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拔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象拔蚌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象拔蚌(學名:Panopea abrupta):生物名稱是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產商品名稱"象拔蚌"。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動物,殼長約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內,體重連殼可達3.6公斤,是蛤屬的大型貝類。 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東海岸 。

簡介

貝殼薄而脆,兩殼小,通常相等,殼面前端有鋸齒狀的齒,背殼的背、腹及後端有副殼,水管極發達,粗狀水管不能完全縮入殼內,留在殼外的部分有的長達10餘厘米,形如象鼻,故名象拔蚌。生活在水溫0℃-24℃,鹽度26‰-34‰,水深6m-30m,泥沙底質的海區中 。原產美國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 。以北美洲西岸所產最為肥美,加拿大溫哥華為最大的象拔蚌集散地 。1998年中國開始引進象拔蚌,中國東南部沿海開始有養殖。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單細胞藻類為食,也可濾食沉積物和有機碎屑。它的主要敵害是蟹、海星、蝸牛及鰈魚等魚類,成貝棲居於海底,有較強的保護能力。

評價

在鹽度28-30條件下,受精卵在水溫11℃、13℃、16℃時發育至D形幼蟲所需時間分別為83、60和46小時;在水溫16-18℃,經20天發育至殼長約380微米的殼頂幼蟲時出現足和水管原基,進入附着變態階段。投放附着基後培育約70天,可生長至殼長5毫米的幼貝。殼長日增長量在D形幼蟲階段為6.2微米,在殼頂幼蟲階段為16.8微米,附着變態後生長速度加快,外形具成體形態。不同附着基的采苗率依次為:細砂>卵石>聚乙烯網片>波紋板。[1]

參考文獻

  1. 象拔蚌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