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路口鎮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蓮花縣東北部,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業特產有西瓜、辣椒和肉牛養殖。截止到2008年有肉牛養殖基地一個,黑山羊、梅花鹿養殖基地各一個,香菇培育基地二個,大棚蔬菜基地一個。鄉鎮企業也異軍突起,鎮內擁有自來水廠、磚廠、精粉廠、宏發建材有限公司。[1]

中文名: 路口鎮

外文名: Lukou Town

別 名: 路溪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萍鄉市

地理位置:蓮花縣東北部

面 積: 53.79 km²

下轄地區: 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街頭村

電話區號: 0799

郵政區碼: 337108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653人(2017年)

著名景點:蓮花石門山、仰山文塔、湖塘古民居

車牌代碼: 贛J

行政代碼: 360321102

目錄

歷史沿革

1949年置路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路口、元山、范家、豐施、東湖、街頭、下壟、廟背、小嶺、湖塘、陽春、湯坊、同坑13個行政村。1999年撤鄉設鎮。

地理位置

路口鎮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的東北部,是蓮花的東大門,東接安福縣,南連永新縣,西鄰湖上鄉,北界閃石鄉,駐地路口距縣城25公里,全鎮總面積53.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7公頃,其中水田765公頃,森林面積176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9%。

行政區劃

全鎮轄轄路口村、豐施村、范家村、街頭村、廟背村、湖塘村、湯坊村、陽春村、同坑村、下壟村等10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截止到2008年5月人口14290人。

基礎設施

路口鎮交通便利,S317路焦線、S318厚蓮線兩條省級公路貫穿而過,邊貿經濟活躍,集貿市場歷史悠久,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截止到2008年有商業門點375個,配套設施日趨完善,自來水已進街入戶,美化、亮化工程早已完工,集鎮街道環衛人員每日清掃,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小城鎮。

方言

路口鎮的方言,一般認為屬贛語吉茶片。這一點與蓮花縣大部分鄉鎮是相同的。但其腔調又與縣城腔調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地域劃分,蓮花話可分為礱西腔和上西腔兩大類。礱西腔接近永新口音,上西腔則接近安福口音。縣城使用的是礱西腔,路口鎮則使用的是上西腔。因此路口鎮的方言與鄰近安福縣的方言是比較接近的。

經濟概況

耕地面積2.21萬畝(含旱地4489畝),大小湖泊54處,水面2199畝,塘、堰408口,水面1232畝,開挖各類魚池804口,水面3403畝,沼澤濕地種植蓮藕1500畝。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18757萬元,財政收入383萬元。社會固定投入1086萬元。糧食總產量12278噸,棉花130噸,油料1499噸,蔬菜總產量31052噸,生豬出欄10580頭,羊673頭,家禽出籠10.31萬隻,禽蛋222噸,水產品總產量5399噸,出欄菜牛403頭。路口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業特產有西瓜、辣椒和肉牛養殖。截止到2008年有肉牛養殖基地一個,黑山羊、梅花鹿養殖基地各一個,香菇培育基地二個,大棚蔬菜基地一個。鄉鎮企業也異軍突起,鎮內擁有自來水廠、磚廠、精粉廠,引進的宏發建材有限公司規模較大,資金雄厚,2008年已投入生產。

石門山綜合養殖場

石門山綜合養殖場位於蓮花縣第一高山石門山半山腰處,創建於2007年4月,該處三面環山,風景優美,一條盤山公路是唯一進出通道,三面高山形成天然屏障,遠離各種污染,是一個理想的天然綠色養殖基地。養殖場內有豐富的天然草,120餘畝耕地,房屋十餘幢,水源十分充足。自2007年4月份以來,同坑村村民劉生民開始利用這一天然優勢資源,發展山羊、肉牛、土雞等養殖產業,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壯大,在鎮政府和縣產業辦的引導和支持下,2008年9月養殖場已初具規模。養殖場本着利用路口鎮肉牛養殖和交易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為契機,以發展肉牛為切入點,另配養山羊、土雞,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獲純利潤7萬餘元,嘗到甜頭後,2008年劉四流等三位村民也相應加入了養殖場成為了股東,截止到2008年9月已發展肉牛120餘頭,山羊230隻,土雞1000餘只。在石門山養殖場的示範作用帶動下,路口鎮相應又增加了下壠、范家、廟背等多家家庭養殖場,有力地促進了路口的農業產業發展步伐。

地理人文

路口鎮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東南、北面多山,中部多丘陵,有蓮花最高峰石門山,海拔高度為1300.5米。資源豐富,大理石、金屬鎂等礦產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鎮內風景名勝較多,路溪古建築群尤為出名,省市文物專家多次到鎮考察,古建築群總體裝飾豪華,雕工精細,可稱藝術上品,古建築群已被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仰山文塔、雙石門、廟背古松同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路溪制錫工藝被列為省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塘村被列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社會事業

有九年義務制中小學一所,村完小三所,2008年全鎮有老師92人,學生1450人,學校設施齊全,全鎮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有線電視站一個,到2008年已與縣有線電視接軌,電視覆蓋率達100%,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新建了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設施齊全,極大的方便了人民群眾的就醫。路口鎮設4個綜合性辦公室,即黨政辦公室、農村工作管理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和社會事業發展辦公室。路口鎮機關行政編制為21名,截止到2008年有人員21名。設5個事業單位,即: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經濟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國土資源管理所。核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數25名。

黨政建設

2008年以來,為了創建一個「親民、為民、富民」的好班子,路口鎮黨委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網絡的同時,還開展了「親民心為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為主題大討論活動,組織鎮、村兩級幹部進行學習培訓,明確規定每周的星期二晚上為機關幹部學習日,由班子成員到一般幹部輪流授課,每月月底作一次工作、學習匯報,確保工作前後有序進行。為了使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事事逐一落實,鎮黨委成立了督查組,對分配到各線上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不定督查,發現工作飄浮、未與群眾打成一片、走過場的幹部亮「黃牌」,嚴重者作下崗分流處理。路口鎮黨委還在各行政村建立了黨員示範基地,紅旗陣地,並嚴格要求村黨支部每月不得少於2次交流學習,請有關專家現場指導培訓。在濃濃的工作、學習氛圍中,改進了幹部的工作作風,增強了幹部的責任意識、效率意識、危機意識,樹立了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帶領群眾致富的思想觀念,在全鎮範圍內興起了為民謀實幹、辦實事的風氣。親民、為民、富民「三民」班子,在農村基層他體現的是一個班子有團結力,有向心力,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路口鎮在三項創建活動中,結合全年村級各項目標考核情況,進行綜合考評,並通過對村幹部進行民意測評,對群眾反映比較差的,村組幹部不團結,戰鬥力薄弱的豐施村、范家村兩個班子進行了調整,調動了村級幹部的積極性,使調整後的班子更加具有凝聚力,戰鬥力,能夠帶領群眾致富,從而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基層黨員幹部是黨在農村基層的主導,是引領群眾致富的標兵,是群眾在各項工作中的表率與榜樣。加強基層黨員幹部建設是有力的促進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及各項工作落實的保障。面對當前黨員出現青黃迫急的局面,路口鎮將黨建重點放在發展年青黨員上,要求各村黨支部要高度重視,將有志創業青年、致富能手積極吸收為預備黨員,2008年以來共發展黨員12名,同時,路口鎮還依託扶貧村村級扶助契機,在廟貝村、豐施村、下壠村、街頭村四村選拔4名優秀青年去功讀大學,充實村級後備力量,做到村級後備力量有素質,有闖勁。二是還推行班子成員下達各支部授黨課,使農村黨員能吸收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更好地覆行黨員義務,服務於農村基層。三是要求各支部定期組織黨員幹部抓好集中學習,開展民主生活會,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差距中尋找自身的不足,從而很好地投入工作,帶領群眾致富。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視頻

路口鎮視頻背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