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越南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越南粉
圖片來自mlivingblog

越南粉,或稱河粉,是越南一種以大米製成的河粉

越南人常這種河粉佐以生芽菜、香葉,並配上切片牛肉或雞絲食用,與「麵餅」,越南法式麵包)同被視為越南菜的代表菜色。現時在越南賣河粉的形式主要有兩類,有路邊攤和連鎖店兩種。

歷史

越南粉的早期文獻並不多見,一般相信它在20世紀才出現在河內街頭,1920年代河內開設首間越南粉餐館,約1950年代再傳入西貢,一般相信為受越南華僑及法國殖民者帶來的中法飲食文化影響。

隨著越戰爆發,大量越南難民湧至世界各國,於是這種河粉1970年代後在不少國家落地生根。在香港,越南餐館多數由兩次越戰期間逃難回流的越南華僑所經營,一般以西貢式為主,河粉亦多數就地取用廣東河粉。而在臺灣,則大部分是越籍女性外籍配偶經營,規模多為攤販或小店。

在北美地區、澳洲悉尼及墨爾本、及法國巴黎,亦可輕易找到越南河粉,一部分越南餐館亦會同時兼營中菜。

文化起源

在食物形式上,越南粉的製造方法與口感,均與河粉類似。兩者同樣以魚露作調味,並採用牛丸牛腩牛肉片芽菜等材料。

越南粉常用佐料:新鮮薄荷胡荽葉羅勒、紅椒、青檬,湯底主要用洋蔥和牛骨餚製,部分越南地區亦會加入冰糖調味,令湯底有淡淡甜味。而今天在海外廣泛流傳的越南河粉屬於西貢式,其特點是大量採用新鮮香料,在湯料上加入新鮮薄荷胡荽葉羅勒(或稱九層塔),佐以魚露、青檸汁及新鮮紅椒。除了牛腩、雞絲、肉丸外,越南粉最典型的配料其實是生牛肉,即席在客人面前以熱湯燜熟,成為該菜一大特式。

除了廣東起源一說外,越南近年亦有人提出phở一詞源自法國火上鍋一詞,但phở一字的聲調並非帶平調,而在越南話中的法語借用詞中,除非該字以t、p、c、ch作結尾,否均該字均屬平聲,phở一詞並不符合這種規律;法國菜中亦沒有河粉。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法國飲食文化影響在於牛肉上–作為農業社會的越南,以生牛肉入饌以及以牛骨熬湯或許是受到法國菜的影響。

河粉種類

越南河主要成為北圻式(北部)、順化式(中部)及西貢式(南部)三大特式,其中北部的河粉較粗且闊,早期除了辣椒及青檬外,亦較少放別的香葉素菜;南部的河粉相對較幼細,近似與流行在馬來半島及泰國的粿條,進食時亦較多加入新鮮香料及芽菜。[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