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個角度,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也挺好(為生歌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轉個角度,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也挺好》是中國當代作家為生歌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轉個角度,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也挺好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們都把自己當做千里馬,都渴望伯樂來賞識,而往往忽略了自己本身的正能量,這也正是中國多數人認為自己被大材小用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們都盼望人盡其才,可是現實卻是相當殘酷,權利、地位、金錢的誘惑往往可以左右人的正確判斷,另外崗位是固定的,而想獲得崗位的人卻是流動的,因此懷才不遇的人肯定是占據大多數。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人認為自己大材小用的占84%,排列第一。這一點我絕對相信,甚至我覺得這個比列似乎還有些水分,應該更高一些,因為我也曾經是其中一員。不過,我就想有沒有哪個國家的員工認為自己小材大用的呢,結果一搜還真有,第一名是意大利,第二名就是日本。
日本離我們最近,因為戰爭侵略的原因,國人一直對日本耿耿於懷,最近又因為釣魚島,讓我們對這個島國倍加憎惡,但是如果我們拋開這些,純從他們的企業員工與我們的員工之比較,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慨嘆「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工作沒有激情。後者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像打了雞血一樣拚命工作。所以才會有了戰敗國,迅速的崛起。
為什麼我們企業的員工會認為自己被大材小用呢?記得六、七十年代,那時人們生活狀態很簡約,吃的、住的、穿的與現在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可是那時的人們工作上有滿足感,主要是那時實施平均分配,按工齡決定收益,所以各行業間差距不是很大。人們之間自然少了攀比,多了奉獻。如今國內企業發展快了,企業內部管理模式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有些企業對員工的定義也改變了,比如有一段時間應屆的大學生成為寵兒,後來還有「證書熱」、「海歸熱」、「複合型技術人才熱」等等,真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很多企業的老員工,曾經敬業、精業的標杆,一下子不再是「香餑餑」,有些企業一些老師傅因為自己學歷偏低,技術技能跟不上新形勢,最後敗下陣來,工資都不如剛進入企業的大學生。還記得我們單位曾經對一個車間進行競聘上崗考核,結果很多實踐操作能手,在筆試環節全軍覆沒,要知道,現在是高科技時代,很多企業已經取締了手工操作,如果企業間想競爭,那就要拼人才,明顯這些企業的「元勛」已經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他們成了首批被企業淘汰的對象,緊接着一批一批的相繼被淘汰,如果你不與時俱進,那麼總有一天你就會成為失敗者。人們都岌岌可危,可是他們也弄不懂,那麼多「黃毛丫頭」,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小孩怎麼會一下子翻倒他們頭上,成為企業的領導,成為他們的頂頭上司?這種不被重視,甚至被冷落的現象,自然會讓一些老師傅不舒服,甚至有些牴觸,因為很少會有人正視自己的不足,而是將自己的優勢無限放大,大材小用,牢騷滿腹便會充斥耳鼓。
而對於那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也是如此,在企業拼搏幾年後,就會發現,同師門兄弟有混得好的,早就青雲直上,讓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產生了本不應該有的心裡落差,攀比之心自然拉大,同樣大材小用的觀念滋生。
如何解決呢?其實也很簡單,不同的企業要有不同的理念,很多時候在考慮企業發展的同時,還要顧及企業內部的穩定,我覺得老師傅在技術上可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是他們在經驗上和敬業、精業的態度上都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這也是一筆財富,如果能夠讓技術性人才與經驗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推動企業的整體進步,達到雙方的心態平穩,這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結果。
還有要記住並不是所有企業的領導都只注重收益和賄賂,單位要發展,他們也要擦亮眼睛去選擇有能力的人,這就是每個單位都會有能幹活的人,要相信「伯樂」們的眼光還是相當獨到的,如果你想從這些「千里馬」中脫穎而出,那麼你要麼具備超有毅力,做事不怕苦不怕累;要麼超有才能,每個崗位都能做到獨一無二;要麼超有耐心,做事仔細認真不留死角;要麼超有彈跳力,讓所有的老總都會覺得你真的很行;要麼超機靈,能夠左右逢源。只要你選擇對自己的角色,總有一天你會被小材大用的。
如果我們只想做一個普通而幸福的人,那我們就要學會正視自己。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實例,一位新入廠的大學生去班組實習,班長看小孩很機靈,就叫他先給班組當通訊員,本想鍛煉他,給他更多與班組成員交流的機會,誰曾想,這個孩子不屑一顧地反駁,我是來學習技術的,不是來寫報道的。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我們本身還沒有認清自己,到底欠缺什麼?我們的未來要學些什麼?是不是我們的技能已經足夠我們發展的空間?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看不清,那麼只能「懷才不遇」了。
可見要被重視,首先要自己重視自己,不是有那麼句話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為什麼非要做千里馬期待着被「伯樂」發現呢,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其實也很好。轉個角度,或許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好心情,還有工作上業績的飆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