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走馬風

中文學名 :走馬風

別 稱: 牛耳草吊鐘黃水馬胎
趕風茜牛耳三稔飛山虎羊耳三稔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屬: 艾納香屬

種: 六耳鈴

走馬風,別名:六耳苓吊鐘黃

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六耳鈴Blumea laciniata (Roxb.)DC.[B. sinuata (Lour.)Merr.],以全草或葉入藥。[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莖直立,多分枝,高0.8~1.5米,被柔毛。

單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8~14厘米,有時琴狀羽裂,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柄,邊緣有粗齒,兩面均被短柔毛。

頭狀花序多數,卵狀,長6~7毫米,寬5~12毫米,點垂,鬆散的簇生而為總狀花序式排列於分枝上,形成一廣尖塔形的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

總苞片綠色而染紫,被柔毛;

花托被短毛;

花黃色,全部為管狀花,外圍為雌花,中間為兩性花。

瘦果小,圓柱狀,稍被短毛,具10棱,冠毛白色。

或淡褐色。

花期春末至秋。

生境分布

生長於園林陰濕處,或空曠草地上。分布我國西南部及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①《廣西民間常用草藥》:"辛,平,氣香,無毒。"[2]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味苦微辛,性溫。"

走馬風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通經絡。治婦女頭風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植名錄》:"治外傷腫痛。"

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婦女產後骨痛,頭痛,風濕骨痛,跌打腫痛。"

③《廣西中草藥》:"驅風除濕,通經活絡。"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通經活絡,解表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扭傷,毒蛇咬傷,濕疹皮炎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附方

①治婦女頭風痛:走馬風二兩,同雞蛋煲,沖酒服。

②治產後關節痛:鮮走馬風、鮮大風艾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後,敷患處;或用水煲,洗患處。

③治跌打腫痛:走馬風、澤蘭土加皮鷹不撲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後,敷患處。(①方以下出《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風濕骨痛:走馬風、大風艾大力王各適量,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或用水煎,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走馬風,中醫館
  2. 走馬風,寶芝林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