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1]及第,授溫州教授,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韓侂胄被誅後,起為翰林學士,拜吏部尚書,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嘉定六年(1213年),卒,諡號宣獻,贈少師。
大定九年(1169年),隨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記敘述途中所聞,寫成《北行日錄》。
“ |
永和歲癸丑,群賢會蘭亭。流觴各賦詩,風流見丹青。 右軍莫禊序,文采粲日星。選文乃見遺,至今恨昭明。 字畫最能意,自言勝平生。七傳到永師,襲藏過金籯。 辯才尤秘重,名已徹天庭。屢詔不肯獻,託言墮戎兵。 妙選蕭御史,微服山陰行。譎詭殆萬狀,徑取歸神京。 辯才恍如失,何異敕六丁。文皇好已甚,丁寧殉昭陵。 當時馮趙輩,臨寫賜公卿。惟此定武本,謂出歐率更。 採擇獨稱善,遂以鐫瑤瓊。流傳迨五季,皆在御寢扃。 耶律殘石晉,睥睨不知名。意必希世寶,氈裹輜軿。 帝{左犭右巴}既北去,棄與朽壤並。久乃遇知者,龕置太守廳。 或雲政宣閒,此石歸紹彭。又言入內府,宣取恐違程。 焚膏繼短晷,拓本手不停。疊紙至三四,肥瘠遂異形。 南渡愈難見,得者輒相矜。我見十數本,對之心欲酲。 汪侯端明子,嗜古自弱齡。錦囊荷傾倒,快覩喜失聲。 帶流及右天,往往字不成。而此獨全好,護持如有靈。 尤王號博雅,異論誰與評。硬黃極摹寫,唐人苦無稱。 贗本滿東南,瑣瑣不足呈。猶有婺與撫,碔砆近璜珩。 右軍再三作,已覺不稱情。心慕且手追,安能效筆精。 響搨固近似,形似神不清。不如參其意,到手隨縱橫。 況我筆素拙,何由望群英。近跡得舊物,庶幾窺典刑。 此本更高勝,著語安敢輕。孤風邈難繼,悵望冥鴻征。 |
” |
— [南宋]樓鑰 |
人物生平
樓鑰(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啟伯,號攻愧主人,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大臣、文學家,樓璩第三子。
樓鑰,出身書香門第,母為汪思溫長女。少好讀書,潛心經學[2],融貫史傳,有兄長樓鐊、樓錫,與袁方、袁燮師事王默、李鴻漸、李若訥、鄭鍔等人。隆興元年(1163),中進士,為胡銓所知賞,稱讚他為"翰林才"。初任教官,後調溫州教授。光宗繼位,奏請愛護百姓,保養元氣,提升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樓鑰敢於直諫,無所避忌,就連宋光宗都說:"樓舍人朕亦憚之。"繼遷給事中。朱熹論事忤韓侂胄被罷官,上疏要求挽留。宋寧宗即位,韓侂胄執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顯謨閣直學士,出知婺州,移知寧國府。後告老歸家,家居13年,讀書授徒。韓侂胄被誅後,起用為翰林學士[3],升為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又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卒贈少師,諡號宣獻。
文學成就
樓鑰因長期供職於內廷,擅長內外製及書奏啟札之類應用文字。他博通經史 [4],講求實學,在訓詁小學諸方面能縱貫古今,論述大多可信。其題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證據分明而為後世所重。《北行日錄》為其早年作品,按日記敘使金時行程見聞,反映了中原殘破及人民生活的狀況,表現了傷時憂國的情緒。
他的詩中也有這種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陸沉久,任責豈無人"(《泗洲道中》)、"膏腴滿荊棘,傷甚黍離離"(《靈壁道中》)。其寫景詠懷之佳作,古體詩多雄奇壯美,如《大龍湫》、《連雲亭望海中諸山》等,而近體詩則工於聲偶[5],往往流麗,如"行盡杉松三十里,看來樓閣幾由旬"(《同王原慶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麥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風"(《山行》)之句,皆為後人激賞。但餞送酬答,與人唱和而風格平庸的作品,為數也不少。
所著《攻愧集》,原為120卷,流傳中有所散佚,清四庫館臣復刪去"青詞"數卷,編定為今本112卷。前14卷為古、今體詩,以下為狀札、表箋、奏議、外內製、序記書啟、墓誌等應用文,末兩卷為《北行日錄》。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叢刊》影印聚珍本及《叢書集成》本。
視頻
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吾愛詩經網,2019-06-10
- ↑ 紀念李學勤先生 | 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 ,搜狐,2019-02-28
- ↑ 翰林學士,趣歷史
- ↑ 經史子集是什麼? ,搜狐,2016-06-17
- ↑ 詩詞鑑賞 | 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詳解及鑑賞示例,搜狐,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