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碎屑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碎屑是沉積岩或沉積物的一種組分,它是母岩機械風化的產物。在生物學上,則用於表示生物體的碎片,殘骸、排泄物和它們的普通分解產物。實際上,其中總是混有微生物,對它們的分離工作剛就端緒,而且分離和處理操作是否合理尚待得商榷,因此,碎屑一詞多指所含的全部而言。
火山碎屑(pyroclast,tephra)是火山噴出的岩漿冷凝碎屑以及火山通道內和四壁岩石碎屑。它包括單個晶體、晶屑、玻屑、岩屑,其形狀沒有受到後期再堆積作用的改造。火山碎屑大小不一,形態與原岩的性質有一定關係,原為韌性的岩石輪廓較為圓滑,脆性的則呈稜角狀並具貝殼狀斷口。火山碎屑是早期階段凝固的火山岩,火山通道周圍的岩石及火山基底的岩石在火山噴發時被炸裂、崩碎而成。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