兩個兒子以及女兒、女婿的幫助下戰勝了羅馬入侵者。劇終時父子團圓,女兒、女婿也解除了誤會,破鏡重圓。全劇情節眾多,交錯發展,寬恕與和解是全劇的主題。[1]

第二場戰場另一部分

➤波塞摩斯及一英國貴族上。

貴族 :你是從力行抵抗的那一邊來的嗎?

波塞摩斯 :是的;您是從逃走的那一邊來的吧?

貴族 :是的。

波塞摩斯 :這也怪不得您,先生;倘不是上天幫助我們打仗,一切全完了。王上自己失去了兩翼的衛護,軍隊五分四散,只看見不列顛人的背部,大家向一條羊腸小徑里奔逃。勇氣百倍的敵人忙不及地逢人便殺,只恨少生了兩隻手,殺不完這許多,累得他們氣喘吁吁,把舌頭都吐了出來;有的給他們當場砍死,有的略受微傷,有的嚇得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弄得這一條狹窄的路上填滿了背後受傷的死人和苟延蟻命的丟臉的懦夫。

貴族 :這條小路在什麼地方?

波塞摩斯 :就在戰場的附近,兩旁掘着濠溝,築着泥牆;那時候有一個老軍人,我敢擔保他是一個忠勇的戰士,就趁勢堵住路口;從他斑白的須髯上,可以看出他身經百戰,現在果然顯出他老當益壯的身手,為他的國家立下這樣的功績;就是他和兩個年輕小伙子,——瞧這兩個小伙子的樣子似乎只好跑跑鄉間的平地,全然不像會幹這種殺人的勾當,他們的臉是適宜於戴上面罩的,其實那些為了珍惜自己的美貌或是遮掩羞慚而蒙面的臉,還不及他們的嬌好——就是他們三個人站在路口,向那些逃走的人高聲呼喊,「我們英國的鹿是因為逃遁而被人殺死的,我們英國的男子卻不是這樣。向後退的人,他們的靈魂向黑暗裡投奔。站住!否則我們就是羅馬人,你們像畜生一般奔逃,無非為了避免一死,可是你們不死在羅馬人手裡,我們也不會饒過你們;要是你們想活命,只有咬緊牙關,轉過身去。站住!站住!」在軍心渙散的時候,這三個人振臂一呼,簡直抵得過三千壯士;他們喊着「站住!站住!」靠着地形的優勢,尤其是他們那感發人心的忠勇,可以使一根紡線竿變成一柄長槍,那些死灰似的臉色立刻容光煥發起來;一半因為自覺羞愧,一半因為他們的精神已經重新振作,那些跟在人家後面跑而變成懦夫的人——對於初上戰場的兵士,這是一種常有的情形——立刻轉過臉去,像雄獅般向着獵人的槍刺獰笑。於是敵人開始停止他們的追逐,他們向後退卻,潰奔敗走,立刻造成混亂的局面;本來像猛鷹一般從天上飛下,現在卻變成一群奔逃的小雞,來的時候是跨着大步的勝利者,去的時候卻是抱頭鼠竄的奴才。現在我們的這些懦夫,像一群被狂風怒浪吹打得零落不全的船隻,立刻成為生氣勃勃的英雄;他們發現敵人的心口可以從它的後門進去,天啊!他們衝殺得多麼兇猛!死的死,重傷的重傷,還有的已經被前面的人砍倒,又被後面的人戳了幾下;本來是一個人追趕十個,現在這十個人每一個殺死二十個;那些寧願不抵抗而死的人們,都變成了戰場上吃人的大蟲。

貴族 :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條狹路,一個老人,兩個孩子。

波塞摩斯 :不用驚奇;您自己一事不干,聽見別人所幹的事,就覺得奇怪。您願意吟兩行詩句,聊博一笑嗎?我倒有了:

兩個孩子,一個老人,一條狹路,

英國人的救星,羅馬人的災禍。

貴族 :您別生氣呀。

波塞摩斯 :唉,何必生氣?誰要是見了敵人溜走,我願意和他交個朋友;因為他會向敵人逃避,他也會逃避我的友誼。——您使我做起詩句來了。

貴族 :再見;您在生氣了。(下。)

波塞摩斯 :還想逃走嗎?這是一個貴人!啊,高貴的卑怯!自己在戰場上,卻問我有什麼消息!今天有多少人願意放棄他們的尊榮,保全他們的皮囊!他們拔腳飛奔,結果還是不免一死!我這為悲哀纏繞的人,雖然聽見死亡的呻吟,卻找不到他的蹤跡,雖然看見死亡的巨掌,卻碰不到我的身上;死神,這醜惡的妖魔,偏愛躲藏在美酒紅被、芳唇蜜語之中,我們這些在戰場上為他拔刀弄劍的人,不過是他的一小部分爪牙。好,我一定要找到他。現在我已經為英國盡過力,我要重新回復我初來時的面目,不再做一個英國人;我也不願再上戰陣,無論哪一個下賤的小卒碰見了我,我就讓他把我捉去。羅馬軍隊在這兒殺死了不少的人,英國人一定要報復這一次仇恨。只有死才可以贖回我的自由,只有死才是我唯一的追求;我要為伊摩琴終結我的殘生,再不讓它多挨一刻苦痛的時辰。

➤二英國將領及兵士等上。

將領甲 :讚美偉大的朱庇特!路歇斯已經被捕了。人家都猜想那老頭兒和他的兩個兒子是天神下降。

將領乙 :還有一個人,他的裝束十分可笑,也跟他們一起把敵人打退。

將領甲 :據說是這樣;可是這幾個人一個也找不到。站住!那兒是誰?

波塞摩斯 :一個羅馬人,要是有人幫我一臂之力,我也不會一個人陷在這兒了。

將領乙 :抓住他;一條狗!不要讓一個羅馬的敗卒回去告訴他們什麼烏鴉在啄他們的朋友。他還自己誇口,好像他是個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帶他見王上去。

➤辛白林率侍從上;培拉律斯、吉德律斯、阿維拉古斯、畢薩尼奧及羅馬俘虜等同上。二將領獻上波塞摩斯,辛白林命獄卒將波塞摩斯收禁:眾下。[2]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571年—1579年,進入斯特拉福文法學校讀書。1587年,開始演員生涯,並開始嘗試寫劇本。1591年,創作的戲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創作的戲劇《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創作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首演。1596年,創作的戲劇《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創作的戲劇《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壇關注。1603年,創作的戲劇《奧賽羅》首演。1605年,創作的戲劇《李爾王》首演。1606年,創作的戲劇《麥克白》首演。1614年,離開倫敦,返回故鄉。1616年4月23日,在故鄉去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