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輪葉棘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輪葉棘豆

輪葉棘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輪葉棘豆OxytropischiliophyllaRoyle的全草。分布於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止瀉,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腸炎腹瀉,創傷出血,瘡癤腫痛。[1]

中文學名 輪葉棘豆 豆科
別稱 打夏、莪大夏 棘豆屬
植物界 輪葉棘豆
被子植物門 分布區域 分布於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雙子葉植物綱 採收時間 7-9月採集全草
薔薇目 毒性 有小毒《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化學成份

全草含等元素。

藥材基源

為豆科植物輪葉棘豆的全草。[2]

採收和儲藏

7-9月採集全草,洗淨,切段,曬乾。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止瀉,止血,解毒消腫。[3]

主治

腸炎腹瀉,創傷出血,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15cm。莖極短縮,長約2-3cm,基部被宿存的托葉和葉柄所包。葉長4-5cm;托葉披針形,膜質,密被淡黃色長柔毛和腺點;葉柄葉軸疏被長柔毛和腺點;小葉多數,輪生,卵形或長圓形,長2-3cm寬約1mm,邊緣內卷,兩面密被短柔毛和腺點。花3-6朵排成總狀花序;總花梗短於葉,密被長柔毛和腺點;苞片卵形,長約1cm,密生腺點;花萼長約1.4cm密被白色、黑色的長柔毛和腺點,萼齒長及萼管的1/4;花冠紫色,旗長約2.4cm,翼瓣長編印2cm,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先端的喙長約2mm;子房密被絹質長柔毛。莢果鐮狀長圓形,長約2-3cm,寬5-7mm,被白色或與黑色混雜的長柔毛和疣狀腺點。花、果期5-8月。

相關論述

  1. 西藏常用中草藥》:「性涼,味苦。」
  2. 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苦,寒。有小毒。」
  3. 西藏常用中草藥》:「止血消炎,止瀉鎮痛。治創傷出血,瘡癤[註 1]發炎,腸炎腹瀉。外用可消腫止痛。」

注釋

  1. 「瘡癤」:瘡癤(chuāng jiē)是皮膚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是外科中最常見的疾病。瘡癤,多因天氣炎熱,烈日暴曬,感受暑毒蘊阻於皮膚;或生痱子後被抓破感染所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