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賽山梅賽山梅,學名Styrax confusus,又名白扣子油炸果猛骨子烏蚊子白山龍,安息香科安息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我國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區。株高2-8米,葉革質,橢圓形,脈明顯。總狀花序,有花3-8朵,花白色。果實近球形,直徑8-15毫米。

中文名/學 名:賽山梅/Styrax confusus Hemsl

/:植物界/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柿目

/:安息香科/安息香屬

賽山梅原圖鏈接圖片來源百度網
賽山梅[1]圖片來源百度網

目錄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2-8米,胸徑達12厘米;樹皮灰褐色,平滑,嫩枝扁圓柱形,密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成長後脫落,圓柱形,紫紅色。葉革質或近革質,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4厘米,寬2.5-7厘米,頂端急尖或鈍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初時兩面均疏被星狀短柔毛,以後脫落,僅葉脈上有毛,側脈每邊5-7條,第三級小脈網狀,兩面均明顯隆起;葉柄長1-3毫米,上面有深槽,密被黃褐色星狀柔毛。


總狀花序頂生,有花3-8朵,下部常有2-3花聚生葉腋,長4-10厘米;花序梗、花梗和小苞片均密被灰黃色星狀柔毛;花白色,有香味,長1.3-2.2厘米;花梗長1-1.5厘米;小苞片線形,生於花梗近基部,長3-5毫米,早落;花萼杯狀,高5-8毫米,寬5-6毫米,密被黃色或灰黃色星狀絨毛和星狀長柔毛,頂端有5齒;萼齒三角形;花冠裂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2厘米,寬3-4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狀短絨毛,內面除近頂端被短柔毛外無毛,邊緣稍內褶或有時重疊覆蓋,花蕾時作鑷合狀排列或稍呈內向覆瓦狀排列;花冠管長3-4毫米,無毛;花絲扁平,長8-10毫米,下部聯合成管,上部分離,分離部分的下部擴大並密被白色長柔毛,其餘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7毫米,藥隔被星狀柔毛。果實近球形或倒卵形,直徑8-15毫米,外面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和星狀長柔毛,果皮厚1-2毫米,常具皺紋;種子倒卵形,褐色,平滑或具深皺紋。花期4-6月,果期9-11月。

主要變種

小葉賽山梅(Styrax confusus Hemsl. var.microphyllus Perk.)與賽山梅不同點在於葉狹長圓形或倒卵形,兩面近無毛;花長1.5厘米,花萼長3毫米。花期9-10月。分布於中國湖北宜昌。


華麗賽山梅(Styrax confususHemsl. var.superbus(Chun) S. M. Hwang)與賽山梅不同點在於葉緣明顯具鋸齒,花長達22厘米;花萼杯狀,長過於寬,高8-10毫米,寬5-6毫米,頂端明顯具鋸齒。花期5月。分布於中國廣東(乳源),生長在山谷林中。[1]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區。生長在海拔100-1700米的丘陵、山地疏林中,以氣候溫暖、土壤濕潤的山坡上生長最好。


繁殖方法

賽山梅傳統的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其繁殖周期過長,增殖係數較低,且受季節限制,種子發芽率低。可採用組培繁殖


繁殖的材料:為賽山梅的無菌試管苗,來自浙江農林大學智能實驗樓培養室,賽山梅種子來自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方法:


初代培養:選用MS為賽山梅增殖培養的基本培養基,添加BA濃度為0.3毫克/升,選取長勢良好帶有2-5個芽的莖段為試驗材料。4周後,選取生長良好、健壯的植株進行。


芽增殖培養:選用MS為賽山梅芽增殖培養的基本培養基MS+1毫克/升BA。pH為5.7。選取長度2厘米左右,帶有一個頂芽且長勢一致的莖段,接種於增殖培養基中,其最高增殖係數為4。


生根培養:選用1/2MS為賽山梅生根培養的基本培養基,添加0.3毫克/升濃度的吲哚乙酸和1毫克/升濃度的NAA培養基中添加30克/升蔗糖以及3克/升固化劑,pH為5.7。選取芽長大於1厘米和長勢一致的帶芽莖段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中,生根率為40%,根系較長且健壯。


試管苗移栽:選取高4-5厘米,根系長且粗壯的試管苗於強光下(20000勒克斯)煉苗1周。1周後取出試管苗,在40℃左右溫水中洗淨殘餘的培養基後,移栽到混合基質泥炭:蛭石:珍珠岩=1:1:1中,成活率為58%。 [2]


主要價值

工業:賽山梅的種子油供制潤滑油肥皂油墨等。[3]


藥用:{{#iDisplay:e0395lh9wup | 560 | 全株可入藥,有多種醫療功效[4]

視頻

參考文獻

  1. [中國植物志編委.中國植物志,第60(2)卷[M].科學出版社.1987:113]
  2.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3.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4. [蘆治國, 殷雲龍.江蘇鄉土安息香科觀賞樹木資源引種保育及開發利用[J]. 現代農業科技.2013年,第24期 :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