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山法華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山法華院 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北部的赤山南麓,始建於唐代,是一處情系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佛教寺院。 中文名 山東法華院 外文名 Chishan Fahua Teample 建築地點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石島鎮北部 始建時間 唐代 建築面積 5000平方米。

法華院 膠東半島最大最早的佛院之一,公元824年由新羅人張保皋所建。因建院時請來誦經的首批僧人屬天台宗派,誦法華經,故此院命名為法華院。古剎掩映在碧樹秀林之中,四周層巒疊嶂,面臨石島灣,青山綠水,美不勝收。

寺院簡介

據史書記載,赤山法華院為唐代新羅人(今韓國張保皋所建。唐憲宗二年(807年),張保皋應徵入唐,因武藝超群,作戰勇敢,被提升為武寧(今徐州)軍中小將,深受大唐將士的愛戴。當時石島灣一些村莊裡有很多新羅人居住着 ,他們幾乎人人信仰佛教。為了讓家鄉的人能有精神依託,也為了「光宗耀祖」行善事,張保皋於唐穆宗三年(823年)徵得唐政府的同意,在赤山浦(今石島灣)建立禪院。因此山周圍山石皆為紅色,相傳有赤山神保佑當地眾生,又因建院時請來誦經的首批僧人屬天台宗派,讀誦《法華經》,故此院取名為「赤山法華院」。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張保皋回到新羅,奏請興德王在海上要衝自己的家鄉莞島設清海鎮,充任大使,興德王撥給他一萬兵鎮守海防開始盪除海盜。張保皋在平定海盜後又以清海鎮為大本營開闢了新羅、中國和日本三國之間的海上通道,建立海上貿易網絡,成為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

唐開成四年(839年)六月,日本的國僧圓仁法師一行入唐求法,於危難中曾先後三次客居赤山法華院達二年零九個月。在當地官吏及僧侶的關懷支持下,他得以了解當時唐朝的政治、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的許多知識,入唐求法得以成行。歸國後,圓仁法師念念不忘此次來中國的巨大收穫,編著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書中對赤山法華院作了詳細的描寫(該書被譽為東方三大旅行記之一),使赤山法華院名揚海內外。同時,為了感謝赤山人民的深情厚意,圓仁法師責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為名修建了「赤山禪院」 。

赤山法華院在唐代享有盛名,鼎盛時期,曾有30多位僧人在此居住,衣食供應皆由張保皋供給,廟宇香火甚旺,來此聽經的人常達二百多人,為一時之盛。至唐武宗執政期間,滅佛興道之風興起,致使法華院被毀。我們所看到的法華院是1988年在法華院遺址上重新修建的,並於1990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重建的法華院,全系仿唐建築,與圓仁法師《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描述的基本一致:「南北有岩嶺,水流庭院,從西而東流,西南北方連峰作壁,東方望海遠開」。 1987年日本學術界知名人士來赤山考察,在榮成縣政府外事辦公室的協助下,確認了法華院遺址,並樹立了「赤山法華院址」石碑,石碑的背面以中、日兩種文字記述了圓仁法師入唐求法巡禮的經過。為紀念法華院這段曲折的歷史,日本學術界知名人士紛紛出資刻碑,以示紀念。
大雄寶殿是法華院的主體建築,它依山面南而座,殿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因他大智大勇,無敵於邪惡,故人們尊稱其為「大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為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所題。立於佛祖兩旁分別是他的兩個弟子大迦葉阿難尊者 。大殿東、西、北三面牆壁繪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十八羅漢,壁畫描繪的生動、精美。
觀音殿即東廂殿,主要供奉觀音菩薩。其左右兩側分別是龍女和善財童子。殿內北壁高懸着由韓國著名畫家所作的張保皋身着武寧小將裝束的巨幅畫像,張保皋在韓國人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民族威望,被譽為民族英雄和海上貿易家,每年都有大批韓國客人專程來此朝拜。因其始建法華院的貢獻,張保皋在這裡也同樣受到當地人民的尊敬。殿內南壁懸掛的是「慈覺大師山東遍路圖碑」,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建築介紹

1987年日本學術界知名人士來赤山考察,在榮成縣政府外事辦公室的協助下,確認了法華院遺址,並樹立了"赤山法華院址"石碑,石碑的背面以中、日兩種文字記述了圓仁法師入唐求法巡禮的經過。為紀念法華院這段曲折的歷史,日本學術界知名人士紛紛出資刻碑,以示紀念。

大雄寶殿是法華院的主體建築,它依山面南而座,殿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因他大智大勇,無敵於邪惡,故人們尊稱其為"大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為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所題。立於佛祖兩旁分別是他的兩個弟子大迦葉和阿難尊者 。大殿東、西、北三面牆壁繪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十八羅漢,壁畫描繪的生動、精美。

觀音殿即東廂殿,主要供奉觀音菩薩。其左右兩側分別是龍女和善財童子。殿內北壁高懸着由韓國著名畫家所作的張保皋身着武寧小將裝束的巨幅畫像,張保皋在韓國人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民族威望,被譽為民族英雄和海上貿易家,每年都有大批韓國客人專程來此朝拜。因其始建法華院的貢獻,張保皋在這裡也同樣受到當地人民的尊敬。殿內南壁懸掛的是"慈覺大師山東遍路圖碑",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1]

張保皋紀念塔距法華院東南一里許,蓮花頂上矗立着由韓國世界民族聯合會會長崔珉子女士發起,投資10萬美元建立的張保皋紀念塔。1994年7月24日舉行落成儀式。塔座長19米,寬16米,高18米;塔身高15米,塔柱1×1平方米,兩柱相隔0.5米,塔的設計獨具一格,兩根石柱代表中、韓兩國人民,上方連接象徵兩國的友誼。塔身全部用石島紅剁斧石砌成,中間用天然石島紅磨光板材料,鑲嵌着韓國前總統金泳三題寫的"張保皋紀念塔" 六個銅質大字,為中韓兩國人民友誼譜寫了新的篇章。

因法華院的特殊歷史背景,每年都有大批韓國、日本遊客來此朝聖禮拜。

視頻介紹

在石島赤山,感受赤山法華院的禪宗文化

交通信息

距石島港4公里,距威海機場40公里,距威海市中心80公里。早晨六點開始,遊客可在威海長途汽車站乘車威海-石島的汽車,2個小時可達景區,15分鐘一個班次,票價20元每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