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豇豆霜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豇豆霜霉病

豇豆霜霉病
原圖鏈接

豇豆霜霉病主要侵害幼苗或成株期葉片,花期前後雨多或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層,病葉轉黃變褐而乾枯。葉片被再次侵染的,出現褪綠小斑點,後逐漸變為褐色斑點,背面也生有霉層。

基本信息

中文名:豇豆霜霉病

外文名:Peronosporamanschurica

症 狀:主要侵害幼苗或成株期葉片

防治方法:農業措施

發病症狀

多圖

豇豆霜霉病的危害對象主要為豇豆植株的幼苗與葉片。發病初期會在植株下部出現小斑點,逐漸形成淡黃色的不規則病斑,然後會逐漸蔓延至上部葉片。並且在病斑的背面還會產生霉層,病部顏色逐漸加深。嚴重的時候導致全株葉片感染,最後乾枯死亡。在幼苗上發生後其死亡率高達90%,霜霉病在濕度過大,水分過多的時候發病最為嚴重。[1]

病原

由真菌中的霜黴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黴菌是專性寄生菌,極少數的霜黴菌已可人工培養,如引起穀子白髮病的禾生指梗霉 (Sclerospora graminicola)、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有的種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萵苣霜霉病的萵苣盤梗霉(B.remiarlactucae)和引起黃瓜霜霉病的古巴擬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常見的霜霉病除上述幾種外,還有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煙草霜霉病是毀滅性病害。

病因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或在種子上越冬。種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病殘體上的卵孢子侵染的機會較少,病苗則是再侵染源。發病的適宜溫度是20~22℃,高於30℃或低於10℃均不發病。卵孢子形成的適宜溫度為l5~20℃,氣溫為l5℃時,帶病種子上的卵孢子發芽率高達16%,20℃為l%,25℃時則不發芽。因而7~8月份因多雨、高濕,發病重,東北、華北地區發病較南方長江流域嚴重。[2]

侵染循環

霜黴菌主要有2個類型:①局部性的侵染。產生點發性病斑,生長季中不斷產生孢子囊頻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數霜霉病屬這種類型。②系統侵染。卵孢子從植物的芽鞘侵入後,菌絲隨寄主生長點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狀,病害流行速度較慢,如穀子白髮病。

霜黴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如穀子白髮病),或以菌絲體潛伏在莖、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種子內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長季由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在中國南方溫濕條件適宜的地區可周年進行侵染。霜黴菌主要靠氣流或雨水傳播,有的也可以靠介體昆蟲或人為傳播。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選用抗病力強的品種。實行輪作,因該病的卵孢子司在遺留於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提倡輪作,以減少初侵染來源。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剷除系統侵染的病苗,減少田間再侵染源。

②種子處理:選用無病的種子,在無法確定種子是否帶菌的情況下,應在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可用種子重量0.3%的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等殺菌劑拌種。

③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藥防治,可使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2%普立克水劑1200倍液,或68.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0%滅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疫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劑噴霧。注意交替使用,以減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每7天噴霧1次,連續防治2~3次。[3]


相關視頻

豇豆常見病害識別與診斷


防治作物霜霉病有方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