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位於台灣金門縣。貓公石濱海休憩區位於小金門島的正北方,是一個向外突出的岬角,旁邊附帶兩個內凹的海灣,因為特有的紅色石頭「貓公石」而得名,這裡是台灣少數產有貓公石的地區。初到貓公石海灘,第一眼先看見環狀排列的反登陸樁軌條砦,接著往右邊海岸一瞧,成群的貓公石錯落排列著,一顆顆巨大的紅色石頭,外形因海水侵蝕而不盡相同。[1]其中貓公石為多孔狀外表的深色岩石,以抗侵蝕風化的鐵質為主要成分,故其外表為鐵鏽色(氧化鐵的顏色)。貓公石的成因是沉積岩紅土層中的鐵,先向下淋溶到長石質砂岩風化後的高嶺土質砂岩,沉澱形成鐵網紋,再進一步受海水沖刷移除高嶺土,由鐵網紋硬化為岩質鐵網紋,形成多孔的外觀。此處的貓公石分布密集,除了散落的貓公石礁石之外,在岬角前方處的貓公石,高度形成一個一致的斜面,此乃因長期遭受波浪拍息所致,而貓公石也因隨著潮汐海水的進退變化,被侵蝕形塑成現今的樣貌。[2]也因此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吸引不少遊客及對地理研究有興趣的旅人前往一探究竟

目錄

景點介紹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一景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曾是重要海防據點,國軍6營區(L34-44據點),海濱串聯步道,設置海岸線景觀區賞景平台,可眺望對岸廈門市和獅嶼島及欣賞海天一線的美麗岸景觀。在小金門烈嶼地區當地人俗稱的「貓公石」,即是所謂的「鐵質膠結岩塊」地質景觀。其中岩石的成分係由鐵、矽、鋁、鈣等礦物膠結而成,長年累月侵蝕、風蝕、海蝕作用形漲紅色蜂窩岩。其中貓公石濱海休憩區的特殊地質景觀,長達約1公里海岸沙灘。其所遍布的岩體形狀大小不均,一般約在數十公分至數公尺之間,呈塊狀分布,也有寬達數百平方公尺,成平鋪狀分部於海灘者,退潮時露出海水面。貓公石海濱在退潮時,其中廣闊的潮間帶是海岸居民養殖海蠔的蠔坪。[3]也是當地人重要民生經濟的來源之一。


榮獲金門十大觀賞日環食浪漫景點第一名

 
榮獲金門十大觀賞日環食浪漫景點第一名照片來自中央通訊社


2020年6月21日是本世紀在台灣本島最後一次可看見的日環食,若錯過觀賞這枚有如「上帝的金戒指」,下一次出現就要等到2215年了。據中央氣象局天文站資料顯示,6月21日的日環食,台灣中南部及東部等9個縣市都看得到,民眾可把握機會欣賞,因為下次日環食再現台灣本島,要等195年,相當於近2世紀時間。[4]而此次全國最早、最美的「日環食」出現在金門,金門縣政府躬逢其盛,特別透過臉書舉辦「日環閃耀金門」十大浪漫觀賞景點票選活動,結果出爐,烈嶼鄉貓公石濱海休憩區拔頭籌。[5]而票選活動亦獲網友熱烈迴響,其中獲票選出的十大觀賞景點依序為烈嶼鄉貓公石濱海休憩區(672票)、莒光樓(610票)、慈湖三角堡(582票)、沙溪堡(491票)、建功嶼(482票)、同安渡頭(477票)、燕南書院(431票)、太武山(427票)、雄獅堡(404票)和大膽島(379票)。也進而帶起了一波日環食的追星熱潮。

視頻

【金門【烈嶼貓公石海岸】VR 360°環景】

【金門必玩EP07:烈嶼全攻略(下)貓公石不像貓?從島上的望遠鏡竟然看到廈門的...?|屠潔’s迷路旅行】

【空拍金門 - 烈嶼 貓公石海岸】

【金門觀光導覽簡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