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戰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路戰遠

來自 光明網 的圖片

路戰遠,男,漢族,1964年7月生,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現任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 、黨組副書記[1]研究員內蒙古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2] 。長期從事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的科研教學工作,主要針對農田風蝕防治、雜草防控、地力培育、產能提升等重大生產需求和科技難題,帶領團隊攻克系列關鍵技術,創建了耕地保護與利用技術體系,使農牧交錯區成為我國保護性耕作主要實施區,為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區耕地保護與利用和農田生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

現為政協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 、農牧委副主任,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

2019年11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3]

2021年6月2日,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入選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2021年12月29日,被農業農村部授予中華農業英才獎[4]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 、黨組副書記

出生日期----1964年7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中華農業英才獎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代表作品----《北方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研究》;《農牧交錯風沙區退化農田生態保育研究》

學術兼職

兼任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組大豆專家組組長   、農業農村部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專家、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家組專家、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山區分會副理事長、中國作物學會棉花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水土保持學會(WASWAC)理事、內蒙古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內蒙古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組組長、《北方農業學報》主編等學術職務  = 。

主要成就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北方風沙區油沙豆防風固沙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輪作休耕耐旱春小麥品種根際偏好微生物與抗旱機理研究」等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重點科技計劃項目30餘項 。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第1、4完成人),其中主持完成的「乾旱半乾旱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和應用」項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主要完成人參加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項目,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內蒙古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一等獎8項(6項第1),其中,主持完成的「北方農牧交錯風沙區農藝農機一體化可持續耕作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獲2015年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北方農牧交錯區退化農田風蝕防治與地力培育關鍵技術」項目獲2021年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

此外,授權國際專利3件、國內專利93件(其中發明專利17件),登記軟件著作權46件,制定標準35項、出版專著和主編著作15部,參編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210餘篇 。

主要論著

(一)主要著作

1.《北方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年。

2.《陰山北麓農牧交錯區作物抗旱節水栽培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年。

路戰遠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3. 《農牧交錯風沙區退化農田生態保育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

4.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

5. 《北方農牧交錯區現代農牧業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

6. 《Crop rotations-farming practices,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benfits》,NOVA,2016年。

7. 《保護性耕作大豆田間雜草防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年。

8. 《國家政策與農民行為應對》,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年。

9.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技術(蒙漢對照)》,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年。

10. 《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綜合控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0年。

(二)代表性論文

1. Fungal communities aremore sensitive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than bacteria in different spatialstructures of silage maize under short-term nitrogen fertilization.Applied Soil Ecology. 2022

2. Genomic regions controllingyield-related traits in spring wheat: a mini review and a case study forrainfed environments in Australia and China. Genomics.2022.

3.Impact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on spring wheat yield in northern China.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2021.

4.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and annotation of the fiber flax (Linumusitatissimum) genome. Frontiersin Genetics. 2021

5. Short term fallow in rotation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yield of Brassica napu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2020

6. Effects of trace irrigation atdifferent depths on transcriptome expression pattern in cotton ( G. hirsutumL.) leaves. BioMed ResearchInternational. 2020

7.休耕對小麥和油菜田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華北農學報.2021

8.乾旱脅迫對春小麥旗葉生理特徵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達特徵的影響.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22

9.痕量灌溉對棉花花鈴期光合性能日變化及產量的影響.灌溉排水學報.2020

10.不同耕作條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異.華北農學報.2014

主要榮譽

先後被授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內蒙古傑出人才、內蒙古草原英才領軍人才、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等人才稱號。榮獲2015年內蒙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21年中華農業英才獎等獎勵 。

團隊先後獲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創新團隊、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內蒙古草原英才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內蒙古旱作保護性耕作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工人先鋒號、內蒙古自治區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

2021年6月,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入選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

任免信息

2018年7月,擬提任自治區直屬事業單位正廳級領導職務。

2018年7月20日,路戰遠任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參考來源

  1. 路戰遠:37年傾心守護北疆農田生態 ,百科, 2022-07-03
  2. 路戰遠研究員簡介 ,內蒙古大學, 2021-06-27
  3. 內蒙古路戰遠獲得2019年何梁何利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019-11-28
  4. 路戰遠:37年傾心守護北疆農田生態 ,搜狐, 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