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利薩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利薩留
貝利薩留
原文名 Belisarius
出生 (550-00-00) 550年12月0日(1475歲)  
 東羅馬帝國色雷斯行省
國籍 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知名作品 幫助查士丁尼一世恢復大量西羅馬舊土,重建羅馬的繁榮
被後世認為是最後一位真正的有羅馬民族精神的羅馬人

貝利薩留(約505~565),又名貝利薩留斯,拜占庭帝國統帥。他一生當中,多數戰役都是以少勝多。

貝利薩留出生於色雷斯。早年任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侍衛。527年率軍參加對波斯的戰爭。529年升任禁衛軍長官。翌年任德拉總督,擊敗4萬波斯-阿拉伯聯軍,名聲大振。532年鎮壓君士坦丁堡尼卡起義,解救被圍困的皇帝。533~534年率1萬步兵和6000騎兵入侵北非,滅汪達爾-阿蘭王國並俘其國王。回國後被授予執政官稱號。535年出征意大利東哥特王國,登陸西西里島。536年攻入意大利南部,隨後北上占領羅馬。540年攻陷東哥特都城拉韋納,俘東哥特王。曾經用「自己將政變」為計謀欺騙敵方獲勝,結果因此受到查士丁尼一世的懷疑 。公元562年被指控參與謀反,被捕入獄。563年獲釋。於565年去世,享年61歲。

重要事件

貝利撒留之妻安東妮娜(又譯為安東尼婭)與皇后提娥多拉(又譯為狄奧多拉)原是馬戲演員,交情甚厚。他憑着這種關係成為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侍衛和寵臣。 公元527年,貝利撒留率軍參加對波斯的戰爭。

公元529年任禁衛軍長官。次年任達拉總督,採用騎兵伏擊戰術,擊敗4萬波斯一阿拉伯聯軍,名聲大振(達拉之戰)。時年25歲。

公元531年於卡利尼庫斯戰役當中敗于波斯名將阿拉芒達拉斯三世阿扎萊塞斯,但也使波斯軍付出慘重傷亡,阿扎萊塞斯因此遭到喀瓦德一世的責罰。

公元532年鎮壓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義,解救被困的皇帝,又立新功。公元533~公元534年,奉命率步兵1萬、騎兵6000入侵入北非,在特里卡梅倫戰役獲勝,滅汪達爾一阿蘭王國並俘其國王,凱旋首都,被授予執政官稱號。這個最高獎賞是他為查士丁尼進行侵略戰爭而贏得的,是他一生征戰事業的頂峰。

公元535年,為了完成查士丁尼攻占東哥特王國以收復意大利本土的使命,貝利薩留再次率軍遠征。是年冬,他的軍隊登陸西西里島,但是未及北上又被召去非洲鎮壓了一次叛亂。公元536年攻入意大利南部,後北上攻占羅馬。公元540年攻陷東哥特都城拉文納,俘東哥特王維蒂吉斯。東哥特人曾以立貝利薩留為王作為投降條件,他佯裝同意,但受降後又拒絕王位。此舉卻引起查士丁尼的猜疑,年底被召回,從此受到冷遇。

公元541~公元544年,他再次率軍對波斯作戰,取得幾次勝利,但對紀律鬆弛的僱傭軍控制不力,被查士丁尼斥為不忠,剝奪了他的軍權。幸虧皇后干預,才免於身敗名裂。此時,東哥特人造反。貝利薩留於公元544年再次去意大利征戰東哥特。由於長期戰爭使出征意大利的部隊疲憊不堪,皇帝仍對貝利薩留心存疑懼而不予增援,故對東哥特人的征戰失利。公元548年貝利薩留被召回解職。公元559年保加爾入侵,他再次被皇帝任用,率軍擊退保加爾人。公元562年被指控參與謀反,被捕入獄。次年獲釋後不久去世。

人物簡介

非洲戰役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即位,隨即任命名將貝利薩留負責與夙敵波斯帝國的戰爭。公元528年波斯大將扎基西斯率3萬大軍與拜占庭交戰,次年在尼亞比斯以壓倒性兵力逼退貝利薩留,隔年雙方軍隊在兩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會戰,貝利薩留的軍隊依靠T字壕溝戰術以少勝多。隨後波斯軍還是憑藉資源優勢,於531年在卡利尼庫斯使得貝利薩留遭受失利,兩國終於532年簽下停戰協議。

隨後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汪達爾人開戰,貝利薩留出征非洲,可憐的拜占庭遠征軍步騎兵總數連馬都算上才2萬還多個零頭!更要命的是其中還包括了大半粗魯且毫無組織紀律性可言的蠻族僱傭兵。

搭船出海取道伯羅奔尼撒、途經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貝利薩留不僅不知對手的實力到底是1萬還是100萬,甚至連個詳細點的地圖都無,幸好當地願意當嚮導賺小費的人還算不少,貝利薩留終於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汪達爾人的大軍,經過三個月的作戰成功在特里卡梅倫戰役中以寡擊眾給予兵力龐大的汪達爾人致命打擊。外強中乾的汪達爾人此後再也沒組織起任何一次較像樣的反擊,終於534年3月投降,汪達爾王國滅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戰役使拜占庭帝國控制了非洲廣大的畜牧基地。

智取東哥特

完成了對於汪達爾王國的再征服之後,查士丁尼並非馬上就想收復整個意大利。由於拜占庭稅吏的橫徵暴斂,北非的人民掀起了時間長達三年以上的起義。這牽制了拜占庭帝國大量的機動兵力,加上東面薩珊波斯和正北面斯拉夫人等蠻族的壓力,查士丁尼大帝的兵力極為吃緊[1]

但在汪達爾王國滅亡之時,管理西西里島的東哥特王國女領主阿瑪娜·希莎被東哥特國王提阿達哈德殺害。阿瑪娜·希莎一向與拜占庭帝國友好,這給了查士丁尼以出兵的口實,一開始他也只是想奪取西西里島和達爾馬提亞。畢竟,提阿達哈德並不得人心。

提阿達哈德是汪達爾王國倒數第二位國王希爾德里克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東哥特公主阿瑪拉富麗達,也就是說,提阿達哈德其實是半個汪達爾人。僅僅是因為狄奧多里克大王的男性後裔斷絕,提阿達哈德才得以坐上東哥特的王位。怯懦而知書達禮的提阿達哈德因為缺乏掌控力,繼位後反而通過殺戮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更加失去了人望。

查士丁尼派出匈人將領蒙多(阿提拉的孫子)率領4000人攻打達爾馬提亞,戰神貝利撒留則率領7500人攻打西西里島。這一萬出頭的精銳野戰軍已經是查士丁尼此時能拿出的大半家當。

蒙多在與西哥特人的一場遭遇戰中重傷身亡,帝國收復達爾馬提亞的計劃化作泡影。然而貝利撒留的作戰卻極為順利。包括東哥特王提阿達哈德的女婿埃佛蒙德在內,大批不滿提阿達哈德統治的將領和官吏望風而降,僅有巴勒莫堅持抵抗,但隨即也被貝利撒留攻破。近乎兵不血刃,肥美膏腴的西西里回到了羅馬帝國的懷抱。

僅僅是丟失西西里就讓提阿達哈德嚇壞了,這事情讓他的聲望遭受重挫。害怕被人推翻,本身就出身汪達爾王國的提阿達哈德竟然打起了挾敵國以自重的主意,他向查士丁尼許諾,如果查士丁尼能提供給他一大筆錢,並確保他的王位,他將把羅馬城在內的大半個意大利歸還給拜占庭帝國。

正當談判進行中時,北非的亂局越發惡化,貝利撒留被迫前往北非平叛,花了小半年稍微穩定下局勢之後才重新回到意大利(北非的叛亂將持續三年以上,牽制帝國大批野戰軍去彈壓)。提阿達哈德因此計劃對查士丁尼出爾反爾,但他圖謀出賣東哥特王國的行為已經招致了哥特人的一致憤恨,大將維提卻斯幹掉了這位最後的東哥特阿馬爾王族男性成員,登基為王,娶了狄奧多里克大王的孫女馬特斯文塔公主為妻,並取得了哥特人的一致擁護。對於拜占庭人來說,這是個精明強幹的對手。

煮熟的鴨子突然飛了,令查士丁尼氣急敗壞。但他不是無能狂怒的人,因為他擁有能解決一切困難的戰神貝利撒留。察覺到提阿達哈德有意食言時,查士丁尼就已經命令貝利撒留帶着不到一萬的野戰軍進入意大利,此時他要求貝利撒留不惜一切代價解決掉維提卻斯。

本來查士丁尼還通過銀彈攻勢慫恿生活在高盧境內的法蘭克人攻擊東哥特王國,對維提卻斯形成了兩面夾擊。然而維提卻斯將阿爾卑斯山西北方向位於高盧境內的領土都割讓給了法蘭克王國,換取了法蘭克人的退兵,這樣貝利撒留就只能憑藉自己的孤軍在意大利作戰,在客場面對數倍於自己的龐大敵軍,希圖再一次創造奇蹟。

當維提卻斯正在備戰時,貝利撒留已經將那不勒斯城攫取到自己的手中。這座重鎮裡的哥特守軍頑強抵抗,而貝利撒留薄弱的兵力令他無法採取以人命填城的戰術,因此久攻不下。

某一天,東羅馬軍中一位伊掃爾裔的士兵對連接那不勒斯城和外界的古老引水橋發生了興趣,便爬上去參觀。不料他走着走着,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到了那不勒斯城牆之下,而此處竟然沒有哥特守軍,唯有一塊大石頭堵住水道,水就從石頭兩側的狹小間隙向城內流去。如果能夠設法搬開這塊巨石,就很可能輕而易舉地涉水沖入城內。

這位士兵為自己的發現所震驚,立即回營報告主帥。貝利撒留聞訊大喜,當夜就派出一支小部隊前去開路。他們擔心砍砸的聲音會驚醒敵人,便用鋸子小心地鋸下一塊石頭,使間隙能夠容一人通過。次日,400名東羅馬精兵攜帶大鼓和軍號,鑽過引水橋直撲城內,不料首先鑽進了一位老婦人的廚房,把她嚇得當場暈厥過去。此後,他們便在城內四處敲鑼打鼓,高呼城池已陷。哥特守軍大吃一驚,不知進城的敵軍究竟有多少,於是紛紛棄城而逃。貝利撒留的主力部隊藉機也殺入城內,將他們盡數殲滅。 東哥特人的本民族大部分在北意大利的波河流域,羅馬城內的西羅馬帝國遺民們則對維提卻斯人心不附。維提卻斯遂將羅馬城託付給了教皇塞維利斯,而後北上波河平原,在拉文納集結兵力,他拆毀了羅馬的一部分城牆,恐怕正是有意為貝利撒留留下陷阱。

擊敗了少量東哥特軍隊之後,教皇賽維利斯也投降了貝利撒留。公元536年12月,貝利撒留在西帝國遺民的歡呼中率軍入城,萬眾一片歡騰鼓舞,慶祝羅馬帝國重新得到永恆之都。

貝利薩留1

貝利撒留見敵人拆毀了一部分奧勒良城牆,知道反攻馬上會如同狂風驟雨一般來臨,立即組織軍民修復城牆。果然,在537年3月,維提卻斯率領5萬大軍和10萬輔兵民夫,合計15萬人對羅馬展開了慘烈的圍攻。維提卻斯是有勇有謀的對手,他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毀滅羅馬城的引水道。這個水道為一百萬羅馬人每天供水三億五千萬加侖。市內的浴室、噴泉、花園和住宅,以及數以百計的水磨(磨粉或其他工業)都依賴這個水源。水道被毀滅之後,城內陷入缺水而守御艱難,但貝利撒留通過地下的水井獲得了基本的飲水。

東北方的薩拉門與西方的哈德良皇陵被公認為奧勒良城牆最薄弱的環節,經過維提卻斯破壞後再修復的城牆自然更加脆弱。維提卻斯於是採取聲東擊西之計,在薩拉門外大造箭樓衝車等攻城器械,而將主力埋伏在哈德良皇陵外。這一招幾乎得手,當貝利撒留將弓弩手集中在薩拉門上之時,哥特軍突然潮水般地沖向哈德良皇陵。這裡羅馬守軍火力不足,只得拆毀皇陵上的大理石雕像,用作滾木擂石,雖然破壞了大量珍貴文物,但總算艱苦地守住了城牆。貝利撒留聞訊後也發動反製作戰,打開薩拉門,牽制對方的兵力。就這樣,最艱苦的一天終於熬了過去。

4月時,貝利撒留獲得了從海路增援的1600名精銳騎兵。突擊羅馬城失敗的維提卻斯深知貝利撒留的才能,知道攻城不可能成功,於是解圍而去。貝利撒留決定突然出擊,對維提卻斯進行斬首來結束戰爭,然而他派出的騎兵隊卻忙於洗劫哥特人留下的兵營而沒有切斷台伯河上的梅爾維亞橋來斷絕維提卻斯的退路,貝利撒留不得不取消行動。

貝利撒留不斷從海路得到少量援兵,他以有限的兵力頻繁騷擾敵軍的後方,直到12月時又有5600名援兵開到意大利,讓貝利撒留決意發起反攻。

貝利撒留命令率領援軍到來的將領約翰和2000名騎兵進入皮色倫,蹂躪弗拉米尼亞大道在亞德里亞海邊終點周圍的地區,來削弱敵方的後勤,為總決戰作準備。然而魯莽的約翰並未首先毀壞維比羅和奧西莫兩地的要塞就向里米尼挺進。憑着他的勇猛,在第一次突擊下就攻入該城。這個果敢的行動,使得羅馬軍隊距哥特人的首都拉文納已經只有區區30英里。

哥特人陷入了慌亂當中,貝利撒留思忖是否要趁機全面突擊。維提卻斯是老練的對手,哥特人的兵力也仍遠在己方之上,貝利撒留不願輕易冒險,於是他下令約翰撤出里米尼。約翰當然拒絕服從,結果緩過氣來的維提卻斯馬上提兵南下,困住了約翰。其實維提卻斯反應如此之快,正說明貝利撒留的判斷應當才是正確的,此時對敵人發起全線突擊非常危險。

正在此時,與貝利撒留合稱「帝國雙璧」的宦官將軍納爾西斯趕到了,這位50多歲的老太監率領7000援軍在皮森努姆登陸。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聯袂進行了一次海陸協同作戰,粉碎了維提卻斯對於里米尼的圍攻,但納爾西斯為了爭功,與貝利撒留並不和睦。

米蘭城發動了起義,驅逐了哥特人的駐軍。由於兩人不和互相牽制,米蘭城又被哥特人攻陷,數萬居民遭到屠殺。不得已,查士丁尼將納爾西斯召回,將指揮權全權交給貝利撒留,因為貝利撒留一直在強調儘早援救米蘭,納爾西斯卻不同意,才導致如此慘禍。

貝利撒留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施為,他罕見地擁有了充足的兵力。如同疾風驟雨一般,貝利撒留在拉文納周邊轉戰,打了數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令哥特人的兵力一寸寸地削弱,並驚心於貝利撒留的手段和威名。

正當貝利撒留圍攻圍攻費素里阿西莫這兩個哥特人在拉文納以南最後的據點時,法蘭克王索迪伯特再度發起了入侵,他想要同時收拾掉哥特人和羅馬人,奪取北意大利。

貝利撒留的圍城部隊被法蘭克人打敗,但哥特軍隊也被重創。法蘭克軍隊在北意大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過處一片荒蕪。由於人數過多爆發了瘟疫,他們不得不撤走。

法蘭克人的亂入對於貝利撒留的軍隊有些許打擊,然而哥特人的經濟基礎更是遭到重創,許多城池也被破壞。貝利撒留趁勝追擊,將包圍圈不斷縮小,一個個據點被貝利撒留奪下,維提卻斯如同蜘蛛網中的飛蟲一樣困在拉文納,無路可逃。

然而北方的阿瓦爾人、斯拉夫人以及東方的波斯人都已經接到維提卻斯的求救信,蠢蠢欲動,使得查士丁尼未免有些害怕。他決定保留東哥特王國,讓維提卻斯繼續統治波河以北的土地,作為應付法蘭克人和倫巴第人的緩衝區。然而一心想要獲得全功的貝利撒留,接受不了有瑕疵的勝利。

維提卻斯使出了詐降的計策,要求貝利撒留接受哥特人的王冕,成為西羅馬的君王。貝利撒留將計就計,假意接受,入城後卻馬上拿下了維提卻斯,將這位哥特王者和大量哥特貴族送到君士坦丁堡。維提卻斯並未被殺害,而是得到了查士丁尼的優待,在君堡作為寓公度過後半生。

堆疊的灰燼當中,哥特人仍然保有龐大的力量,維提卻斯並非他們最強悍的領袖,而貝利撒留介入時他們的組織力也還未發揮到極限。在不久之後,意大利大地上將由另一位哥特名王托提拉掀起奔騰怒潮,那時帝國的另一位名將納爾西斯將用自己同樣狂暴的作戰風格,憑藉勝過貝利撒留的資源,將亞平寧再次平定。

晚年

貝利薩留在哥特戰爭結束後又於559年奉查士丁尼一世之命,指揮極少的軍隊擊退了扎伯干率領的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由於被懷疑參與561年針對查士丁尼的陰謀活動而遭到短暫拘禁,後被釋放。不久即去世。同年查士丁尼大帝和普羅柯比亦去世。

據一則在中世紀流行的傳說,大帝查士丁尼一世一直對貝利薩留抱有疑心,覺得貝利薩留可能會謀反,晚年將為他賣了一輩子命的貝利薩留抄沒家產,投進監獄,一年後雖出獄卻被查士丁尼弄瞎了雙眼,一代軍神流落街頭靠乞討度日,一年後病死。但此事純屬子虛烏有,貝利薩留晚年仍擁有君士坦丁堡亞洲郊區Rufinianae的地產並可能在那裡去世。

人物評價

貝利薩留戎馬一生,英勇善戰,為拜占庭帝國立下赫赫戰功,當時即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他在軍事上注意改進軍隊的戰術和裝備,在作戰中以善於使用騎兵著稱。他所建立的新型騎兵,身披護身鐵甲,裝備有日耳曼人的長矛和波斯人的弓箭,具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當時就被稱為「鐵甲軍」。他所留下的騎兵,後來一直成為捍衛東羅馬(即拜占庭帝國)的骨幹力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