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爾莫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爾莫潘

貝爾莫潘(Belmopan),是中美洲國家伯利茲的首都。貝爾莫潘得名於伯利茲河(Belize)和伯利茲河支流莫潘河(Mopan),海拔76米高。位於伯利茲河畔,與舊都及第一大城及港口伯利茲市距離82公里遠。伯利茲市在1961年受颶風侵襲,被嚴重破壞,於是在1970年,將首都遷至內陸的貝爾莫潘。貝爾莫潘是個很小的城市,人口只有約1.8萬人左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貝爾莫潘 外文名稱 Belmopan
行政區類別 下轄地區 卡約區
地理位置 伯利茲 人   口 約1.8萬
市   長 Simon López

城市簡介

貝爾莫潘依山傍水,河流縱橫交錯,風景優美,具有古代的瑪雅風格。地勢呈波浪形,擁有良好的排水條件。有許多建築用的石灰和砂石,是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整個城市呈長方形,市中心是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周圍是住宅,一環扣一環,結構明快,整齊劃一。居民點設有商店和學校。西部是工業區。離城13公里處有一個遊覽勝地——蘭洞,那裡有個天然水潭,漣漪湖波,美不勝言。

歷史沿革

貝爾莫潘的名稱是由原首都伯利茲和伯利茲河支流莫潘河兩名組合而成,位於伯利茲的中心位置。這裡原來生活着印第安人,曾是瑪雅古國的一部分,16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62年又落入英國人之下,稱英屬洪都拉斯,其首府是原來加勒比海畔的伯利茲城,但伯利茲城經常遭到颶風和海嘯的侵襲。1961年的颶風掀起萬丈海浪,伯利茲城幾天之中就被淹沒在大水之中,3/4的房屋倒塌,因此伯利茲政府決定將首都遷到貝爾莫潘。這裡是一片平原,東南的瑪雅山脈可擋住加勒比海刮來的颶風,而且又在國土中心,有通向南北,東西的公路幹線,同時風景優美,地點適中,具有發展前途。新首都於1967(一說1966)年始建,1970年8月殖民地的首府由伯利茲城遷到新建的城市貝爾(1973年6月改名為貝爾莫潘)。1972年正式遷都,1981年國家獨立後,貝爾莫潘成為首都。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豐富,漁業資源也很豐富,盛產龍蝦、旗魚、海牛和珊瑚等。礦藏有石油、重晶石、錫石、黃金等,但未發現有可供商業性開採的儲量。

地理位置

貝爾莫潘地處伯利茲南部平原,北臨伯利茲河,東南依瑪雅山脈,海拔70米。

氣候特徵

貝爾莫潘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差不大,11月至翌年1月平均氣溫為24度,5至9月平均氣溫為27度。降水充沛,季節分配較均勻。

交通情況

貝爾莫潘地處伯利茲的中心,因此交通十分方便,伯利茲全國主要的交通幹線洪明比德公路和西部公路在這裡交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伯利茲河

中美洲伯利茲境內最長河流。亦稱「老河」。發源於危地馬拉東部,東北流經伯利茲中部,在伯利茲城附近注入加勒比海。全長290公里。早期為古代瑪雅印第安人的重要水運幹道。可通航汽船和浮運木材至危地馬拉邊界。沿岸農牧業較為發達,上遊河谷飼養牛和發展混合農業,下游谷地生產稻和柑橘類水果。

經濟狀況

貝爾莫潘的經濟以農業和林業為主。土地的一半為森林所覆蓋,盛產血松木,桃花心木,洋水等貴重木材。採制生產口香糖用的人心果樹脂,在伯利茲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農作物有酸性水果,玉米,水稻,香蕉,可可和甘蔗。

居民多從事農業和林業,主產甘蔗、柑橘、香蕉、可可、玉米、豆類、稻和貴重木材。有製糖、鋸木、製革、軋鋼、日用品生產等小型工業。

主要進口機械和運輸設備、工業製品、日用品、食品和燃料,主要出口糖、成衣、水果、木材、海產品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英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國。

人口情況

貝爾莫潘約1.8萬人[1] ,為世界上人口最少的首都之一。居民中黑人約占一半,其餘為黑白混血種人,印歐混血種人和瑪雅印第安人。居民一半以上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基督教新教。全市人一半講英語,一半講西班牙語,官方語言為英語。

宗教信仰

居民中62%信奉天主教,28%信奉基督教新教,另有少數伊斯蘭教徒。

天主教內稱教會的節慶和紀念日為瞻禮。瞻禮一般都有固定的日期、內容和形式。

天主教最重要的節日有四大瞻禮,即:

耶穌復活瞻禮

又稱復活節,紀念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第三日復活奧跡的節日,象徵着天主聖子戰勝死亡和邪惡。時間在每年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聖神降臨瞻禮

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復活後第50日天主聖神降臨,教會規定這一天為聖神降臨的節日,因此又稱「五旬節」。意味聖神眷顧着教會和信徒。在這一天的彌撒中,唱誦「伏求聖神降臨」的聖歌和經文。

聖母升天瞻禮

紀念聖母瑪利亞「肉身和靈魂一同升天」的節日,也稱聖母升天節。日期為8月15日。崇拜聖母瑪利亞是天主教的重要信理。

耶穌聖誕瞻禮

即聖誕節,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日期為12月25日。按天主教習慣,教堂內臨時搭有「馬槽」,12月24日午夜12時即25日零時在教堂先舉行「迎聖嬰(即小耶穌)」禮儀,把聖嬰放進「馬槽」,接着舉行子時彌撒。近年來為方便教徒參與瞻禮,舉行子時彌撒的時間已提前到24日晚上八、九點鐘開始,教堂的子時彌撒通常由主教親自主持,時間約兩小時。教徒們踴躍參加,近年來一些不信教的群眾也到教堂參觀。25日晨舉行聖誕大禮彌撒。彌撒時念經、講道、唱「天主受享永福於天,良人受享和平於地」等聖歌,氣氛熱烈而隆重。

復活節

為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載:耶穌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根據325年尼西亞公會議規定,復活節在每年春分後第一個圓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4月25日之間。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個節日。慶祝活動的具體內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復活節蛋,以象徵復活和生命。每逢聖誕節前後幾日,上海各教堂都舉行豐富的禮拜活動,參加人數也極多,氣氛熱烈。

受難節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聖靈降臨節

聖靈降臨節,亦稱五旬節。據《聖經·新約全書》載:耶穌復活後第50天差遣聖靈降臨,門徒領受聖靈後開始向世界各地傳布福音。教會規定每年復活節後第50天為聖靈降臨節。基督教多數教派不守此節。

伊斯蘭教節日

伊斯蘭教曆10月1日開齋節。穆斯林在開齋節要淨身、理髮、剪指甲,穿上新衣,吃棗子。到清真寺舉行會禮,要去時、回時走不同的路,較富裕的穆斯林要施捨。會禮後,親友互訪,互贈禮品,舉行慶祝活動。

伊斯蘭教曆12月8-10日為宰牲節,清真寺舉行會禮。宰牲獻祭,牲畜肉分三份,一份送親友,一份施捨,留一份自食。親友間互相拜會。宰牲節的意義是學習易卜拉欣經受了考驗,安拉改命易卡拉欣以綿羊作犧牲。 350px|[https 原圖鏈接][http 圖片來源於搜狐網]

伊斯蘭教曆7月17日為登霄節,紀念傳說中穆罕默德夜晚上天朝見安拉,登霄節夜晚,穆斯林舉行禮拜、祈禱等活動。

伊斯蘭教歷3月12日為聖紀節,是穆罕默德誕生和逝世的日子。穆斯林到清真寺舉行聖會,集體誦讀《古蘭經》,宣揚穆罕默德的生平業績。

伊斯蘭教曆1月10日為阿術拉節,是安拉創造人、天國樂園、火獄的日子,也是阿里之子候賽因殉難日。穆斯林在該自願齋戒。什葉派則舉行哀悼儀式和遊行等。

伊斯蘭教曆8月15日夜為白拉台夜,是安拉決定凡人一年生死禍福之夜,白天齋戒,夜晚誦經,祈求賜福。

相關視頻

1、貝爾莫潘,世界人口最少的首都,伯利茲的潛力股

參考來源

  1. 伯利茲國家概況,外交部網,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