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較藝書事再呈永叔並同院諸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較藝書事再呈永叔並同院諸公》是北宋宰相文學家王珪的作品之一。

王珪是北宋中期的一代名臣,出身科舉[1],官宦世家,進士及第後步入仕途,經過從地方到中央,詞臣到宰執的歷練,王珪逐漸形成沉穩,寬仁的為政風格和謙和,世故的為人處世之道。宋神宗熙豐變法之時,政見分歧引起的黨爭日益加劇,士大夫階層內部的裂痕日漸擴大,身為宰執的王珪卻能以務實的眼光看待變法,希望能夠達到變中求穩的目的,王珪也因此得到宋神宗的信任,成為神宗朝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宰執。同時,王珪與變法派,反變法派雙方的代表人物保持着友好關係,客觀上起到了調和兩派的作用。

較藝書事再呈永叔並同院諸公

王珪與蘇軾

王珪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蘇軾也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他們二人之間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下面來看一下王珪與蘇軾之間的恩怨情仇。王珪在宋仁宗年間,以榜眼的身份高中進士,一開始擔任揚州通判一職,後來被召入京師,擔任了起居注等職務。

宋仁宗年間,由於宋仁宗覺得自己對王珪有所虧欠,於是就賞賜了王珪盤龍金盒,還任命他為端明殿大學士。宋神宗年間,王珪擔任參知政事一職,地位相當於副宰相。六年後,晉升為集賢殿大學士。王珪的主要職責就是為朝廷起草詔書,許多重大典策都是出自王珪之手。歐陽修[2]看過王珪起草的詔書後,都稱王珪為「真學士」。

但是王珪雖然是這樣一個大學問家,但是為人處事卻是非常膽小和齷齪。蘇軾與王珪同朝為官,兩個人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矛盾。當時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蒙冤入獄,那些與蘇軾不和的小人在蘇軾的家中搜出來一首詩,名字叫做《塔前古檜》,覺得這首詩是誣陷蘇軾的好東西。

王珪得知後,便向神宗進呈了這首,趁機向神宗進讒言說蘇軾膽大妄為,對神宗謾罵詆毀,實在是大逆不道。神宗讀完詩後,便駁斥了王珪。這詩中根本沒有這些思想,詩人寫詩自然是要狀物寄情,沒有什麼不對。王珪自己覺得沒趣,此事就此作罷。但是王珪這樣的行為也是為人所不恥。

視頻

較藝書事再呈永叔並同院諸公 相關視頻

張清楊說三旨宋相王珪
第01集 介紹北宋歷史概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