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鴨腳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大力王)
前往: 導覽搜尋
鴨腳艾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鴨腳艾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屬:蒿屬

種:白苞蒿

鴨腳艾,別名:秦州庵(艹閭)子雞鴨腳艾甜菜子野勒菜四季菜雞甜菜鴨腳菜甜艾珍珠菊土鰍菜劉寄奴大力王白花蒿野芹菜白花艾白米蒿土三七肺癆草紅姨媽菜

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鮮用。根,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1]

形態特徵

白苞蒿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明顯,側根細長;根狀莖短,直徑4-10mm。莖直立,有縱棱,上部多分枝。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有柄或假託葉;葉片廣卵形或長卵形,長5.5-12.5cm,寬4.5-8.5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裂片3-5枚,變化大,卵形、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表,基部與側邊中部裂片大,長2-8cm,寬1-3cm,先端漸尖、長尖或鈍尖,邊緣細裂齒或全緣;

葉柄長2-5cm;上部葉與苞葉略小,羽狀深裂或全裂。頭狀花序卵圓形,無柄,基部無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數枚或10餘枚,密集成穗狀圓錐花叢;總苞鍾狀卵形;總苞片3-4層,半膜質或膜質;花雜性,外層雌花3-6朵,長約2mm;

中央兩性花,4-10朵,長2.5mm,均有管狀;雄蕊5;柱頭2裂,裂片先端呈畫筆狀。瘦果橢圓形,長約1.5mm。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林緣、路旁、山坡草地及灌叢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至醅各地區。

化學成份

鴨腳艾含揮髮油[1],揮髮油中含白花蒿烯醇(lactiflorenol),匙葉桉油烯醇(spathulenol),硫、愈創木薁(S-gua-iazulene),7-甲氧基香豆精(7-methoxycoumarin)即脫腸草素(her-niarin),氣相色譜檢出α-蒎烯(α-pinene),β-蒎酸(palmitic acid)。地上部分含7-甲氧基香豆精,7-羥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即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eone)。從花和葉中分得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4]。

藥理作用

1.護肝作用 鴨腳艾水煎液及乙醚提取物以相當於生藥120g-kg給予,對四氯化碳所致小鼠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且活性成分集中於乙醚提取物部分。從乙醚部分分得的7-甲氧基香豆素有明顯護肝作用。伴形花內酯則無護肝作用。鴨腳艾浸膏60g/kg,顯着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的丙氨酸轉氨酶(ALT),肝臟重量也減輕。當劑量達到90g/kg、120g/kg時,其治療作用更顯着。電鏡觀察,治療組大鼠肝細胞形太結構為化程度減輕,脂肪滴明顯減少,線粒體形態趨向正常。鴨腳艾水煎劑對2-萘異硫氰酸脂造成的小鼠高膽紅素血症,具有明顯的退黃作用。

2.平喘作用 鴨腳艾揮髮油2.56×10-3g/kg可使組胺致痙的豚鼠離體氣管肌顯着鬆弛。揮髮油0.2g/kg口服,顯着延長組胺所致豚鼠的抽搐潛伏期,翻倒數也減少,該作用優於同劑量的氨茶鹼。揮髮油7.74×10-2g/kg,即可顯着增加小鼠離體肺的灌流量。揮髮油0.5g/kg腹腔注射,明顯抑制卵蛋白被動致敏豚鼠皮膚反應(PCA)。可見,鴨腳艾可直接擴張痙攣狀態翅支氣管平滑肥,對抗組胺,影響變態反應,從而發揮平喘作用。

3.毒性 鴨腳艾浸膏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156.6g/kg。鴨腳艾20g/kg連續給大鼠口服3個月,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和病量改變。

揮髮油給小鼠腔注射的LD50為750±30mg/kg分別給家兔灌胃,連續4星期,各臟器切片鏡檢均未見明顯病理變化。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溫[2]

鴨腳艾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理氣化濕。主血瘀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腫大;食積腹脹;寒濕泄瀉;疝氣;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內陸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汁塗;研末撒或調敷。[3]

附方

①治肺熱咳嗽:生雞甜菜二兩,薄荷二錢,水豆腐四兩,白糖二兩。燉服。(《陸川本草》)

②治跌打積瘀:鮮鴨腳菜半斤,鮮水澤蘭四兩。共搗爛,用酒炒熱,取汁二兩服;渣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跌打黑腫:生鴨腳菜二兩,生韭菜一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 草藥》)

④治大小便出血:鴨腳菜、旱蓮草狗肝菜各二兩,車前草一兩。搗爛,加二流米水三兩 取汁,沖白糖服,每日服一次,連服兩三日。(《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閉經或經前腹痛;鮮鴨腳艾一至二兩。酒水煎,調紅糖服。

⑥治產後積瘀腹痛或伴有寒熱、肢節酸痛:鴨腳艾一兩。水煎,調紅糖服。

⑦治白帶:鮮鴨腳艾一至二兩。水煎服。

⑧治陰疽腫痛:鮮 鴨腳艾二至三兩,酒水煎服;渣搗爛外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

各家論述

1.《嶺南採藥錄》:活血通經,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治湯火傷,心氣痛,水脹, 大小便血。

2.《陸川本草》:清肺止咳。治肺炎咳嗽,氣喘。

3.《南寧市藥物志》:治跌打接骨,瘡瘍。

4.《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皮膚潰瘍,湯火傷,頭風痛。

5.《中國藥學大辭典》:主治腳氣疝氣。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鴨腳艾 ,寶芝林中藥網
  2. 鴨腳艾 ,中醫館
  3. 鴨腳艾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