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較量無聲
圖片來自uukanshu

較量無聲》是2013年6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聯合推出的90多分鐘的宣傳片。總策劃是劉亞洲,撰稿人和總編導是秦天。該片強調意識形態鬥爭和冷戰思維[1] ,認為美國有着「反華陰謀」,被認為是反美宣傳片。

目錄

爭議部分

十條誡令

該片引用所謂前美國中央情報總監艾倫·杜勒斯提出用來顛覆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十條誡令》其實是源於西方的一條政治謠言。 《紐約時報》等早有考證和報道,新語絲作者莊海青、媒體人楊學濤等人也有翻譯。《十條誡令》類似版本最早出現在美國的英文名稱是「Communist Rules for Revolution」即「共產主義者革命章程」,受《聖經》十誡影響,原來的英文名稱「共產主義者革命章程」變成了「十條誡令」。據傳此十條「革命章程」是協約國於1919年5月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城搜出的,是德國共產黨用來腐蝕資產階級、發動共產革命的章程。後來美國選民們為警惕來自左派的威脅,就把這十條印出來發給議員。 由於美國國家檔案館國會圖書館和各所大學的圖書館都找不到該文件,所以這個文件被認為屬於偽造。

背景音樂

該片使用美國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冰與火之歌)的背景音樂,暫未取得版權許可。

各界評論

正面

中國左派和民族主義者對該片做出正面評價。左派呼籲追查美國代言人在黨政機關的後台,追查「黨校反黨、黨報反黨」的問題,尤其將習近平的智囊劉鶴所寫的批評以民粹主義處理經濟危機的文章及383改革方案作為攻擊對象。

支持者稱此片批評轉基因主糧化、網絡滲透、賀衛方、茅于軾、「南方系」、「基督右翼勢力」等,是不可多得的好片。並認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設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責是應對《較量無聲》中所說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戰略滲透的挑戰。

負面

美國之音批評該片「充滿陰謀論的冷戰思維和煽動言辭,毫無事實依據,肆意指摘,與此前中共反擊西方普遍價值意識形態的輿論戰如出一轍,是以網絡互動方式進行洗腦宣傳」。還有批評者認為,該片是「劉亞洲所放出的姿態有餘、成色不足的投名狀」。

賀衛方則反擊該片可笑之至,「充斥着冷戰思維和煽動話語,把一些國家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言行都妖魔化,甚至把因缺乏民主法治而導致的腐敗也歸咎為美國的陰謀。」

中立

FT中文網的一篇文章建議西方觀察者將影片視為一個禮貌而聰明的警告,因為它並非由官方媒體播放,而是效仿片中所說的美國網絡「滲透」,通過視頻網絡、社交媒體進行散播,從而給北京在日後的外交上留有更大的迴旋餘地。這篇文章也認為一些人想通過此片來暗示西方「得饒人處且饒人」,西方國家不能把中國逼急。

內容

這部宣傳片分上下兩集。

上集

上集介紹了上個世紀下半葉,中國、蘇聯、美國三個國家在冷戰時期的格局,中國在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中美在冷戰後的關係變化。

蘇聯

提出蘇聯解體是由於蘇共自身否定,蘇共亡黨並不代表馬列主義失敗,提出蘇聯解體並非冷戰結束的標誌或原因而是冷戰結束的結果。

美國

提出中美建交是由於美國為集中對抗蘇聯而收縮戰線,美國在冷戰結束之後的下個戰略對手是中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對華實行和平演變政策。

中國

提出中美建交是為發展環境擺脫封鎖,改革開放是完全正確的戰略選擇,中美民眾並完全了解對方國家。

下集

下集指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顛覆中國現行體制,試圖滲透中國,包括政治、文化、輿論思想、社會、組織五條戰線上的滲透以及干涉。

政治滲透

指責利用非政府組織以資助等方式對官員民眾宣傳西方價值觀。

文化滲透

提出美國的十條戒令,指責美對中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宣揚低俗文化,秘密宣揚基督教

輿論、思想滲透

指責利用谷歌推特等境外網站傳播敏感信息、右傾輿論、西方價值觀。批評美國網絡審查管理採用雙重標準。

組織滲透

指責用拉攏、收買、威脅、策反等利用中國官員及學者。

政治干涉、社會滲透

指責扶植西藏流亡政府世界維吾爾大會法輪功組織,指責美英駐香港領事館是半公開的反華基地,參與策劃香港的占領中環社會運動。

該片點名中國自由派代表茅于軾賀衛方是美國顛覆中國的代言人。 該片最後總結道:「我們必須清醒看到,風險和挑戰不僅來自外部,更大量來自內部。較量的輸贏不僅在於警惕對手,更關鍵在於鞏固自己。

參考文獻

  1. 冷戰思維,xinhu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