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白林·第一幕 第三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白林·第一幕 第三場出自於莎士比亞戲劇《辛白林》,劇中主要講英國國王辛白林因聽信後妻的饞言,而錯怪自己的親生女兒伊摩琴;伊摩琴的丈夫也因受人捉弄而對妻子的貞節產生了懷疑。最後,辛白林在早年失散的兩個兒子以及女兒、女婿的幫助下戰勝了羅馬入侵者。劇終時父子團圓,女兒、女婿也解除了誤會,破鏡重圓。全劇情節眾多,交錯發展,寬恕與和解是全劇的主題。[1]

第三場辛白林宮中一室

➤伊摩琴及畢薩尼奧上。

伊摩琴 :我希望你的身體牢附在港岸之上,向每一艘經過的船隻探詢。要是他寫信給我,而我卻沒有收到,那封信必然是和其中所寄的情意一起遺失了。他最後對你說的是些什麼話?

畢薩尼奧 :他說的是,「我的女王,我的女王!」

伊摩琴 :那時他揮動着他的手帕嗎?

畢薩尼奧 :是,他還吻着它哩,公主。

伊摩琴 :沒有知覺的布片,你還比我幸福一些!這樣就完了嗎?

畢薩尼奧 :不,公主;當我這雙眼睛和耳朵還能夠從人叢之中分辨出他來的時候,他始終站在甲板上,不斷地揮着他的手套、帽子,或是手帕,表示他的內心的衝動,好像在說,他的靈魂是多麼遲遲其行,無奈那船兒偏偏行駛得這樣迅速。

伊摩琴 :你應該一眼不霎地望着他,直到他只有烏鴉那麼大小,或者比烏鴉還要小一點兒,方才回過頭來才是。

畢薩尼奧 :公主,我正是這樣望着他的。

伊摩琴 :為瞭望他,我甘心望穿我的眼睛,直到遼邈的空間把他縮小得像一枚針尖一樣;我要繼續用我的眼光追隨他,讓他從蚊蚋般的微細直至於完全消失在空氣中為止,那時候我就要轉過我的眼睛來流淚。可是,好畢薩尼奧,我們什麼時候再可以聽到他的消息呢?

畢薩尼奧 :不必擔心,公主,他一有機會,就會寫信來的。

伊摩琴 :我並沒有和他道別,我還有許多最親密的話兒要向他說;我想告訴他,我要在那幾個時辰怎樣怎樣想念他;我想叫他發誓不要讓意大利的姑娘們侵害我的權利和他的榮譽;我還想和他約定,在早晨六點鐘、正午和半夜的時候,彼此用祈禱作精神上的會聚,那時候我會在天堂里等候着他;甚至於我還來不及給他那臨別的一吻——那是我特意安插在兩句迷人的話兒中間的——我的父親就走了進來,像一陣蠻橫的北風一樣,摧殘了我們的心花意蕊。

➤一宮女上。

宮女 :公主,娘娘請您過去。

伊摩琴 :我叫你幹的事,你快去給我辦好。現在我要去見王后了。

畢薩尼奧 :公主,我一定給您辦好。(同下。)[2]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571年—1579年,進入斯特拉福文法學校讀書。1587年,開始演員生涯,並開始嘗試寫劇本。1591年,創作的戲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創作的戲劇《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創作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首演。1596年,創作的戲劇《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創作的戲劇《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壇關注。1603年,創作的戲劇《奧賽羅》首演。1605年,創作的戲劇《李爾王》首演。1606年,創作的戲劇《麥克白》首演。1614年,離開倫敦,返回故鄉。1616年4月23日,在故鄉去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