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煙草霜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煙草霜霉病

煙草霜霉病
原圖鏈接

煙草霜黴菌又稱藍霉病,是對外植檢對象。主要為害葉片。其生長繁殖,與環境條件尤其是溫度和濕度條件密切相關,在冷涼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和流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煙草霜霉病

外文名:Tobacco blue mold

別 名:藍霉病

為害植物:煙草

為害部位:葉片、根、莖維管束

病 原:煙草霜黴菌

煙草霜霉病的簡史與分布

1891年澳大利亞首次報道了煙草霜霉病,1921年在美國佛羅里達煙草苗床發現此病,但很快得到控制。然而,10a後該病突然再次暴發流行,其後的5a間,病害蔓延到美國東部所有煙草種植區,並且傳播至中部,南部和西部煙區。1938~1957年間煙草霜霉病又先後傳播到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等國。1960年在歐洲暴發流行,發病中心在德國和比利時發現,很快波及到法國、東歐等,幾乎遍及整個歐洲。1961年後病害向南蔓延到北非、中東。目前,已經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洲近65個國家和地區[4]。20世紀60年代以來,該病一直被列為中國檢疫性有害生物。

病原特徵

病原為煙草霜黴菌(Peronospora tabacina Adam.),屬鞭毛菌亞門、霜霉目、霜霉屬,是一種專性寄生菌。

孢囊梗無色,樹枝狀,一般為400-750微米,基部直徑10-12微米,頂端有5-8次連續二叉分枝,分枝頂端尖削、微彎,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檸檬形,無色半透明,16-28微米×13-17微米,大多18-22微米×16微米,孢子囊的大小差異較大,受溫度及寄主生育期的影響,孢子囊成熟後,由於孢囊梗端膨壓降低而脫落,孢子囊遇到適宜環境,很快即能萌發,萌發時孢子囊頂部或兩側形成芽管後侵入寄主組織。

卵孢子是病菌的有性孢子,一般在壞死組織內部產生,常集中在葉脈附近,接觸地面的下部葉片通常產生較多。卵孢子光滑,紅褐色,卵孢子周圍有光滑的或粗糙的,有時有皺紋的外壁包圍,形狀大小變化很大。直徑23.8-35.71微米。卵孢子形成需要高濕度。因此,多在稠密植株靠近地面的葉片發生,病葉如被表土覆蓋。有時更易發生。組織死亡4天後卵孢子即成熟,它有較長的休眠,抵抗外界惡劣條件的能力很強,可以渡過高溫、低溫、高濕等不良環境條件,成為春季初侵染源。也可隨煙葉作遠距離傳播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一般不產生卵孢子。煙草霜霉病卵孢子有極強的抗逆性,據前民主德國煙草研究所報告,將帶病煙葉200千克在80℃下烘烤4天,然後在35℃,相對濕度50-60%條件下發酵,孢子仍有侵染能力。存在於煙株下部葉片的卵孢子,很可能就是病害遠地傳播的另一途徑。

孢子囊在15-21℃時能大量形成,最高可達30℃,最低為2℃,溫差大時利於形成的孢子囊萌發對濕度要求很高,相對濕度要高於85%,最適宜為95%以上。溫度則要求在15-20℃。孢子囊傳染的適溫為18-23℃,它的壽命長短受溫濕度影響很大,一般在乾冷條件下比在濕熱條件下存活為長。

煙草霜霉病的生物學特性

1 寄主範圍

煙草霜霉病菌為專性寄生菌,寄主範圍窄。自然條件下主要為害煙草屬的植物。煙草屬主要為害栽培煙草。一些茄科植物,如茄子、辣椒的幼苗可以自然感染。經人工接種,還能侵染矮牽牛甜椒酸梨燈籠果等。

2 危害及症狀

1960年煙草霜霉病在歐洲流行,法國和比利時的煙草損失達到80%~90%,相當於2.5億美元。1961年歐洲(不包括前蘇聯和羅馬尼亞)損失干煙葉10萬t,僅法國就損失干煙葉1萬t,合900萬美元。90年代以來美國煙區不斷遭受霜霉病的侵襲,經濟損失嚴重[4]。

多圖

苗期發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葉片上出現黃色圓形病斑,直徑可達2.5cm。有時病斑背面可產生藍灰色霜霉層(菌絲和孢囊梗)。葉組織壞死時,斑塊變為褐色。成株期感病時,葉片上出現黃色條紋,繼而形成黃色圓斑,病斑常相互遇合,形成淡棕黃色或淺褐色壞死區,葉片皺縮、扭曲。當病菌生長時,葉背面呈藍灰色粉層。 霜霉病的霉層與白粉病的霉層極其相似,其區別是:霜霉病的霜狀霉層一般局限於病葉背面,略帶藍色;而白粉病的粉狀霉層則在葉片正反兩面發生,為粉白色。

3 越冬及傳播途徑

煙草霜霉病在世界不同煙區的越冬方式不同。在澳大利亞及南歐,北非及地中海沿岸等許多溫暖地區,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自生煙苗,野生煙草,田間或溫室的病株上越冬。春季病株上會產生孢子囊可隨氣流進行遠距離傳播。[1]

分布範圍

煙草霜霉病已遍及世界各大洲,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已知的地理分布如下:

亞洲:柬埔寨、緬甸、伊朗、伊拉克、也門、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塞浦路斯、以色列、土耳其。

歐洲:瑞典、前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荷比、利時、盧森堡、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

美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

非洲: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盧旺達扎伊爾、莫桑比克。

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

經濟意義

由煙草霜黴菌引起的煙草霜霉病(Tobacco Blue Mold)是煙草上的一種蔓延十分迅速的毀滅性病害,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煙草上的重要病害。此病於1891年首次在澳大利亞栽培煙草上發現,近百年來已傳播到除中國以外的65個國家和地區,持續為害着歐洲、美洲、北非、中東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的煙草,損失極其嚴重。此病在本世紀60年代初的歐洲和70年代末的北美,造成過兩次洲際大流行,導致數億美元的重大經濟損失,為近代植物病理學和植物檢疫學上的重大史實。我國自60年代將煙草霜霉病列為檢疫對象,迄今該病菌一直為我國危險性有害生物。[2]

進入可能性

煙草霜霉病可在煙草的苗床期和大田期為害。局部侵染型的症狀主要表現在葉部,葉片上有淺黃色病斑,氣候潮濕背面可見灰白黴層,病斑逐漸變褐、壞死、穿孔。煙株的芽、花器、根、莖和果實也均可受害。

病菌的孢子囊抗逆性強,卵孢子對熱的耐受性很強,據報道烤煙的溫度不足以滅活病菌的卵孢子。因此病菌可隨煙葉、煙苗、種子進入中國,可能性大。

病菌孢子囊萌發所需溫度為1-2℃,適溫度為14-21℃,溫度為35℃;孢子囊在5℃可發生侵染,侵染的適宜溫度為14-21℃,在35℃,8h內仍有侵染活性;孢子囊熱致死溫度為50℃,5min。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單個孢子囊可造成侵染率。[3]

擴散途徑

煙草霜黴菌主要是以孢子囊隨風和氣流向周圍地區進行傳播擴散,它還可以隨種苗、種子和煙葉進行人為的傳播擴散。

氣流傳播是煙草霜霉病快速蔓延造成重大危害的主要途徑。孢子囊除了可隨風和雨水傳到附近的地塊外,還可隨氣流上升到雲層,與雲層一起漂流,隨氣流移動的孢子囊或自然沉降或隨雨水沉降到地面,遇到寄主即可進行侵染。

世界上很多科學家認為煙草霜霉病的發生流行主要是由孢子囊隨氣流從溫暖的越冬地區傳來引起的。北美近些年的發病被認為是從墨西哥和古巴西部傳來的,即在墨西哥和古巴西部越冬的病菌,早春產生孢子囊隨氣流逐步向北擴散傳入的。

帶病煙苗的異地種植是人為傳播病害的一個重要途徑。資料顯示,煙草病種子也可傳病。

由於煙草霜霉病主要為害煙草葉片,染病煙葉上的孢子囊和卵孢子隨煙葉運輸到異地,是該病進行人為遠距離傳播的另一途徑。因此,擴散可能性大。

煙草霜霉病的防治

1 檢疫

加強植物檢疫,對進口的煙草種子和煙葉商品要嚴格檢疫。

2 栽培防治

煙草收穫後要深翻土地,深埋病殘體。嚴禁在病株上採種。床土要消毒或選未種過煙草的地塊做苗床。施用充分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合理密植,避免田間積水,提高煙株的抗病力。

3 抗病育種

栽培煙草品種之間的感病性雖然存在差異,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性狀穩定的高抗品種。目前,採取培煙與澳大利亞及南美的當地煙種,如與N.debneyi,N.excelsior等進行種間雜交獲得抗性相對較好的結果。

4 藥劑防治

目前多採用瑞度梅結合代森鋅,代森錳共同使用的方法。由於瑞度梅的內吸作用,可以延長藥物的有效期,取得增效的防治作用。

煙草霜霉病是為害煙草的重大病害,該病菌隨氣流傳播的能力極強,且一旦在某地區定植,會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向各煙草種植區域擴散蔓延,引起植株大量染病、枯死,嚴重降低煙葉的品質和產量。煙草霜霉病的防治難度大,所需費用高。因此,必須嚴格禁止從疫區輸入煙屬植物繁殖材料和煙葉。疫區則應以選用抗病品種為主,配合相應的栽培防治和化學藥劑防治對該病進行控制。[4]


相關視頻

霜霉病又到高發期,這樣防治最有效!


煙草用中草藥製劑病蟲害少(灰霉病、黑脛病)長勢好增產效果明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