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秦宣公 | |
---|---|
姓 | 嬴 |
諡號 | 宣公 |
時代 | 春秋 |
國家 | 秦國 |
身份 | 秦國君主 |
逝世日期 | 前664年 |
在位年代 | 前676年—前664年 |
父 | 秦德公 |
太子 | 秦成公 |
都城 | 雍城 |
居所 | 陽宮 |
墓葬 | 陽 |
秦宣公
秦宣公 (?-公元前664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葬於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於其弟秦成公[1]。
人物生平
韜光養晦
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碰上了周王朝的宮廷政變。衛國、南燕國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趕出了朝廷,擁立王子頹為王。秦宣公三年(公元前673年),鄭伯、虢叔又殺死了王子頹,送惠王返回朝中。
王子頹篡位後,秦宣公的近臣也曾力勸宣公以勤王的名義出兵,但宣公認為,一是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強搶臣子的土地是為不義。二是王子頹自己也是周莊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脈,這件事本是周王室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是秦國當時實力不濟,縱然強力支撐,扶惠王重新登基,取得天子信任,予以封賞,以自己國家的實力,不久也必然會被人趕下台去。與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觀時事,以靜制動也許可以占得先機。於是不予應允。
從當時的形勢上來看,秦宣公的選擇是對的,就是因為他的選擇,秦國才獲得了幾年和平發展的機會。當他們都在那裡折騰的時候,宣公卻繼承了德公的和平發展蹈光養晦的國家發展戰略,在那裡按兵不動。於是秦國又有了四年的和平。
===與晉開戰===[2][3]與晉國在黃河以北交戰,戰勝了晉軍。[4]
但天不遂人願,好景不長,秦國的發展和另一個高速發展的諸侯國發生了撞車。這個諸侯國就是晉國。晉獻公自恃實力強大數次入侵秦國,秦國國人忍無可忍。大臣多次勸諫秦宣公發令抵抗晉國。秦宣公見時機已到,於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秦宣公祭祀了青帝後,終於向晉國開戰。
這或許是第一次秦國和晉國發生的戰爭。以前秦國都是和西戎打仗的。常年和西戎打仗的秦國練就了一支彪悍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實力當時似乎還及不上晉國。但它無疑是一支充滿野性的虎狼之師。雖然實力懸殊,秦國還是把晉國打敗了。自此後秦與晉的戰爭變成了家常便飯。
這代表着秦國終於敢於和位於其東方的文明的諸侯國開戰了。它不再自認為是蠻夷之族。它不再甘於僅僅占領荒涼的西戎蠻族的土地了。它要向那些所謂的文明的國度進軍了。至少它不再像原來那樣,自認為低人一等了。
宣公逝世
秦宣公十二年(公元前664年),宣公去世。他生了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宣公的弟弟成公,成公在位四年就駕崩了。這個人基本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從簡。
秦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成公的弟弟任好,即秦穆公。
三代成霸
艱難發展
秦德公死後,周王室因「子頹之亂」事件也開始衰敗,中原地區進入了動亂期,齊國、晉國開始稱霸諸侯。公元前675年,秦德公的長子繼位,史稱其為秦宣公。在周王室的內亂事件上,秦宣公選擇了旁觀,低調地發展着秦國,繼續執行韜光養晦的富國政策。
無事家中坐,他人也會尋事找上門。秦國的東鄰晉國,對秦有了覬覦之心,率先動手入侵秦國。公元前672年,秦宣公正式對晉宣戰,這既是秦晉之間的第一次正式開戰,也是秦國第一次對東方諸侯國家正式作戰。兩國在小打小鬧中鬥了七八年,戰事對兩個國家和春秋的總體形勢,也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影響。
公元前644年,在位十二年的秦宣公去世了。有人曾評說他的歷史功績是:將秦國從一個專注於內部發展的封閉式諸侯,轉向了與中原文明國家爭強的自信社會。這個觀點,我不認同,主要理由大致有以下四點:
一是,秦晉之戰,是因為晉國的侵擾而進行的防禦性保衛戰,是被動的被人欺負。
二是,歷史記載中沒有秦國此時主動進攻的記載,秦的參戰是被動的。
三是,秦國也是在同晉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戰爭中,逐漸了解和熟悉了與中原諸侯國之間打交道的一些規則,政治視野才得以擴大,或許會在打的過程中產生想法,不過最重要的可能還是要想辦法先渡過眼前的戰爭危機。
四是,也正是在與晉的交往中,讓秦國認識到了與中原國家的實力差距。
公元前664年,秦宣公的弟弟繼位,史稱為秦成公。在位僅四年他,沒有大錯,但有大功,而這個大功則是政治上的成熟和自知之明。當齊國攻戎人孤竹國時,秦國沒有出兵援助孤竹國,沒有選擇和齊國對抗,而是繼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國內的穩定發展與長久治理上,成公盡到了一位守成之君的責任。
穆公繼位
公元前660年,秦成公的弟弟繼位,史稱秦穆公。當看完宣公、成公、穆公這三兄弟對待爵位的傳承時,我不僅想到,在中國歷史上,兄弟之間為爭奪權力自相殘殺的例子比比皆是,大秦帝國的末期,秦二世對兄弟的屠戮,導致帝國二世而亡;鄭莊公兄弟相殘,被《春秋》譏諷為兄不兄弟不弟;曹植雖然七步成詩,終被曹丕幽禁而死;李世民更將兄弟相殘的場面演得鮮血淋淋……而這三兄弟能夠在權力問題上做得這麼好,確實在後世的歷史中極為少見!也正是兄弟一心,才給秦穆公留下了一個國力較西戎來說相對強盛的國家。
自秦穆公繼位後,他的胸襟,他的抱負,他的才能,他的功績,他的求賢若渴,讓他成為了一位秦國歷史上的有為君主,成為了秦國歷史發展中又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不僅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更躋身於春秋五霸之列。今天,我們再來看那些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時,依然會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令人心生敬仰。
一是,義服由余,實現了稱霸西北的願望。由余本是西戎綿諸部族派來出使秦國的使者,他以「仁義治國」的理念,在讓穆公耳目一新,也讓穆公心緒不寧,急切的想籠絡為己所用。君明臣賢,內史廖就給獻了一個「誘戎王聲色享樂,讓由余因勸諫失寵」的離間計,收服了由余,為以後的討伐西戎進行了人才儲備。關於與由余這個人有關的故事,我將會再寫一篇文章,題目是《秦獲由余西稱霸,戎失由余亦喪邦》,重點對他個人的功績以及當時的秦國的形勢進行探討,敬請期待,也請朋友們到時多指正。
在發生了燭之武退秦師(我個人之前曾在歷史大學堂公眾號中發過一篇關於此事件的文章,題目是《燭之武為什麼能幾句話就勸退秦師,這背後有何玄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參照一下),弦高犒師等故事之後,秦國在崤山被晉國偷襲了,全軍覆滅,主帥被擒。政治場合的運作,軍事場合的復仇,讓這兩家又打了幾年,直到公元前624年夏天,秦穆公和孟明視再率秦軍,東渡黃河,採取破釜沉舟的戰術,在王官大勝晉軍。王官之戰並沒有徹底打傷晉國,晉國暫時採取守勢,而秦國東進中原的勢頭卻也被晉國阻擋住了,秦國在戰略生存空間的拓展上也暫時的陷入了困境。
公元前624年秋,秦軍攜王官之戰的餘威,在由余的帶領、參與和謀劃下,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勢降服了戎人中最強的綿諸戎。綿諸王的被俘,讓其它西戎小國喪失了抵抗的信心和勇氣,之後多聞戰而降。平戎一年,穆公開地千里,益國十二,將秦國的國界向南擴至秦嶺,向西直達狄道(甘肅臨洮),向北到朐衍戎(寧夏鹽池),往東進駐黃河,揚名擴地西北,中原諸侯震驚。為此,周襄王派人送來了金鼓予以祝賀,穆公的西方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室的認可。
二是,通過聯姻,建立起來的「秦晉之好」,為雙方換來了暫時的和平。公元659年,派兵征服了和晉國之間的這部分戎人,與晉國成為了鄰居。任何一門政治聯姻,背後都有雙方各自的打算。對於晉國來講,年老的晉獻公為了穩定周邊的秦、齊、楚等國,雖然看到了秦國的崛起,但因為秦國的韜晦,故將威脅的防禦重點放在了那個顯得咄咄逼人的楚國身上;與秦國的和好,也會讓晉國的西邊有一個安全的屏障,防止戎人侵擾;另外,讓一個諸侯國的君主當自己的女婿,對晉獻公來說,也變相的提升了自己的威望。接到穆公的求娶信後,同意將大女兒穆姬嫁給他。也正是這個穆姬,後來極力勸說穆公,將被俘的晉惠公放回了晉國。後來,晉文公又娶了穆公的女兒文嬴。崤山兵敗後,這個文嬴又求兒子晉襄公,將被俘的孟明視等三名秦國大將放回了秦國。
對於秦國來講,經過多年與晉抗爭的實踐證明,對抗沒有出路,只有和平才能換來發展;晉國作為東方有影響力的大國,與晉搞好關係,就可能與東方其它諸侯國拉上關係;這也可能是一個為了拉攏示好的手段,通過向晉獻公討娶女兒這種政治聯姻的方法,借「秦晉之好」,順利地進入了中原諸侯國的政治圈子內。秦穆公的這次政治聯姻,還給穆公帶來了意外驚喜,讓他意外的獲得了「五羖大夫」百里奚(我個人之前曾在歷史百家爭鳴公眾號中發過一篇關於百里奚的文章,題目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換來的賢相百里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百家爭鳴里,翻到2016年12月22日,參照一下)。百里奚與蹇叔的入秦,不僅為秦國帶來了中原大國先進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術及理念,更帶來了廣闊的政治視野,為秦國的發展帶來了第一次思想技術層面的飛躍。
孔子在一次與齊景公的交談中,曾經談到秦國。齊景公問,秦國從一個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國,變強的原因是什麼?孔子說:秦國國小,但志大。
三是,「秦晉之好」也為秦國插手晉國內政提供了便利。秦穆公剛繼位時,秦國根本不能和齊晉等中原老牌諸侯國相提並論,風雲變幻的局勢給了他充分施展的機會。在與東鄰晉國的交往中,從晉國「驪姬之亂」、「里克弒君」到晉公子夷吾請求派軍隊護送回國登基成為晉惠公等一系列事件中,穆公找到了以後能夠干涉晉國內部事務的理由。公元前645年秦晉之戰中,晉惠公被俘了,用兒子公子圉(yǔ)換回了自由。接着,公子圉又成了穆公的女婿。不久,公子圉成了晉懷公,執政能力比他的父親還要差。秦穆公又將嫁給公子圉的女兒嫁給了公子圉的叔父重耳,並派兵護送重耳回晉,重耳就是後來的晉文公。此後,因為扶持晉文公,秦國的影響又開始在東方諸國中被傳唱。
公元前621年,在位三十九年的秦穆公去世了。不過,陪葬的人數達到了177人,中間還有三位賢臣。秦人哀痛,流傳下來了一首關於當時秦人悼念他們的詩《黃鳥》,其中有這樣一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穆公這位有為的君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將秦國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此時的秦國,這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崛起的國家,終於可以和中原的老牌諸侯國齊晉等國坐到一個桌子上了,進入了當時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行列。不過,秦國雖然在國際上的影響已經產生,可是在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上,依然不能和中原的諸侯大國對抗,它的崛起依然不能對其他諸侯國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因為,它還被晉國阻擋在千里之外,除過它的事跡曾隨風飄到過中原各諸侯國外,它還沒有從實質意義上進入中原。
視頻
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人物篇之-秦宣公
參考資料
《史記·卷五·秦本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