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語言的藝術作品文藝學引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語言的藝術作品文藝學引論》,文藝理論著作。W.凱塞爾著。寫於瑞士,從1948—1965年,已出11版。中譯本198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陳銓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用形式主義觀點撰寫的探討歐洲資產階級文藝理論的著作,由序言、引論、第1部、中部和第2部組成。序言和引論討論了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認為,文藝學的研究對象不是廣義的文學(一切通過文字固定下來的語言的東西,例如一本法律或宗教書),而是狹義的文學,即美文學。文藝學的研究方法和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很接近,「因為一部文學創作不是任何別的事物的反映,而是與外界隔絕的語言構造。研究工作的最迫切的要求應當是確定各種創造性的語言的力量,理解它們的共同作用和透徹闡明個別作品的完整性。」換言之,一部文學創作就是一部語言的藝術作品,所以,文藝學家和語言學家應該互相學習和借鑑。第1部闡述了分析的基本概念(Grundbegriffe der Analyse),包括內容的基本概念,詩的基本概念,語言的形式,抒情詩、戲劇和史詩的結構。中部闡述了抒情詩、戲劇和史詩的敘述形式。第2部闡述了綜合的基本概念:內含、節奏、風格、種類的結構。綜合的力量必須以分析的力量為基礎,後者一旦和前者發生關係,就從自己的孤立性中解放出來,這時兩種力量互相影響,互相規定,在成型了的文學作品中變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本書中不乏獨到的見解,例如對美國作家約翰·斯坦倍克的《憤怒的葡萄》的結構的分析;對敘述形式(第一人稱的敘述形式,書信體敘述形式等等)的論述;對「文若其人」(風格就是本人)以及伏斯勒、施皮策爾、龔多爾夫、克羅齊等學者對風格的看法的批判;對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達達主義作品的語言形式的分析批判。但是,以內在的唯心主義為其理論基礎,用形式主義的觀點分析文學作品。認為,內容在文藝作品中是無足輕重的,作品之所以成為作品,不在於新的內容,而在於新的表現形式。認為作品的題材(內容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在一個作品之外獨特地流傳下來的,現在對這個作品發生了影響的東西」,研究作品的時候,不是去探索內容,而是去探索內容的來源。把情節看作為組織作品的一種模型。儘管存在着不少理論上的問題,但本書資料豐富,將歐洲從古至今的最重要的文藝作品和理論著作都加以評介和分析,而且對不少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因而對研究西方文藝理論仍有所裨益。

作者介紹

W.凱塞爾(Wolfgang Kayser,1906—1960),德國文藝理論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流亡到瑞士,大戰結束後,返回聯邦德國。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語言的藝術作品文藝學引論 相關視頻

相聲《語言的藝術》
語言藝術實操課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